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群 《经济》2012,(12):61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学习十八大报告后,笔者认为应着眼长远、注重质量,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的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顺应这些要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托创新驱动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有序推进城市群高质量集聚,把城市群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区与先行区;全面推进县城高质量发展,将县城和小城镇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区;深度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斗方向;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别,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综合区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图与时间表;正确处理好中国式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及路径依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逐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城镇化的提出已有多年,在今年逐渐形成高潮。此次中央城镇化会议的一个最大收获,就是改变了原来只将城镇化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手段的偏向,而是将其纳入到了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之中。而发展城镇化的关键,是实现人的城镇化,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能够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红利,以此来打破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这也就是徐绍史所  相似文献   

4.
刘惠兰 《经济月刊》2013,(4):166-167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被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特别是城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到底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就此问题,日前,记者来到山东临沂进行了调研采访。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主题。把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分为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实现现代化,是我们党的重要理论创新。厘清区域现代化与全国现代化、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基本现代化与全面现代化以及现代化过程中的区域间关系,有助于更加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与基本特征。区域率先是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立群 《经济月刊》2012,(12):61-61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     
《经济月刊》2013,(4):55-55
推进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这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能否顺利推进城镇化,不仅关系到我国能否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关系到我们能否完成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后,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集体,“中国梦”备受期待,随之而来的中国后半程的改革与后半程的城镇化相遇,未来的发展必将借助新型城镇化换档提速。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中国正在推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承载着数亿万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对小康生活和现代化社会的梦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进行,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孟宪江  熊晨 《经济》2011,(8):28-30
2011年7月6日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2011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农业和农村发展——道路、经验和前景"为主题,回顾总结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分析借鉴国外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教训,研究探讨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前景与模式。论坛主要围绕农业增长、结构变迁与农业现代化,国际趋势、农业市场和结构变迁,农民收入、消费与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刘仝保 《经济》2014,(6):82-83
正中国城镇化模式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4月份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城市现代化研究》,系统分析了世界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300年历史,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路线图和政策建议。该报告的主编、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  相似文献   

12.
王静 《时代经贸》2013,(13):117-1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对全县城镇化状况进行调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肖军 《生产力研究》2014,(12):130-13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包括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内容,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旅游文化古镇也要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双赢,要实施工农相结合、城市、乡村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旅游文化古镇城镇化建设应围绕组织和管理、公共服务、新旧建设、古新功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六个一体化"进行全面规划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历史新阶段,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与世界实现融合,并深刻影响全球未来走向。全面现代化之路不再是单纯我国一家的事,更是关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大事。面向未来,我们思考问题、谋划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不仅要着眼于国情,也要着眼世情,放眼人类文明的促进,即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中国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从内在逻辑机理来看,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就,突出解决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与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整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驱动力;着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在新征程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蓄势前行。  相似文献   

16.
《经济导刊》2013,(Z5):23-23
"城镇化"是遏制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发展,追求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建设的运动";新城镇化"则是以农业现代化为依托,以农业生产中心村镇建设为终极目的,涵盖县城、建制镇和中心村镇三级城镇化一体建设的现代化农村建设运动,是中国全面城市化的必要阶段和独具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新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结构一次真正的革命,是解决中国愈演愈烈的"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中国的城镇化或者说城市化在加速,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目前,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劳动力在城市中就业。但是和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一样,城镇化也存在着一个效率低下的问题:一方面,城市建设浪费的资源太多,城镇化的代价太高;另一方面,建成的城市结构不合理,运营效率低下,降低了城市工商业的竞争力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小农经济” 与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镇化背景下,三农政策的主导方向成为当前学界和政策部门的争论焦点。基于对城镇化与传统农业的对立和替代关系的基本判断,农业现代化激进主义主张消灭传统农业和构成传统农业基础的"小农经济",重新构造农业经营基本组织方式,将小农经济转变为由资本主导的规模经营;与此相反,从新时期保护型城乡二元关系出发,"小农经济"理论对中国农业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位置进行了界定与阐释,对"小农经济"进行了系统认识,并形成了关于农业现代化渐进道路的判断及其相关三农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9.
奠定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结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新世纪的经济发展,仍然需要高举现代化的旗帜。江苏要在新世纪推动经济发展上新的台阶,关键是推进经济结构现代化,包括产业结构现代化、区域结构现代化、城乡结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正>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战略决策。城镇化的过程是产业和人口集聚、农民逐步变为市民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历程.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累积了一些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