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似情况下各城市的土地面积数据与经济数据相关分析,能为基于横向对比的土地利用数据预测提供参考。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土地与经济数据散点拟合模型,并探究模型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与天门市处于同一城市化水平,且此5个城市土地面积数据与经济数据的拟合模型具有很大相似性,其中5个城市的耕地数据与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拟合模型相似度最高。以此认为,基于相似性的横向对比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2008年云南省红河州的农户调查数据,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和村庄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多水平框架下的异质性工具变量模型估计劳动力培训的效应,得出以下结论,可观测因素对农户收入和培训决策的影响随着村庄的不同而变化,农户劳动力培训的效应不仅受个体异质性的影响而且受村庄异质性的影响;目前的培训政策发挥了政策引导作用,使参加培训的农户多数是参与意愿高的农户;劳动力培训能够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但效果并不显著,农户从培训中获得的收益仅为2.5%,说明目前的培训效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规模农户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意愿及形成机制开展研究,对于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规范激活理论(NAM)的整合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利用江苏省1 228份规模农户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规模农户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感知行为控制和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两个变量对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且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还可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生产意愿;(2)个人规范不仅可以被结果意识直接激活,还可通过责任归属的中介效应被间接激活;(3)规模农户在考虑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时,出于成本—收益的“利己”动机要高于出于道德义务感的“利他”动机;(4)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感知行为控制和个人规范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效应逐渐增强。[结论]要兼顾“利己”和“利他”两个维度,发挥规模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个人规范的积极作用,激发规模农户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开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同时,矿产资源开发也有其自身的供给侧。通过梳理供给侧理论的一般脉络,对新常态下矿产开发进行了初步评价,通过讨论矿产资源开发与供给侧改革的二重性,着重讨论了矿产资源开发自身供给侧四要素劳动力、矿业权、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创新在结构方面的问题。最后,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勾勒了矿产资源开发供给侧改革路线图。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一个适合中国农村情境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标准,依据家庭人口特征将家庭划分为起步期、抚养期、负担期、稳定期、赡养期和空巢期6个阶段,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2016年湖北省农村调查数据,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村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有显著影响,相比于起步期家庭,其他生命周期阶段家庭发生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概率更大。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村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起步期家庭的劳动力非农转移概率受人均土地经营面积的负向影响;家庭规模大、人口负担系数小、有劳动力接受了专业技能培训的抚养期家庭、负担期家庭和稳定期家庭,其劳动力非农转移概率高;抚养期家庭的劳动力非农转移概率还受户主年龄和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的负向影响,而负担期家庭的劳动力非农转移概率还受户主年龄的正向影响以及人均土地经营面积、密切来往的家庭户数的负向影响,稳定期家庭的劳动力非农转移概率则还受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的负向影响;赡养期家庭的劳动力非农转移概率则受人口负担系数和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的负向影响。因此,实践中执行相关就业政策时,应根据农村家庭所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规律和特点,采取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精准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取向是对自身因素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理性反应。研究表明,满足自家需要以及增加现金收入是农户从事粮作经营的主要动机所在,且随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满足自家需要的动机在减弱,而增加现金收入的动机在增强;较小规模粮作经营户有动态缩减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而较大规模粮作经营户则有动态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较大规模的粮作经营户更易于实现规模化经营收益,具有相对较高的内在动力从事粮作经营;在现行粮食政策下,政策对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的制度激励效应有限,因而亟需采取优化粮食政策目标、强化粮食政策手段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完善粮食政策传导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西北四省的调研数据,本文比较了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的性别差异,认为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净收益不小于男性.男性外出、女性留守状况的出现,不能归因为男性外出务工比女性给家庭的经济贡献更大,而要归咎于传统家庭分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户藉制度隔离 .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企业因其规模等原因成为了信贷市场上信贷配给的首选对象。信贷配给不仅为信贷担保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信贷担保还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减少信贷配给。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农村中小企业对信贷担保作用认知较高,非常希望通过信贷担保机构进行融资,同时通过Logistics计量检验也表明了信贷担保正向影响着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意愿。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信贷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信贷担保机构运作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介绍了我国秸秆处理和利用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户秸秆利用方式呈现了多样化的态势,某些方式(如秸秆肥料)已经得到了商业化的推广,但是也存在着利用方式分布不均的现象。文章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选择秸秆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户的某些身份特征(年龄、受教育年限、是否是村干部等)与选取秸秆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将目前农户秸秆利用的问题总结为人群特征问题和秸秆处理问题2个大方面,共8个小问题。