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王宇 《南方金融》2019,(10):3-6
历史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总是高度依赖于宏观经济数据,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并不支持美联储的降息决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关于三次降息的理由陈述也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美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困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工具箱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正在调整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2.
与上轮美国在2014-2019年经历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相比,本轮周期美联储的紧缩操作表现得更加迅猛和急迫。文章从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美国财政刺激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及美联储官员风格四个方面比较两轮美元货币政策周期的差异,为投资者在新一轮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中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际融资》2016,(2):35-36
从2015年第二季度起,美联储在谈及狭义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时,提到在完成退出QE后即将进入第二项内容—结束零利率政策.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FOMC)暗示,美联储首次加息时间将取决于对当时和预期的美国就业市场状况和2%的通胀目标的评估结果,以及美联储对金融和国际市场发展的各类信息.2015年8月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意外地把美联储货币正常化日程延后.2015年9月FOMC例会结束以来,政策层面、宏观经济和市场最近发生的重要事件表明,2015年12月中旬美联储首次加息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4.
在美联储成立百年之际,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系统回顾了过去100年中美联储在政策目标、政策框架、可信度和沟通方面的变革。成立初期,美联储以维护金融稳定为目标的政策框架主要受实质票据学说和金本位制度的影响。大萧条时期,促进就业和价格稳定逐渐成为美联储的新目标。大通胀和大通缩时期,获得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美联储控制通胀的能力逐步成熟。大稳健时期,货币政策目标和框架更加清晰,货币政策透明度逐渐提高。金融危机以来,维持金融稳定上升到与货币政策同等重要的位置,货币政策透明度明显改善,预期管理日益重要。未来,中央银行的理念和实践还将不断变革。  相似文献   

5.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出台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2022年3月以来,受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美联储先后进行加息、缩表的政策操作,正式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一方面引发全球其他经济发达体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加快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导致新兴经济体出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和进出口受损等情况,并对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重大冲击。目前,在多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需要警惕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通过利率、汇率以及流动性等渠道产生的“外溢效应”,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影响。建议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一项原则”,防范资金跨境流动和汇率“两类风险”,统筹实施统筹经济与金融、内部与外部、发展与安全的“三对关系”,积极应对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溢出效应,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定物价、经济增长、风险防控等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疆金融》2013,(1):78-83
2012年11月13日,美联储董事会副主席珍妮特·L·耶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就美联储沟通策略的变革与演进发表演讲。耶伦介绍了美联储在信息透明问题上的思考,特别是,危机后美联储在沟通策略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美联储利用"预期导向"策略,增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向社会明确央行的长期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如何利用平衡策略进行货币政策操作,以达到最终实现长期目标、减少短期波动的目的。耶伦认为,信息沟通能够帮助公众正确理解和预测货币政策,增强经济抵御冲击的能力,使货币政策效用更大化。清晰和更为透明的沟通是保障货币政策有效和可靠的重要工具,这在经济面临金融危机挑战的今天尤为重要。最后耶伦对未来美联储沟通策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短期名义利率退离零下限是美联储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最关键步骤,在这一决策过程中,美联储的政策将继续遵循常规时期的双目标制,兼顾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然而,由于当前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很小,通胀预期温和,而失业率居高不下,短期内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在预测未来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变化时,作者分别从泰勒规则、历史数据和美联储的政策信号三种方法入手,对其货币政策的决策做一前瞻性的分析,结论是美联储退出零利率的最早时点是2010年年底。  相似文献   

