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养老已经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大问题。如何养老?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显然已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而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对如何开展社区养老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研究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养老保障方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社区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逐渐兴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各有优点,将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结合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靳娟 《中国房地产》2022,(15):73-79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速度快,且人口高龄化、空巢化增长也十分明显。如何寻找适合国情,切实可行、易推广普及的多元养老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养老服务模式,正逐渐显现出服务便利、供给针对性强、家庭经济可承受等优势,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并逐步推广成为社会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探讨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建议,可有效缓解政府提供社会养老保障服务压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程度加剧,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家庭对于社会养老体系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文章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抓手,从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需求出发,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优化策略,从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促进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人口拐点提前到来,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家庭结构由以前的多儿多女变成现在的独子结构。这一变化导致我国传统的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问题考虑,提出社区养老服务的构想,旨在为我国的养老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思考,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代际文化差异下养老模式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工程》2019,(22):291-293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分析"接力模式"和"反馈模式"下东西方代际文化差异背景下代表性国家的养老模式特点,在我国当前低生育率、少子化情况下,构建适合我们国情的倡导"反馈模式"的家庭养老模式与"接力模式"的社区政府养老二者并举的多元化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7.
“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在我国,社区养老仍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上海等地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也只是“雏形”。本文以鞍山市铁西区新陶社区为例,对城市社区养老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7):18-20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面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压力,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渐衰弱,家庭养老资源日渐不足,而机构养老无法满足老人的根本需求,无论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还是社会机构养老,都有其长处和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一种结合二者优点,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要求的一种养老方式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单纯地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养老方式亟待转变,做好社会化发展.发挥城市社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则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养老问题.本文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为研究对象,重点就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我国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农家养老方式是借助民间力量、解决农家女就业和增加收入、养老休闲、费用合理、老人乐意的新型养老方式,是发展多元化养老思路、科学解决诸多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张敏 《西部财会》2012,(12):71-73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鲜明的特征,我国养老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局限性入手,通过分析社区养老存在的诸多优越性,指出更好的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是我国在新的养老形势下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分析 (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作用逐渐削弱 目前,我国农民虽然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其家庭养老功能已经明显弱化。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耕地逐年减少,农民作为生存依托的资源严重稀缺,导致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数量逐年增加,造成许多老年农民无法获得家庭的养老支持。同时,由于农民收入提高缓慢,使农民的养老问题面临着既缺乏经济支撑,又缺乏家庭保障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冲击,而现阶段社会所能提供的养老方面的内容与老年人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而这都源自于我国现阶段特殊的国情,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老年人口的发展速度不相协调,"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在家庭养老功能下降,机构养老发展不足,社会养老面临巨大困难这一背景下,居家式社区养老是社会转型期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居家式社区养老能够满足老年人所需要的日常照顾需求、医疗保健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文娱需求,又能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和工作压力,因此居家式社区养老是我国未来养老模式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我国的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并且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近年来,各地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有效的弥补了传统养老模式的缺陷。本文首先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制度内容、特点进行简单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5,(26):28-30
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进入老年,无论是子女在外求学,还是异地工作等原因,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让老人幸福的安度晚年,应该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福利养老、老年公寓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五种模式。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等原因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不能解决现有的老龄问题,这一切便促生了一种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年服务体系除有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设计的房屋改造外,还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家政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顺应老年人的多重养老需求,同时也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因此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矛盾的主要途径,本文首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筹资机制、服务评估、队伍建设、养老设施等方面,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完善的途径与对策,以促进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家庭结构空巢化使社区中家庭照料、邻里互助功能日益弱化,给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我国养老体系建设带来影响。通过系统分析空巢家庭关联者的现状与需求,建议老旧社区更新目标应从以老年人为中心的适老性改造转向多年龄层次的新型社区关系营造,并从人口结构、社会空间两个路线来建构匹配当代中国家庭人口结构特征、并适应传统养老观念的更新模式。最后以广州市某社区为例,从住宅闲置空间置换、公共服务空间完善以及社区运营机制建构三个层面尝试对更新路线进行设计验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重,现有社会养老模式已不能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养老问题。以房养老模式则是对现有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它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选项。本文集中探讨了国内外以房养老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并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以房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的城市化建设已经初具成效,社区是基本的社会构成单位。在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基层的养老服务需求变得更加强烈,社区养老服务成了人们的“第一选择”。因此,在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这一重要建设发展进程中,需要注重相关的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文章针对当前国内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章丽芳 《价值工程》2014,(20):306-307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空巢或纯老家庭已成为我国越来越多家庭的写照,对老人进行健康上的专业护理照料,已取代生活上的吃饱穿暖而上升为急需解决的社会老龄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的现状,说明了国外比较成熟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形式,阐述了我国居民养老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居民养老模式下的社区护理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