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顺应经济的迅猛发展,酝酿已久的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正式颁布,并要求上市公司在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与我国企业目前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及《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以下简称旧准则)存在哪些差异?所得税会计准则有哪些变化?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邹秋菊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6):44-44
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颁布实施。其中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引入了两个重要概念,即新准则第二章的“计税基础”和第三章的“暂时性差异”。这也是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核心要点。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看,新准则体现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观”。与以收入费用为重心的旧准则“利润表观”截然不同。本文就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相关概念、账务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议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理论。文章在比较这两种不同的会计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所得税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众多研究成果对原有准则和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促进了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限制了其短期行为,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这一创新使得所得税核算原理、方法和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摒弃了旧准则中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提法。作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基础的资产负债观,更加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从而使财务报表的列报更加体现"真实公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文章从这一转变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表观的具体体现,并指出了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观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对新旧<所得税>准则进行比较研究,从术语、核算方法、会计确认、计量及批露报告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新旧准则的差异,本文认为新<所得税>准则较之以往充分体现新准则的理念-资产负债观.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发布新准则后,所得税核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转变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核算中要确认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最终倒扎出本期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9.
所得税会计在不同收益观下的理论和核算有着较大差异,本文阐述了两种收益观下所得税会计之间的不同之处,通过对两种收益观的比较,指出我国所得税会计由收入费用观倾向资产负债观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潘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23-2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顽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与旧准则比较,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都有了很大变化。执行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后,将对企业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颁布前我国没有所得税会计准则,只有《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1995),企业在会计实践中主要是按照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文章通过对相关概念、所得税计算方法、账户设置、会计确认及计量等方面的对比,对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并对有关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会计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把握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关键,明确帐目价值、计税基础以及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准确把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形成原因与内在规律及其准确的计量过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使中国会计准则更加创新趋同于国际会计报表准则,进一步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缩小所得税处理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中专门研究处理会计所得和应税所得差额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文章阐述了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无疑是会计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分析,介绍了这一会计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进而提出应结合我国会计环境使会计准则的建设积极向资产负债观靠拢。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以及准则的应用指南,自2009年在所有大中型企业中全面执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应用资产负债观的情况,并对资产负债观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宏图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6):85-85
新的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法替代了原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也对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运用对企业的影响作以探析。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同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暂时性差异进行处理,对计量、列报做出了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打开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结合特定背景的同时,充分实现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公司执行。对于与国际趋同的新准则,人们在接受新会计理念的同时,更关心的是所得税准则的新旧差异以及如何在旧准则的基础上平稳过渡与衔接。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新准则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暂时性差异是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的核心,本文从会计人员运用的角度剖析暂时性差异并探求运用的筒便方法。分别介绍了暂时性差异的范围和本质,并按资产负债分别举例说明其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20.
徐宏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8):28-28
旧准则所得税会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比较的是会计利润与应税收益间差异。新准则所得税会计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将该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比较的是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间差异。在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教旧准则有以下新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