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规模经营涉及的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居民点建设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农民的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实行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苏北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利益要遵循的原则,以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维护群众土地权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双城市实地调查,分析了双城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形式和用途变化结构,讨论了土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流转行为、流转价格、农民流转意愿、政府定位等问题,提出了对农民权益立法保护、完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规范土地流转中政府的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等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流转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而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是保证农村土地有序高效流转和有效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有力保障,因此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势在必行。在阐述了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主要职能、基本模式,以及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之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系统探讨了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杨丽莎 《特区经济》2011,(6):176-178
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损情况屡见不鲜。如何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贵州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突出问题,深入剖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损情况及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研究缺乏体系性和量化研究。文章就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相关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土地制度、市场机制、法律、政府监管四个层面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容易受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目的是要提高农民土地产权收益、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虽然当下的农村土地权益流转要具有"实现社会保障"与"满足经济效益"双重预期收益目标,但是因土地权益流转分类的性质不同,预期收益目标各有侧重。我们要确保农村土地权益流转的相关预期收益目标的满足,除了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外,还必须全面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土地流转社会补偿机制。通过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以法治方式确保农村土地权益的充分流转和相关主体的利益维护。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研究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及构建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路径:完善法制,健全土地流转及相应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减少干预,政府更多地扮演引导者角色;创新机构,建立地方权利保护组织;普及法律,倡导知识分子下乡传授相应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培养农民自主流转土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土地流转是土地产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让,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关土地征用、经营权流转、补偿费分配纠纷等案件逐年增多,农民权益损害日趋严重,农地流转风险越来越大,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土地流转风险的防范和农民权益的保障,需从宏观和微观加强管理,确保农民权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如何切实依法保障农民权益.真正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普遍关注和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产业承接转移战略的实施,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近年来明显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征,出现大量失地农民,文章在分析农民失地途径的基础上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现状和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进而对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农村改革,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征地问题表现突出,农民权益得不到保护,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诱发农村稳定问题。笔者建议:规范政府行为,确认农民集体土地的财产权利,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征地补偿,着眼于长远生计,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完整财产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是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合法转让权则是财产权的核心。通过对近年来成都市农村土地在确权后进行合法流转的大量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建立在合法转让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而农民收益的高低与其获得的财产权利强弱紧密相关。政府应该在界定和保护产权的同时,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逐渐从直接参与土地交易中抽身而出,完成向"公共服务提供者"角色的转变。在农地确权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奋生 《特区经济》2012,(10):235-237
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由,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以情况特殊为由,违规征用土地用于非农建设;以集中土地招商的形式,强迫农民土地集中流转;土地出让金及税费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难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需要适时修改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加快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立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确立以市场价值作为征地补偿的依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快土地确权,明确农民土地产权;加强土地督察工作,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及普法工作,提高农民依法维护土地权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纪楠楠 《特区经济》2014,(1):141-145
本文以城镇化为背景,研究土地流转和征用对失地农民带来的影响,发现失地农民权益补偿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深究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根源,探索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可行化道路,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融合,使农民真正平等地享受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城市工人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内容,使社会政策的设计符合社会公平原则,使城镇化过程与农民的利益不再冲突,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城镇化与工业化带来的效益成果。  相似文献   

16.
袁明丽 《魅力中国》2014,(12):315-3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要小心谨慎地推行,法律和政策要尊重农民的权益,通过重新审视集体土地制度,解释“农地入市”的阻碍--“农民在土地交易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所导致的分配不公”,提出促进“农地入市”的健康发展的法律建议--“促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机制”、“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给予耕地保卫者补偿”、“多渠道安置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计源泉。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失地农民是由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征地制度、户籍制度的缺陷和农村社会保障率低下等因素使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极大的挑战。文章认为,增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重点是要把握好"公共利益"的维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统一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双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