8.
"前瞻性指导",作为零利率背景下中央银行采用的一项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其实质是中央银行针对未来政策路径的沟通。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美联储的"前瞻性指导"变得更为具体和系统,从最初的模糊、隐晦变得越来越明确。本文分析了"前瞻性指导"的理论基础,探讨了金融危机前后美联储"前瞻性指导"的实践,分析了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前瞻性指导"的效应,并就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的"前瞻性指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二阶段,美联储将在2017年开始缩减因危机后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而形成的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并指出缩表结束后的证券资产持有规模将不会大于为有效执行货币政策所必须维持的水平。本文认为,决定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长期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美联储负债中的流通中货币量和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前者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名义GDP增长趋势的估计,后者则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执行框架的选择。如果美联储倾向于采用危机前的公开市场操作办法,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将与银行交易性存款余额决定的必要准备金水平趋于一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规模将因此显著低于目前的水平。相反,如果依照本文所预计的,美联储将继续危机后实行的利率走廊机制,以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隔夜反向回购利率控制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范围,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就将由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虽会在目前的基础上缩减,但程度相对有限,因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小。此外,和危机前的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不同,本次量化紧缩政策的特点是美联储可以同时运用短期利率和资产负债表两种政策工具,意味着美联储能够通过资产负债表的缩减来部分地取代联邦基金利率的提高,而不至于改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缓和升息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吕昊旻 《中国金融》2022,(13):60-62
<正>缩表减少金融市场充裕流动性,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进一步影响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和资产配置,对美国以及全球经济产生一系列宏观效应2022年5月4日,美联储在5月议息会议发布《缩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计划》,并宣布于2022年6月1日起开始收缩资产负债表,这意味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步入关键阶段。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其以往政策操作的沉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格林斯潘货币政策思想所处的经济时代背景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演变历史入手,从承认理性的局限性,强调理性预期和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三方面介绍了格氏货币政策思想的核心内容,认为其政策思想仍奖对美联储未来的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家强 《中国外汇》2023,(19):50-53
<正>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仍未结束,高息环境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相关风险不容小觑。我国应做好跨越周期的风险管理,在经济复苏的路上筑牢风险防线。经过2022年以来的快速加息进程及与之伴随的金融动荡,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何去何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2023年8月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的讲话提供了一个反思和研判的窗口。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美国经济面临的多重挑战来看,美联储的加息进程彷徨在新的十字路口,世界各国需要为此做好长远准备。  相似文献   

13.
孙杰 《中国外汇》2020,(8):14-15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美国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货币政策也迅速出现了转向。这既反映了美联储的研究预案和政策储备,也体现了其对现实和未来走势的研判。疫情以来美联储的政策变化从2月底到3月中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明显冲击和油价大幅下跌的影响,美联储推出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的“耶伦时代”将在2018年2月3日正式结束,而特朗普提名的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有望在同日宣誓就任美联储主席一职。文章从鲍威尔履历的三大特征人手,分析了其获得联储主席提名的四大原因;基于对未来联储货币政策风向的理性判断,就其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全球货币政策外溢性及人民币汇率等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美联储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以来,美元汇率走势和全球资本流动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先后进行了两次人民币汇改,以促进外汇的供求平衡。根据对有关数据的观测分析,可以看出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动态演变的,要客观看待外部冲击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把握有利时机果断推进人民币汇改。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后,主要依靠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避免滑向通缩,实现了缓慢复苏。尽管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基本具有危机前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主要特点,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念、目标、工具、传导渠道等仍有诸多不同之处:(1)在长期通胀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强调最大就业;(2)过度宽松、稳定通胀预期及以平衡方式实现美联储双重目标的政策策略;(3)最优控制和成本收益比较的政策规则;(4)资产负债表工具和利率前瞻性指引的政策工具;(5)以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未来短期利率预期渠道为主的政策传导渠道;(6)"先量后价"、多工具组合和缓慢渐进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等等。危机后的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是传统政策框架的扩展和延伸,丰富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及时了解政策工具是否得力,估计政策目标能不能实现,这就需要借助于中介目标的设置,本文从阶段性差异来分析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采取了无限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主要央行纷纷跟进,随之衍生的货币超发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关于美联储在何种时间、以何种方式、按何种节奏进行政策转向,成为理论界和全球市场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历史来看,历次美联储政策转向的逻辑都与同时代美国经济基础和主流经济哲学嬉变高度相关。本次疫情应对中,美联储再次调整货币政策目标框架,决策相机性明显增强,大大增加了政策转向的预判难度。根据当前形势,美联储可能于2021年年底完成前瞻指引,并最早在2022年年底正式进入加息进程。在此过程中,美联储货币政策实践主要面临四个矛盾:一是控制通胀与促进就业之间的矛盾;二是维护金融稳定与恢复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三是“最后贷款人”与“最后做市商”之间的矛盾;四是美元体系“短期稳定”与“长期可持续”之间的矛盾。当下,在中美宏观政策及其经济基础存在明显差异的条件下,中国应保持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以平衡“促发展”与“防风险”,在继续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时注重K型复苏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并应更加重视中美货币政策合作与国际金融协调。  相似文献   

19.
速览     
《金融博览》2015,(3):54-55
01美联储议息债市继续不为所动在最新一份货币政策声明中,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提升了其对经济表现的评估,同时也不太担心通胀下滑的影响。从声明具体内容来看,基本上没有任何迹象显示美联储有意推迟利率正常化。在措辞方面,美联储的声明对经济增长动力的描述从"温和"提高至"稳固"。  相似文献   

20.
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的货币政策工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次贷危机的应对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激进、灵活,与正常时期的渐进主义策略大相径庭。文章在对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美联储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机理,发现在危机时期,美联储始终坚持其担负的目标,货币政策体现为及时的、决定性的和灵活的。最后,文章探讨了美联储的危机时期政策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