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业长青》一书的作者、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在《平日里的德鲁克》一书的序言中写到,德鲁克1964年的著作《成果管理》划时代地论述了“企业战略”的原则。可以说,《成果管理》确定了公司战略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用德鲁克自己的话说,这是“第一本确实是现在我们称做战略的书”。德鲁克在《成果管理》一书中详细列举了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八个现实问题:(1)资源与绩效存在于企业组织外部,而非内部。知识是“一项世界性的资源”,存在于组织外部,这意味着任何有助于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先进科技,其进展速度常快到稍纵即逝的地步。同样,顾客…  相似文献   

2.
锲舍 《中国外资》2003,(9):66-67
<正>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恩斯特·彼得·菲舍尔教授写过一本关于匡特家族企业的书。他在书中研究了匡特家族的历史,特别是京特·匡特的一生。恩斯特·彼得·菲舍尔研究的结论是:从一开始,匡特就认为,竞争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但是一味的竞争却是有害无益的。他的  相似文献   

3.
《投资与合作》2007,(2):115-115
举世闻名的管理学泰斗彼得·德鲁克.为众人所推崇。然而.德鲁克的理论就好比一座巨大深邃的“森林”,而且这座森林还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持续地进化。因此.要掌握德鲁克理论的全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 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曾提出“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即“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但在今天,“知识型员工”已经被扩大到  相似文献   

5.
林伟 《理财》2005,(11):37-40
1987年秋,在美联储主席岗位履新不久的格林斯潘在一次聚会上说: “如 果你们认为确切地理解了我讲话的含义,那么,你们肯定是对我的讲话产生了误 解。”1996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在封面上撂着一句告晓天下的话: “笨 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成。”一则无从 考证的趣闻:美国证监会主席在一个社交场合碰到格林斯潘,问候他说: “你好 吗?”格林斯潘回答: “我不能讲!”  相似文献   

6.
作者大卫H梅斯特出生于伦敦,定居在美国,曾任哈佛商学院教授七年,后来又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为世界上著名公司提供战略及管理咨询,是致力于专业服务领域的研究权威,其成就可以与彼得&#183;德鲁克、战略大师迈克尔&#183;波特、营销大师菲利普&#183;科特勒比肩的经典著作相比。他的这本《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一书,从1993年以来就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在很多专业修养方面,被视为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圣经”,广受好评。  相似文献   

7.
银行营销能力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组织,无论它是否为企业,都有其经营理论”。这句话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在仔细地考查分析了企业的兴衰史后说的。企业的经营理念指导企业的营销策略。成功者首先得益于其优于竞争对手的先进理念,而失败者或停滞不前者却首先是因为没有好的理念,或者过去的理念没有随着现实的改变而提升。德鲁克强调说,在今天,企业的经营理念是否先进,“已经越来越成为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特别是那些长期以来一直很成功的公司”。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一样,生存在社会之中。它们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证明自己存…  相似文献   

8.
彼得·德鲁克说:“创新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银行卡业务是20世纪重要的金融业务创新,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银行卡业务不断地创新发展。业务创新是银行卡业务得以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发卡银行赢得客户信赖、获得良好经营效益的保证。本重点探讨银行卡业务创新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祖灿 《会计师》2011,(5):47-47
<正>彼得原理,我想了解管理学的人大概都知道,它是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然而,我今天想要提的并不是彼得原理而是另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我暂且称其为"逆彼  相似文献   

10.
周洪林 《理财》2005,(11):29-29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是十九世纪美国三大富翁之一。他一 生至少赚进了几十亿美元,但他平时 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共汽车回 家,缺少一毛零钱,就向他的秘书借, 并说:“你一定提醒我还,免得我忘 了。”秘书说:“请别介意,一毛钱算 不了什么。”洛克菲勒听了正色道: “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一块钱存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伟大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不仅对历史有着精辟的分析,而且对未来也有许多精准的预测,这大概就是大家风范之所在。《已经发生的未来》尽管是他在上世纪60年代挥就的著作,但其中的分析与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没有过时。换句话说,我们正生活在德鲁克昨日的预言中。细心阅读这份预言报告,对今天的我们来说非常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天下没有这样的股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亏损企业的老板分别去找上帝求助。首先是美国的老板,上帝对他说:“你可以去找比尔·盖茨,他会告诉你怎么样去经营一个企业。”然后是俄罗斯的老板,上帝说:“你可以去找黑手党老大,只要有他们的帮助,你肯定可以赚大钱。”中国的老板一听,有点着急:“中国既没有比尔·盖茨,又没有黑手党,我该怎么办?”上帝哈哈一笑:“傻冒,上市啊!”中国的股市就是这样具有包容性,一些没有持续赢利能力甚至亏损的企业,乔装打扮,摇身一变,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上市圈钱了。控股股东充分利用了“一股独大”、股权分裂的不完善游戏规则,不仅使…  相似文献   

