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楼市什么时候回暖?笔者认为,眼下的楼市,回暖并不是开发商或购房者单方所能决定的,一定是双方博弈的结果,而两种力量的平衡点就是楼市底部。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买卖双方的共赢。然而,在房地产行业,多数开发商往往最大限度地把升值预期套现,拿走利润而把风险留给购房者(尤其是商业地产和投资型住宅)。这种行为导致了楼市买卖双方的对立。所以,当楼市低迷、  相似文献   

2.
当老总的想多赢利是无可非议的,问题是多赢利有多赢利的规律,如果违反客观规律就会事与愿违。不知大家赞成否,像其他各种因素一样,老总的心态也参与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不能设想心态有严重毛病的老总能够赚大钱,除非老天爷眨了一下眼。  相似文献   

3.
内参     
外埠巨头今年发力主拼北京继深圳万科、深圳金地、广州合生、广州富力、天津顺驰、大连万达、浙江绿城等外地知名开发商进京之后,广州宏宇、深圳华侨城、上海复地、上海绿地等地产巨头在京的项目也将在今年浮出水面。在这些开发商中,每一位老总都是当地的风云人物,每一家企业都实力雄厚,每个企业旗下的项目都是当地的"明星楼盘"。这些全国知名的开发商汇聚京城,不仅要分得北京楼市一块可口的蛋糕,让北京楼市  相似文献   

4.
正用市场的办法是可以解决房价问题的,但是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把地价降下来,还有各种方面的税费。所以房价这么高,和开发商没什么关系。"在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任志强再次以"开炮"的方式谈楼市。其实,房价离谱也并不是一个地价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面对疯狂的楼市,的确不应当把房价离谱的责任都推给开发商,都归结为开发商疯狂的逐利,企业在法律的框架内追逐超额利润有何不可?所以,我们不但要理性看待任志强自己给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现行住房供应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商品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各地高档商品房的供应量过大,而适合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的中、低档商品房供应量明显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商片面追求高利润。由于开发高档商品房的利润远高于中低档商品房的开发,因此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各地开发商纷纷放弃中低档商品房,转向高档商品房,以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外,随着开发商数量的大幅增加,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开发商为了拿到开发用地,在土地拍卖、挂牌时,相互竞价,使各地的土地出让价格不断创出“天价”。拿到“天价”土地的开发商,为了确保企业预期的利润,只能开发高档商品房,导致高档商品房数量越来越多,而利薄的中低档商品房没有人愿意开发,市场供应量大幅下降,商品房供应结构因此出现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0月底,以"理性发展,宜业宜居"为主题的"2014汕头房地产展示展销会"在汕头林百欣会展中心室外广场隆重举行。作为汕头房地产和楼市趋势的风向标,本次展会汇集了11家开发商18个楼盘。记者了解到,随着央行新政推出,将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一些变化。在全国楼市冷淡之下的汕头楼市将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呢?购房者又将怎样看待当前楼市?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及购房者。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两件事在街头巷尾流传。一则讲的是浙江温州有家企业,老板带着千余员工苦干精算,一年到头利润100多万元,而老板妻子在上海炒房,8年获利3000万元;另一则说的是在广东佛山,有一家陶瓷企业老总的儿子做了几年房地产,赚的票子超过其父从事陶瓷业20多年的利润总和。  相似文献   

8.
孙燕 《楼市》2011,(Z1):38-41
2010年的杭州楼市跌宕起伏,政府大动干戈,开发商大玩"出位",购房者大肆嘲讽。一时间,特色营销、创新产品、雷人广告、网络恶搞层出不穷,楼市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9.
利润是手段还是目的?何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发生在美国的这场大辩论,表明21世纪企业正急于寻找新的价值目标刚刚去世不久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35年前在纽约《时代》周刊发表的一篇题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赚取利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弗里德曼对那些认为企业应具有社会良心,应在解决就业、消除歧视和保护环境方面负起责任的人表现了极大的不耐烦。他说,这些人是在宣扬纯粹的社会主义;持有同样观点的企业家们是这些想颠覆市场经济的知识分子们的玩偶。此后,这片文章的观点就一直作为美国企业界对这一问题的主流看法。可是进入21世纪后,华尔街上市公司丑闻不断,美国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质  相似文献   