针对总结的问题,文章提出了1个原则、4个方向的解决对策,最后以多元公共行政观为指导,详细描述了其中一个方向的对策建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探讨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特征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受技术进步的双重门槛效应制约,且当技术进步高于第二阈值时,工业经济比重的上升不再依托于更大增幅的工业废水排放;技术进步作为门槛变量,其在我国不同区域内的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技术进步呈阶梯下降的态势;在其他影响因素中,人口规模、产出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均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构建跨区域生态技术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降低区域工业废水排放水平,实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农民的组织参与率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且因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区域特征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在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尚较滞后的条件下,农民参加各类组织活动的态度也难以积极,多数农民不参加、消极参加或需要动员才能参加.这种组织参与状况和组织活动的参加态度较好地说明了当前农民组织化状况与程度.尽管农民对不同领域组织化程度的评价普遍较低,但对组织化的必要性却有着强烈的认同并寄予较高的期望,其动因一定程度上可解释为农民难以从组织获得依靠而只能求助于亲友乡邻等其他途径.可见在后集体经济时代,特别是村民自治和后农业税时代,如何扩大各种已有社会组织的组织效果、积极探索发展社会组织途径,已经是一个关系到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9年全国十个省份千户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分步Logistic回归技术分析农民的养老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交互分析考察农民的制度需求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农民对养老问题并没有表现出普遍的担心,养老风险不是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经济保障依然是农民首要担心的养老问题,非经济保障问题并不非常突出,但应给予关注;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家庭存款数、农户类型、职业类型、所在区位和是否试行新农保10个变量对农民养老风险及其形式有显著的影响;农民对养老的制度安排表现出明确的需求且地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剖析农地流转与农户经济效益之间的关联意义重大。分析了农地流转经济效益的理论机理,利用2020年湖南省安仁县356份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户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农户经济效益视角出发,农地流转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经济总收入增长,随着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农户家庭经济总收入也在提高,表明更高的教育水平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建议积极推动农地流转,以达到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家庭消费是反映农牧户家庭贫困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医疗保险和贫困状况是其中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本文在归纳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有限信息最大似然估计法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不同农牧户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贫困问题抑制了农牧户家庭的医疗消费及外购食品消费,医疗保险显著提升了农牧户家庭的消费信心,刺激了农牧户家庭的消费,使其所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医疗保险对不同农牧户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参加医疗保险对贫困户的医疗消费支出、外购食品消费支出等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提升非贫困户的物质生活消费支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区际产业转移是要素在空间层面的转移和重新聚集的过程。由于一国之内劳动力市场不能有效分割,欠发达地区无法保持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资源优势。本文基于劳动力流出大省安徽省的统计年鉴和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劳动力跨省流动趋势及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安徽省劳动力跨省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增加,但占总流动人口比例有所下降,新生代劳动力正成为跨省流动的主要力量。本文研究也表明,东部地区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尚未完成,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支撑条件在中部地区并未形成。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文章基于农业技术培训主体异质性的视角,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差异性进行理论探讨,并利用四川省836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进行检验。[方法]运用O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工具变量法(IV-Oprobit)进行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结果](1)农技培训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培训每增加1次,其采纳有机肥施用等5种绿色生产技术的概率提升3.1%;(2)不同培训主体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具有差异化,以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性主体培训对农户技术采纳的促进效果最明显,政府农技部门公益性主体培训整体效果优于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准公益性主体;(3)上述影响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社会网络及种植规模的农户群体中也存在明显异质性。[结论] 3类主体开展培训均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性主体培训效果最明显。据此,提出构建多元化农业推广培训体系、鼓励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性主体开展农技培训、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科技优势与农技推广培训体系紧密结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2011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验证了地区公益性地质调查投资存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地质调查投资与经济产出、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地质调查投资对经济产出的溢出效应受相关参与变量缺失及经济内生性影响,正向影响关系并不显著。而地质调查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间显著的正向关系。(2)地质调查投资与经济产出之间存在非对称的互动关系,未来期间地质调查投资对经济产出呈正向经济溢出效应。但经济产出对地质调查投资的正向冲击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主要受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依托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人口统计、GDP产值等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莫兰指数分析等地理统计模型方法,对2013年至2017年济南市经济空间格局分布情况开展分产业精细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济南市经济内部差别和局部聚集情况显著,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城市形态和经济空间差异情况;(2...  相似文献   

20.
超市作为优质猪肉供应链的主流销售终端,其质量行为对于保障猪肉质量安全、促进猪肉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山东省456家超市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超市良好质量行为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规模、经营年限、管理者文化程度、经营类型、是否签订合同以及供应链物流认知、环境维护认知和其他超市影响等八个因素对超市良好质量行为实施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