13.
谢灏 《中国外资》2013,(5):32-33
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如何不断地降低成本。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对成本有一句精辟的话,为许多人引用,他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另一位管理大师戴明指出:"不断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永恒主题。"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影响铁路企业成本控制的不利因素在不断增加,随着钢材、煤炭、石油的迅猛上涨,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铁路实现政企分开企业化运行以后,更多的要考虑盈利问题,改变一直以来亏损运行的铁路运输局面,使铁路运行成本降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企业成本全面分析合理控制,才能保证铁路建设和运营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     
1996年,春暖还寒之际,一本中译名为《未来之路》的书悄然登上北京大书店的书架和遍布首都街头胡同的书摊,神差鬼使般地跻身于中国书市的畅销书之列。于是,它的作者比尔·盖茨,印在了国人的脑海里。与此同时,另一本名为《比尔·盖茨传》的书,也正在许多报刊上被书评家们热炒着。正是“京城争说‘未来路’,谁人不知盖茨名”。比尔·盖茨,29岁时被誉为天才电脑神童,乃世界电脑业巨擘美国微软公司的总裁也。他的蓝色 Microsoft Windows 标志  相似文献   

15.
《巨变时代的管理》收录的是德鲁克1993~1995年间的代表作。不像一般我们所见到的管理学著作,就管理论管理,很少跨学科,跨领域,德鲁克似乎不满足于写企业管理,点到为止,他似乎有意让我们去认知时代、历史层面的管理,用他的话来说“,未来的大趋势要求我们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近日翻阅《元史·许衡传》,里面记载了这样一则很有意思的故事:许衡在未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忍。刚好路边有一颗梨树,成熟的梨子伸手可摘。过往行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之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说:“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终不摘梨。许衡不为一梨玷污清白,着实令人钦佩。更值得效法的是,他能在诱惑面前心中有“主”,牢牢地把握住自己,做清白人,做忠实人,实在是难能可贵。时下,对人诱惑最大的,莫过于金钱。而在金…  相似文献   

17.
比尔·盖茨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就是他对金钱最真实的看法。比尔·盖茨很少关心钱的问题,也不在意自己股票的涨跌。钱既不会改变他的生活,也不会使他从工作上分心。他经常会告诉那些向他求经的朋友:“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简直毫无意义。”他非常讨厌那些喜欢用钱摆阔气的人。在生活中,比尔·盖茨也从不用钱来摆阔,始终遵循他的那句话…  相似文献   

18.
九、三位一体话简牍在纸张没有发明以前,文字书写在竹简或木牍上叫做简牍。晋杜预在《春秋·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同册),小事简牍而已。”意谓内容复杂的大事,不是一简一牍所能写明的,必须书写多简,简多了容易发生错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储与蓄字义有别,分用常见。储,积贮备用之义,如书《淮南子·主术》:“27年而有9年之储。”《梁书·夏侯夔传》:“岁收谷百余万石,以充储备”。蓄,积聚储藏之意,如《礼·王制》:“国无9年之蓄曰不足,无6年之蓄曰急,无3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已御冬。”此类用意、用法与今虽有些不同,但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储蓄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战国兵书《尉缭子·治本》载:“民无二事,则有储蓄”。《后汉书·章帝纪》也载:“古者急耕稼之业,致来耜之勤,节用储蓄,以备凶灾。”这里的…  相似文献   

20.
颜志敏 《理财》2005,(5):94-9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最富有的“财神爷”,执掌美国经济决策大权的他始终给人一种“谨慎而又卓识远见”的印象,他为美国的经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他在个人理财方面称不上大富翁,但他独特的“理财经”却值得称道。格林斯潘的主要收入是薪水,他的年薪为13.67万美元,这比他1987年以前担任私人经济顾问的报酬要少得多。格林斯潘的主要价值资产是近100万美元的美国政府短期国库券以及退休金和一些金融投资等。他的发言人说,格林斯潘为了避嫌而不投资股市,因为他负责制定利率政策,对股市有着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