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前,我下岗后,没有什么技术,又没什么本钱,就摆了个水果摊,卖起了水果。前年的夏天,天气比较热,我一次进了几吨西瓜,卖了还不到一半,天气预报就预报第2天要下大雨——卖瓜的最怕下雨,一下雨,瓜就卖不动了。我十分着急,一边看着天,一边想:要是这一大堆西瓜今天下午被人一抢而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我下岗后,没有什么技术,又没什么本钱,就只有在武汉市花楼街开了个水果摊,卖起了水果。 前年的夏天,天气比较热,我一次进了几吨西瓜,卖了还不到一半,天气预报就预报第二天要下大雨,卖瓜的最怕下雨,一下雨,瓜就卖不动了。我十分着急,一边看着天,一边想:要是这一大堆西瓜今天一下午被人一抢而光就好了!  相似文献   

3.
<正> 河南的邵某下岗后,在家门口的街道边摆了个摊,卖些时令瓜果、地产品、副食品等,生意还算可以。今年夏季,他听说甘肃某地的"黄河蜜"瓜多价低,味道鲜美,运到本地肯定能赚上一把,便携款前去。该地果然是"黄河蜜"遍地,瓜满为"患",每公斤还不足0.60元,而运到河南便可卖到每公斤2元以上。看到有利可图,邵某一下子要了12吨的货。在联系车子时,他轻信了别人的话,没有去找专搞长途贩运的运输公司,而是随便找了辆载重仅7吨的货卡。由于超重行驶,车子开得很慢,还没出甘肃,车就坏在了路  相似文献   

4.
<正> 几年前我下岗了。由于既没有技术,又没有本钱,就只好在武汉市花楼街摆了个水果摊。那年夏天特别热,我一次进了几吨西瓜,可是卖了还不到一半,天气预报就说第二天要下大雨。卖瓜的最怕下雨,一下雨,瓜就卖不动了。我十分着急,一边看着天,一边想:要是这一大堆西瓜今天下午一下子被众人一抢而空就好了!怎么让人一抢而空呢?降价吧,一是要亏本,二来也会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市的大兴区,道路两旁的西瓜摊是初夏的一道亮丽风景。摊位后面是一排排西瓜大棚,西瓜成熟后,直接抱到摊位上就可以卖了:被当地人称为“瓜乡大道”,颇为壮观。当然,除了瓜摊,还有专卖店。  相似文献   

6.
有了这张明白卡,进城卖西瓜再不用担心找不到售瓜地点了。7月11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进城卖瓜的农民李德贵高兴地说,以前卖瓜,常常摸错路。现在看着这张明白卡,不用费劲就可以找到要去的地方了。李德贵说的明白卡,就是南阳卧龙区城管大队制作的简单实用的瓜农明白卡。明白卡上将今年中心城区的30处临时瓜果市场设置的路段名称、  相似文献   

7.
巫业林 《安徽工商》2001,(9A):12-13
吃瓜说:西瓜真甜!卖瓜说:西瓜真贱!种瓜说:种瓜真傻!旁观说:西瓜让人回味。尽管已经告别了炎炎夏季;不知为什么,那个圆头圆脑的“西瓜”还真是有点让人留念,市民们从未像今年这样关切西瓜。  相似文献   

8.
一招鲜     
<正> 废鸡毛里克"金银"山东平邑县平邑镇河湾村村民王代亭(邮编:273300 电话:0539-4215807)了解到用鸡毛生产毛粉销路不错,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便投资4000多元买来粉碎机,在村外一处闲置荒地上建成了厂房。现在,他每天从离家1公里的六和屠宰厂就可收购鸡毛1吨多,加上外出收购及商贩送来的鸡毛,王代亭每天可加工成品羽毛粉1.5吨。年创产值达60万元。 (孙晓楠)卖草胜过卖菜卢氏县城郊乡一位农民进县城集市去卖早白菜。在菜市场上,几个老太太围着他要菜叶,并抱怨说家里养了些鹅和兔子,可鹅和兔子的饲料问题却让人天天  相似文献   

9.
<正> 两个同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蔬菜店,开始拿的薪水一样多。没多久,阿德青云直上,而阿军仍在原地踏步。对此,阿军很不服气,抱怨老板看错了人。老板不动声色,决定用事实说服他。一天,老板说:"阿军,你到集上看看有什么卖的?"阿军一听老板派遣,决心干个样子给阿德看。他很快回来报告说:"只有十来个农民拉了土豆、白菜、西红柿在卖。"有多少?"老板问。阿军赶紧骑车去查看。第二次回来,老板问他价格怎样,他只得又回去  相似文献   

10.
又是一年的西瓜上市旺季,可在长安区砲里乡种了近8年西瓜,在当地号称"瓜爷"的于学昌,心情却怎么也"旺"不起来。蹲在承包的近20亩瓜地前,他的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家有一片茶园,几乎每天妈妈都要去集市上卖茶叶。后来,妈妈染上了重病,我决定去卖茶叶。临走时,妈妈撑着病恹恹的身子站在门口交待我:"小玫,卖了茶叶,记着买点肉回来。"家里已经好几个月没做肉吃了。摆了大半天地摊,偶尔有人  相似文献   

