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华容县农村信用社从抓业务培训人手,贯彻执行《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精神,狠抓财务管理,突出效益中心,较好地促进了自身经营业务的开展,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城区社亏损仍很严重。本文就该县城关等四个信用社近两年财务状况进行剖析,从中探索解脱困境的途径和对策。一、亏损成因分析1、政策性因素制约信用社经营是亏损的主要原因。信用社资金组织和运用服从于国家宏观政策,国家金融政策的实施与信用社效益密切相关。近3年几经利率调整,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以致资金成本倒挂。笔者根据全县存款结构和现行利率算帐:组织存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陷入严重困境。尤其是国家对信用社恢复课税以来,亏损面和金额急剧增加。以吉林省为例,1989年亏损信用社570个,比纳税前的1985年增加314%,纯亏金额6,923万元,增加504%,共缴纳税金2,280万元,占当年纯亏的33%。在亏损原因中,政策性因素影响是主要的,而国家对信用社课以重税又是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对信用社的赋税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并切实加以解决,对于信用社走出低谷,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乃至对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信用社赋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银行、信用社来说,贷款利息是其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谓生存之本,是维持银行经营的“生命线”。而目前,企业向银行、信用社屡屡“打白条”,拖欠银行、信用社贷款利息急剧增长,已成为当今银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有资料表明,1994年山东省企业欠银行、信用社贷款利息达40多亿元,到1995年8月末,某市的20多个基层信用社应收未收贷款利息高达7546万元,应收利息的急剧增长,使该市的22个信用社亏损1932万元,亏损面达92%。企业欠息,根源何在?危害在哪?如何建立新型银企信用关系? 企业欠息 银行家们苦不堪言 企业经济效益的好环,直接影响着银行、信用社利息的收入,决定着银行、信用社利润的高低。时下,部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低或不适销,造成产品积压,效益低下,经营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及主客观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占比较大,经营效益差,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盘活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减亏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将不良贷款这颗毒瘤解剖开来,对症下药,才能真正使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轻装上阵,提高效益。   ──两呆贷款的有效剥离。对于过去那些由于政府干涉,政策性指令扶持乡镇企业而使信用社所发放的贷款,要类似于专业银行所成立的不良贷款管理公司,成立专门的不良资产清收公司,把那些关停、破产、无力偿还的乡企贷款有效地剥离,给信用社御包…  相似文献   

5.
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挂账贷款是指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粮食企业按国家规定的保护价收购农民粮食形成的亏损,经审计部门审计认定,财政部门认可的政策性财务挂账占用贷款。经审计认定的政策性亏损挂账贷款,本金由地方政府分年度逐步消化,利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笔者认为对于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贷款利息的处理规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实践证明,要求地方财政消化国有粮食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挂账十分困难。国务院要求各地用五年的时间,消化掉1998年审计认定的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事实上…  相似文献   

6.
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政策问题,解决农民贷款难需以金融体制、信用环境、政策扶持等多方面采取协调配套的综合措施。我们认为信用社在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做好支农服务工作。农业银行政策性支农资金的投入,有政策性引导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信用社在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下,适当地跟进注入资金,可对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  相似文献   

7.
1979年4月,城乡储蓄利率调整后,农村储蓄大幅度上升。由于农业贷款利率(生产费用贷款月息4.6厘,设备贷款月息1.8厘)低于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活期储蓄月息1.8厘,定期储蓄半年月息3厘、1年月息3.3厘、3年3.75厘、5年4.2厘),信用社的亏损大量增加。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信用社开展农村储蓄的积极性,对筹集支农资金很不利;同时,长此下去,也给信用社的经营管理造成困难,对发展农村金融事业很不利;如果储蓄利率再进一步调高(1980年4月已调整),矛盾将更加突出。在1979年以前,定期储蓄利率月息2.7厘时,低于农业生产费用贷款利率(月息3.6厘),尚有微利可得,而发放生产设备贷款(月息1.8厘)则是赔钱的。为了鼓励信用社多吸收储蓄存款,并适当发放生产设备贷款,充分发挥信用社的支农作用,规定信用社转存银行的存款利率为月息2.7厘;信用社发放的生产设备贷款,由银行按2.7厘给以利差补贴。这个办  相似文献   

8.
围绕效益加强管理,使沈阳市农村信用社走出了经营的困境。三年来,各项存款增加30亿元,各项贷款净增加6.5亿元,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13.8亿元,减少亏损1.3亿元,扭亏为盈信用社增加38个。一、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加快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一)加强县区联社和信用社两级班子建设。对全辖8个县区联社班子进行了调整,对县区联社主任实行了异地交流,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干部担任县区联社主任助理职务,共调整充实28人。对基层信用社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全市共调整副主任以上干部252人,…  相似文献   