10.
《楼市》2014,(15)
正从长远的供需关系来看,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没有放缓,包括一些卫星城市的逐步成型,房地产的开发空间还很大,支撑行业长远发展的力量依然存在。Q:如果以10年为一个时代的度量尺码,从2004年到2014年,您认为杭州楼市的基本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比如产品打造、购房心态、市场格局等方面。A:楼市"黄金十年"的前半段,是开发商的一个鼎盛时期,然而行业也呈现出鱼龙混杂的格局。具体到杭州楼市,"以地生财"的模式尤为明显,开发商只要拿  相似文献   

11.
"十一"黄金周楼市大战虽己偃旗息鼓,但伴随着部分开发商们的"放血"促销和精彩纷呈的营销盛况,不少楼盘都出现了令开发商意想不到的人气,甚至久违的排队购房也在广州楼市几度出现,诸多表现突出的亮点项目成为今年黄金周的"大赢家"。  相似文献   

12.
鄢懿 《楼市》2008,(Z2)
2008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都要寒冷一些,一场50年不遇的雪灾冰封了大半个中国,全国上下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于全国楼市来说,低迷的市场使得开发商意欲降价的口号笼罩着整个楼市。而杭州楼市在岁末年初的集中开盘,开发商打折优惠的措施并没有扭转市场急转直下的形势。到了春节期间更是进入冰冻期,创下了平均一天卖一套新房的纪录,市场显现出了"低潮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沈理文 《楼市》2012,(Z4):58
生态是"量升价平",策略是"去利润化"区别于过去‘高位激进’的行业秩序,适度的‘去利润化’才是时下房企保持绝对业绩止滑的必要手段,也代表了房地产业未来的大势所趋。客观而言,未来楼市的  相似文献   

14.
热评     
“红心”鸭蛋刺痛了消费者的心;别让“医疗下乡”走了样;开发商隐瞒利润就是犯罪。  相似文献   

15.
正房地产变局暗生。楼市降价蔓延、信贷政策收紧、开发商库存上升……近期一系列消息从不同角度传达着楼市变局。为应对变局,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各出奇谋。据统计,全国"松绑"限购、限贷、限价等政策的城市已达28个,甚至还在增多。与此同时,户籍政策放开、公积金政策松动等也相伴而行。一些开发商除了采用降价销售以外,"零首付"、"降价回购"、"入室抢客"、"抢跑"开盘  相似文献   

16.
2012地产锐词     
《楼市》2013,(Z1):39
如果把2012年的楼市比作一出戏,那么过程中跌宕起伏、百转千回、苦尽甘来。我们安稳度过了世界末日,但楼市的"2012"却给我们留下来了许多的惊吓、惊喜、惊艳。开发商、购房者、经纪人,一张张表情丰富的脸串联起一个精彩的2012……  相似文献   

17.
顾列铭 《经营者》2002,(12):17-19
<正> 江苏省无锡市的一家中型食品厂的老总,不久前专门去南京某即将开业的大型超市谈产品进场事宜。但听到对方要价40万元的进场费后,这位老总倒吸一口冷气,尴尬告辞。相信被超市进场费吓走的厂商不在少数。据悉,国家经贸委正在对业界非常关注的"超市进场费"问题做调查,并表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大家一直说房地产是暴利行业。有房地产开发商为自己辩解.说房地产行业的利润没有那么邪乎。但房地产行业富豪辈出.单这个事实就足可以让人们相信.房地产行业确实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很高的利润。从地权角度观察.当可在相当大程度上对房地产企业的畸形利润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楼市》2008,(Z2)
市场的博弈随时都存在,政府、开发商、购房者个个都在斗智斗勇。想在2008年名利双收,那就得作好各方的准备应付"08楼市大考"。  相似文献   

20.
《楼市》2014,(15)
正就像人们在描述历史轮回时,总在讨论一个王朝之所以衰败的若干原因,并罗列出具体的个案典型。聚焦到杭州十年楼市,一些消逝的"地产王国梦",也成为人们反观行业轨迹的重要线索。研究怎么死,是为了更好地活查阅杭州楼市的编年史,昔年活跃在舞台上的开发商已经变换了身影,一些企业的名字看上去已然陌生,甚至有部分企业已经从我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其中不乏曾经叱咤杭州楼市的品牌巨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