12.
元人方夔《食西瓜》诗有云:"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寒瓜",乃西瓜之异称,其名早在五代之先已屡见于古籍记载.南朝梁诗人沈约有一首"竹园"诗日:"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陂.紫茄纷灿漫,绿芋郁参差……".除"寒瓜"之名外,又称"绿沉瓜",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上载:"‘杜诗'苔卧绿沉枪,绿沉以漆着色如瓜皮,谓之绿沉";《南史》亦载:"任肪卒于官,武帝闻之,方食西苑绿沉瓜,投之于盘,悲不自胜.绿沉瓜,即今西瓜也".  相似文献   

13.
马骏  曲翔  代莉 《市场研究》2007,(7):14-17
<正>很多大城市的市民对这样的景象见得越来越少了:烈日下,城市的街道停放着一辆辆满载西瓜的农用瓜车,皮肤晒得黝黑的果农卖力的兜售自家的西瓜。这种景象减少的原因并不是西瓜产量的下降,而是在农用瓜车为城市带来种种问题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对进城的农用瓜车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今年,记者到宁夏中卫市的喊叫水乡调查走访,听说那里的白圈子村种了5年硒砂瓜,不仅有了轿车队,而且瓜农人均收入已超过万元。4月初的白圈子村,荒坡上到处晃动着村民种瓜的身影。快来看看我家的瓜地吧!前两天下了场春雪,今年硒砂瓜的丰收应该是没有问题了。村民田玉忠一边热情地打着招呼,一边躬身用手拨开湿润的砂石土给记者看,去年我家卖了几千吨的硒砂瓜,发往长沙、武汉和广州,纯赚7万多元呢。  相似文献   

15.
父亲卖瓜     
父亲六十岁了,他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的艰辛让他越发苍老。他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钱供我读大学。今年夏天骄阳似火,父亲在街边摆了个西瓜摊。他每次用板车从市郊的瓜农那里拖回一车瓜后,都会累得腰酸背痛。卖瓜的利润很低,为了能够及早把瓜卖出去,他一刻也不敢休息,很早就出摊了。一天,我们高中同学要在父亲瓜摊斜对面的一家餐厅聚会。当我从父亲手里接过用于聚会的30元钱时,我觉得沉甸甸的。我独自坐在餐厅靠窗户的椅子上,心不在焉地听同学们高谈阔论,时不时地望着窗外。透过窗户,我看见父亲的瓜摊前冷冷清清,父亲在如火的烈日下,肩上搭着…  相似文献   

16.
<正> 辽宁省阜新县有一位老农,种西瓜挺在行。有一年,他种出了一个重达55公斤的大西瓜,第二年如法炮制,又收获了四个各重40多公斤的大西瓜。这么大的西瓜,世上罕见,怎么处置呢?老农突发奇想,将其中两个西瓜委托天津一家拍卖行出售,竟大获成功,居然分别拍得1.1万元和4000多元,比通常瓜价足足高了百倍。这一销售战绩令瓜主振奋不已,剩下的两个大西瓜当然也照此打发。老农的两个儿子将两个西瓜抬上了火车,一直护送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广州方才下车,又将西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四、五月,是云南省华宁县的盘溪、华溪两个热坝冬早蔬菜和西瓜的上市季节。1982年瓜、菜喜获丰收,总产量达9,114吨,除国营、供销合作社商业收购的1,730吨(占总产量的18.9%)和社员自给很小的一部分外,还有80%约7,300吨产品要靠社员自找销路。怎样将这样多的产品运销出去,使产品变成商品,促进生产发展,这是多年来存在的产销矛盾。1982年,在县工商管理部门的  相似文献   

18.
<正> 1999年8月,山西的李佐出差到山东烟台。那里正是苹果丰收期,苹果自然便宜,购10吨以上,每公斤0.40元。李佐想,临近中秋节。家乡人人买苹果,且售价每年每公斤不低于1.40元,拉到家乡每公斤还不到0.70元,按每公斤1.40元销售出去,30吨可赚15000多元。李佐回到家凑齐钱,当日以每公斤1.40元售出500多公斤。小商贩们纷纷找上门,要批发他的苹果,2吨以上每公斤1.10元,可行,他们可购20多吨。如卖,可赚5000元左右,但李佐认为这样就少赚5000多。当日以1.40元售出尝到甜头,结果他没有"出手",认为苹果价一时不会下跌,接下来一周,他售出的苹果量与日俱减,加上天气忽冷忽热,又没有贮存处,苹果开始发烂,市场上新鲜苹果不断从外地  相似文献   

19.
又是西瓜上市的时候,炎热夏日吃上几口西瓜可消除暑气。相传西瓜在五代时期由西方传入我国,因而取名西瓜,它的性质颇为寒凉,所以民间又叫寒瓜。  相似文献   

20.
又是西瓜上市的时候,炎热夏日吃上几口西瓜可消除暑气.相传西瓜在五代时期由西方传入我国,因而取名西瓜,它的性质颇为寒凉,所以民间又叫寒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