9.
一、牧区信用社经营面临的困境: ——发放贷款受限。首先是信用社贷款总量受限。年初我盟信用社各项存款加自有资金1.2亿多元,分行下达去年增加存款和股金计划2850万元,可用资金匡算在4000—6000万元。分行下达去年的指令性季度贷款指标最高2100万元,年末只能增长900万元。按此计划年末信用社贷款占用率仅为30%。其次是贷款结构调整受限。目前信用社的贷款90%属农牧业政策性贷款,这些贷款利率低、周期长、风险大、回收难。 ——调剂融通难。根据国家信贷政策,信用社资金营运困难时,一靠银行支持,二靠融通调剂,在我盟这两条路均不畅通。去年以来由于农行资金紧缺,截止5月末农行对信用社的支信贷款只比年初增加69万元,是上年同期的七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继1988年之后,1989年各地农村信用社又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的严峻局面,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焦虑。帮助信用社扭转亏损,走出困境,这是国家银行以及财政等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帮助信用社扭转亏损困境的出路何在呢?经与各地行、社同志交谈商讨,主要有以下三条可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990年,我所在信用社连续亏损50多万元。做为主办会计,我清楚其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在历年非正常贷款规模难以压回的情况下,逾期贷款不断增加。特别是囿于人情,对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投放的上百万元贷款,一时成了“肉包子打狗”,致使大量资金沉淀,利息无法收回。自责、愤懑、痛苦中,我提笔作了幅漫画《怎么就是拉不动》。1992年9月,我被调入桑园信用社,继任主管会计。值得庆幸的是,这里的同事跟我一样,也喜欢《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大都自费订阅这本刊物。(仅凭这点,我感到自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台前县是河南省的一个贫困县。过去全县信用社由于受经济发展缓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县80%的信用社连年亏损。从1985年开始,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深化改革,实行经营承包、效益工资等级制等措施,充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使信用社各项业务得到迅猛发展。到1993年底,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股金余额7112万元,较1984年同期增加了8倍,各项贷款规模达5637万元,较1984年同期增加了9倍多,全县信用社由原来的80%亏损面,发展到现在的社社盈余,除冲减历年亏损外,增加利润335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推行经营承包,优化劳动组合 1985年我们为了迅速扭转信用社亏损局面,首先深入各社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各种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3.
农发行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政策挂帐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1998年前因政策性原因形成的粮食财务挂帐;二是粮食附营业务停息挂帐;三是棉花挂帐及未弥补亏损占用贷款。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管理实行自计盈亏,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财务管理、讲求经济核算是农业发展银行财会工作的重要课题。一、当前影响农业发展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因素(一)农业发展银行利率倒挂是形成亏损的客观因素。目前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人民银行再贷款,这部分资金来源的年利率为10.82%,而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运用主要是发放粮棉油收购、储备、调销、加工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政策性贷款。这些贷款一般利率比较低,期限较长,据辽宁测算年平均利率仅为10.2%,利差倒挂0.6%。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结构的单一性和客观上的利差倒挂必然形成亏损。如辽宁省农业发展银行全年平均贷款余额195亿元,预计年经营亏损约1.1亿元。(二)信贷资产的高风险是影响农业发展银行财务成果的直接因素。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资产主要是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性贷款,大部分是高风险贷款,因而贷款总量中,逾期贷款和催收贷款比重较大。根据农业发展银行辽宁省分行报表统计,到1995年9月,贷款总额中逾期贷款占14.5%,催收贷款占3.9%,但实际上还要超过这个比重。有的贷款利息不能按时收回,有的甚至本金利息都不能归还银行。  相似文献   

15.
1969年至1972年期间,信用社的人事权、财产权、经营权曾交给地方政府管理,随之而来的景况是:信用社的资产被平调,干部被抽走,网点随意被撤并,指令贷款、呆帐贷款不断增加。大面积的亏损社,惊人的亏损额,使信用社一度陷入濒临崩溃的边缘。历史告诉我们,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村信用社不宜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笔者呼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在业务经营管理上,面临诸多问题,陷入了艰难的困境,严重困扰着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认真研究其原因及对策,无疑将有助于信用社走出困境,使信用社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增强其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一、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道德风险”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额外保护的情况下,它具有非常普遍一般的意义。就农村信用社来说,道德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外部的原因,也有来自内部的原因,是内外部两种原因交错作用的结果。 (一)来自农村信用社外部的道德风险主要包括开户企业和贷款农户两个层次。开户企业主要是利用各种手段套取贷款或逃废债务。如:变更法人代表,“新官不理旧账”,造成信用社贷款资金长期沉淀;连年亏损,资不抵  相似文献   

18.
农发行贷款的政策性风险,是指农发行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过程中,因受政策性因素的制约,而导致贷款损失的不确定性。农发行作为国家拨款设立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其责任与风险最终将由政府(即国家财政)承担,因此,控制与避免贷款风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农发行面临的不良贷款所占比重高、利息收回率低、挤占挪用贷款面广量大、经营亏损不断增加等问题表明农发行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贷款风险。因此,研究农发行贷款的政策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信用社面临的挑战:一是信用社经营状况恶化。突出表现在“三多一大一弱”上,即贷款规模超负荷的信用社多,贷款呆滞呆帐多,经济案件多;亏损面、亏损金额大;负责结构脆弱。二是随着农村资金市场的开放和新兴民间金融组织的崛起(特别是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农村资金分流现象严重,发债券、搞集资,致使农村资金流向城市,信用社存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现在农业银行、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农业银行、信用社实行企业化经营与发放农业政策性贷款的矛盾。利润是考核企业经营的主要指标之一。信用社是集体金融组织。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业银行、信用社为了自身效益,就要强调经营的盈利性,农业贷款风险大、利率低,工商业贷款风险少、利率高。因此贷款发放就出现重工商,轻农业,重利率高,轻利率低的行业,就存在全局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影响农业贷款的发放。这是影响农业贷款发放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