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克思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一  李娟娟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81-183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章通过研究马克思和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从时代背景、地租理论基础、地祖定义、地租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者阶级性五个方面对二者地租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地租理论存在的异同点。指出二者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H-O-S理论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但是“里昂惕大之迷”的存在使之陷入了困境。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整个的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来源,如配第、斯密、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人物。马克思从劳动理论、价值理论等方面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对其科学的合理的内容予以了肯定,也批判了它们的不足和缺陷,在这些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4.
一、李嘉图模型 (一)李嘉图经济发展理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广义上的资本替代短缺的自然资源所必然的技术或制度革新来实现的。只重视人的动物本能而无视人的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资本积累行为的马氏理论,即便是人口理论也算不上是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早期批判性著作的创作过程中来看,首先,在马克思那里,批判包含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批判对象的分析与考察,第二个阶段是对批判对象的否定与继承;其次,就这两个阶段而言,第一要义或是其真实内涵在于分析与考察,而并不是否定与继承;最后,就马克思早期的批判来说,其批判理论的实现过程是自觉性的,而不是目的性的。对马克思批判理念的澄明.有利于我们正确继承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传统。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来源,如配第、斯密、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人物。马克思从劳动理论、价值理论等方面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对其科学的合理的内容予以了肯定,也批判了它们的不足和缺陷,在这些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7.
龙志德 《中国经贸》2010,(18):119-120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方面尤其是现阶段农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缺失及其影响,并简单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改进方法。马克思地租理论所论述的一些观点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性,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农村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探索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级差地租Ⅱ的新发现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级差地租Ⅱ的新发现及其启示●张聪明(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兰州,730070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被隐藏下来了,这就是在总地租范畴中的级差地租Ⅱ的量及其归属问题。一、地租的一般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  相似文献   

9.
吕越 《魅力中国》2014,(26):215-215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它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经历了从19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三个发展阶段。它的创立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社会主义价值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具有现实价值,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地租的核心成果,也是研究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相关土地收入问题的理论基石。以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文本逻辑为线索,揭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地租生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资本主义地租外延上的一般形式与特殊形式及其关系、唯物史观下的资本主义地租演进规律等的核心要意,阐释马克思地租理论中的"以生产关系为标准的地租属性方法论、工具价值与制度价值对立统一的地租功能方法论、整体性与结构性相结合的地租结构方法论"三维方法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以期为认识当前以土地出让金为主体的相关土地收入及其本质属性、分配关系、政策诉求等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晓波 《乡镇经济》2011,2(1):53-57
文章分析了农地征收中的利益分配现状,在结合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黄芳娜 《特区经济》2010,(12):175-176
土地是农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拥有土地是农民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农村家庭的核心秉性。由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由于各地经济加速发展,需要征占农民的土地,一部分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阐述了地租的产生及其最终的归属和分配问题,可以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对经典地租理论的分析范式进行拓展,揭示我国农地租约中价格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1)经典地租理论忽视了中国特殊农情下“人—地”、“人—人”关系特征的影响;(2)从“人—地”关系角度看,我国农户对农地存在“客观生存依赖”与“主观情感依赖”的双重依赖关系,会引发交易中的禀赋效应,从而影响农地租金价格;(3)从中国乡土社会“人—人”差序化关系格局看,不同的关系强度暗含着不同的农地流转的事后监督成本,从而影响农地租金价格。可见,我国农地租约中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地”本身,且取决于“人—地”以及“人—人”的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土地所有制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反对土地私有化,他们认为土地私有是荒谬性的、不合理的,因而主张土地公有。实现土地公有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对于大地产要收归国有并交由农业工人组成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二是对农民的小块土地所有制,应采取农民合作社的形式促使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当前我们应以马克思恩格斯土地所有制理论为指导,继续坚持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反对部分学者提出的土地私有化主张;以新型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继续发展壮大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住房价格与租金背离的行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迪帕斯奎尔-惠顿模型(D-W模型),均认为房价与租金成正比关系。然而我国现实数据显示:房价与租金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呈现出非正比的背离关系。房价与租金背离的缘由是土地制度导致市场供给短缺,体制转轨使得住房需求激增、居住文化加剧供需矛盾。而粮食安全问题、小产权房现象、宏观调控政策则强化了房价与租金的背离关系。为此,应继续大力发展开发业务,满足日益增长的购房需求,同时加强对租赁市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农户的经济决策动机逐渐从风险(成本)最低转变为收益最大。但是,地租契约的不完全性等因素,可能使农户在选择地租契约时,需要在收益(租金)的可靠性和收益最大化之间进行权衡。文章理论分析表明,农户在选择地租契约时,其经济逻辑是损失规避而非预期效用理论。进而,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2015年调查数据,通过probit、IVprobit和似无相关回归模型检验了这一理论假说。研究结果显示,租金水平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选择固定地租契约;消除内生性后的边际效应显示,租金提高每万元,农户选择固定租金契约的概率提高28.3%。机制分析发现,土地流转契约期限的增加会强化租金对农地转出户选择固定租金契约的影响。运用工具变量估计、交叉项和费舍尔组合检验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租金对固定地租契约的促进效应,在低收入农户中相对更高;在低收入农户中,契约期限不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地租领域农户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与政策预期的不一致,提供了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基于此,文章提出为使农户通过地租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需要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契约治理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姜瑜 《改革与开放》2011,(20):150-15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很多方式,对流转的受让方条件限制相当严格,无论是转让、互换还是转包,都要求必须在农户之间进行,只有出租可以对外。征地补偿款和转让费用,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换价值的体现,在承包成员去世之前取得的,应当有其份额,否则,由其他承包人员共有,不预留份额,也不发生继承。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浙江的证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浙江省11市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对建设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和类型、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炼与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政策性建议。浙江省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对推进城市化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浙江的经验也为其他省加快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蒙丹 《改革与战略》2011,27(6):129-131,177
文章指出,现行的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促使地方政府之间为了实现地区财税收入最大化和个人政绩最大化而竞争。为了吸引工业资本的进入,地方政府采取了低地租引资的方式,同时抬高商住用地的价格,从而形成了土地价格的"二元"化。这样,一方面阻碍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延缓了东部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另一方面,推动了畸高的房价,加剧了产业风险。文章呼吁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完善财政税收体制和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改革,以更好地引导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