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胶州市农村调研获得数据的分析,试图从微观层面考察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农户的兼业程度,二兼户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于纯农户和一兼户;农户兼业主要通过劳动力水平及利用状况、耕地占有和利用状况以及农用物资投入强度等途径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确立适度规模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农户分工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新疆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村2003-2006年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在百户调查家庭兼业类型中,家庭全年总收入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纯农业类型、以非农业为主兼营他业类型、以农业为主兼营他业类型,纯非农业类型、其它类型。分析2007年的调查数据,农户家庭人口数、家庭成员文化程度、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情况、家庭经营耕地面积和地块数量、家庭固定资产以及家庭收入等因素都对农户兼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并通过logit模型分析它们对农户兼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家庭成员平均文化程度对农户兼业影响最大;家庭男性劳动力是家庭中从事除农业以外其他产业的主力军;增加家庭年经营的土地平均面积,农户兼业的可能性下降;家庭经营的地块数、家庭成员身体健康情况对农户兼业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265户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和非农户,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特点进行解析,构建包括农户家庭状况、收入来源、资源禀赋和区位影响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文章指出,青羊镇农户兼业行为普遍,从纯农户到非农户,家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比重逐步增大;不同类型农户在耕地流转的规模、模式和耕地流转前后用途变化方面都有所差异;纯农户基于生存保障的角度,不积极将耕地转出,一兼户意识到耕地的潜在价值,流转决策因子以生存和经济因子为主,二兼户和非农户基于耕地资产收益的角度,流转决策因子以经济和区位因子为主导。文章认为,根据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特点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引导其耕地流转,是整合耕地资源,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经济制度不是与文化无关的“纯经济”的制度,任何经济制度都是在文化中存在与发展的。费孝通(1986)早已经认识到,温州模式不同于苏南模式缘于文化的不同。费孝通说,苏南的历史传统是农工相辅、男耕女织,可以说是“牛郎织女”;而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却是“八仙过海”,是石刻、竹编、弹花、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的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乡,养家立业。这些飘泊异乡的手艺人和商贩同居家耕地的农家女相结合,是艺商与农业的结合。在这两种不同的老根基上,苏南长出来的是社队工业和后来兴起的乡镇工业,浙南冒出来的是家庭工业和加工专业市场。苏南是从农副业出工业,以工补农;浙南是从商贩业出工业,以工扩商。  相似文献   

5.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民兼业化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农户兼业化结构分析表明,“离土又离乡“模式是农户兼业化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农业经济、对于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小城镇建设而言,已经弊病凸现,因此,推进农民兼业化模式回归,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6.
农户分化条件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竹村 《发展》2008,(3):32-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确立和巩固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农户的生计不再主要维系于农业,不少劳动力长期离土离乡,有的务工,有的经商,已经很难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各地农村农户分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呈现出小农户、兼业户、专业大户等并存的复杂结构,逐步打破延续数千年的小农户主体结构及小规模、小生产的传统农业格局。当前,我们应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理论,积极应对农户分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尊重农民的意愿,支持农民的选择,不失时机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高强 《乡镇经济》2001,(7):15-16
我国大量超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为兼业农户,兼业农户的存在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发挥兼业化的正面作用,消除兼业化的消极行为,是政府的职责,本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与原则,提出了促进农户经营演变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过程中,专业化生产无疑是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但是,目前在专业户大比例形成的环境和配套条件均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村经济运行机制的主体只能是兼业生产,就是说,以农户为主的经营单位目前只能走兼业经营的道路,这是适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对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发挥“短、平、快”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脑子好的考学了,身体好的当兵了,年纪轻的打工了……“今后谁来撑起农村创业的大梁?”数年之前还是较为零碎的现象,现在已经成为“三农”领域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课题。这个课题,考验着国家和社会,考验着城市和乡村,也呼唤着理论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对应,我国的农户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农户经营方式由“小而全”单元化经营向“小而兼”多元化的经营转化、由“农业生产为主的多元化经营”向“以非农业生产为主的多元化经营”转化、由农户“多元化经营”向“专业化、商品化”的经营转化、由“专业化的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的经营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11.
离土与离乡:西部山区农户的非农兼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SLF),本文发展了一个农户模型,阐释了在多重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农户的资本禀赋包括人力资本的分布特征和金融可及性等,如何决定农户参与两类不同的非农兼业活动。基于陕西周至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高人力资本水平是外地打工兼业的关键因素,而本地非农经营兼业还要求农户具备较高的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宁夏平罗501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和金融机构土地抵押联立选择行为及其供求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普遍存在信贷需求,由于信贷供给抑制原因,农户土地抵押贷款可得性比例偏低。相较于纯农户和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土地贷款意愿可能性高,贷款可得性也更大;影响农户土地抵押既有共同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户教育程度、产品期限合理性和对抵押政策认知是影响不同农户参与土地抵押的共同决定性因素;金融机构土地抵押供给更多是考虑不同农户的年龄、教育程度和信用记录等变量。  相似文献   

13.
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农村进行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为了了解专业农户的生产情况.反映专业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由中华合作时报社.财富时报社发起。获得内蒙古永业集团独家支持的“2009年中国专业农户财富状况调查”活动已经拉开帷幕.真诚欢迎各地专业农户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专业农户的崛起需要农村的组织创新 多年来一直有农村的“三化”之说:农村空洞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但另一方面,中国粮食产撼连续七年增产,城市瓜果蔬菜等供给也相对充足,这种反差有其深刻原凶:在农村,资本逐渐替代劳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15.
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千方百计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努力增加纯农户的收入;鼓励农民创新业、创大业。实现农民创业就业增收;全面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民“找饭碗”的能力。实现农民转业增收: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实现低收入农户快速增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农民减负增收。  相似文献   

16.
无独有偶,中国在改革开放、振兴农村经济、扩大城乡交流、发展乡镇企业中,广大农民的“两离两不离”(离乡不离土和离土不离乡)与战后日本迅速发展的农业兼业化,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在所表现出来的客观效果上也不乏共同点。因此,研究战后日本农户的兼业化,借鉴日本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中国农民“两离两不离”所产生的双重后果,对于搞好整治整顿、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竹村 《发展》2011,(3):110-111
现代农户,包括专业农户、商品农户等,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家庭承包经营主体及农业市场活动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采取有效的农业政策措施,把培育现代农户纳入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大力培育现代农户经济。通过实施现代农户培育战略,优化农户结构、提升农户能力、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户结构调整目标我国农村农户结构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化农户比例偏低,小规模、兼业化农户群体呈扩大趋势,农户结构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适应。  相似文献   

18.
培育土地流转市场 努力提高集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举峰 《发展》2008,(6):37-37
一、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动土地流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确立和巩固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农户的生计不再主要维系于农业,不少劳动力长期离土离乡,有的务工.有的经商,已经很难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民大多数是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无力从事土地经营和管理,使农村大量土地闲置。特别是一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以至放弃田地,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甚至使土地撂荒,浪费资源,影响农村发展。“人动”是“地动”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劳动力转移,客观上为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创造了条件。只有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明显的阶段性、周期性、兼业性、地域性与产业性特征,且主要表现为短期流动,而不是永久性迁徙。与这些特点相联系,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许多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既遵循经济规律又有导向性的政策,是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外资银行很大的一个差距,就是创新能力的差距。近年来,国际上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超过50%,有的银行甚至达到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利差收入,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的银行也不到30%,还有相当多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在一位数徘徊。加快金融创新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