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7-11、罗森这两大日系便利店巨头相比,全家算是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2004年7月,全家便利店在上海开业,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家便利店仅在上海就超过1000家.作为后起之秀,全家便利店在7-11、罗森已率先抢占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成功打入中国市场,并快速发展,其会员体系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日本7-11便利店市场扩张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0年日本零售市场上,传来一个令人惊奇的消息,日本7-11便利店以高达2.2万亿日元的销售额终于超过大荣公司,荣登日本零售业榜首.成立于1973的日本7-11便利店多年来一直高速成长,至去年底已在国内开设了8600余家便利店,并于1991年控股美国南陆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近些年,日本7-11便利店又将市场扩张战略从有形店铺转移到无形店铺--电子商务上,并获得了巨大成功.挖掘日本7-11便利店成功的奥秘,对于刚刚起步的我国便利店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对于零售业态的便利店来说,精细化单品管理的有无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7-11便利店的单品管理及支持单品管理的信息情报系统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于7-11便利店的成功经验,举步维艰的中国便利店更应着眼于经营管理的内涵,注重经营管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7—11便利店的经营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7—11便利店简介日本7-11便利店公司是1973年由日本大零售企业集团伊藤洋华堂设立。7-11便利店除了经营日常必需品,还协助所在地区收纳电费、煤气费、人生保险费、广播接收费、水费、日本快速通信费、日本国际通讯费以及国际标准通信费等。到2003年底,在日本国内的加盟店已发展超过10000家,成为零售业最有竞争实力的连锁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5.
我国便利店是在超市的专业化经营水平还比较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上海本土便利公司则是在向“罗森”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但发展速度,“徒弟”完全超越了“师傅”.“全家”与“7-11”的进入,正在改变上海便利店的竞争格局.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截止2012年6月份,上海十个便利店品牌(好德、可的、快客、光明、良友、罗森、喜士多、全家、7-11、乐购便利)在市内开发的便利店有4807家,其中,罗森、喜士多、全家、7-11、乐购便利四个海外品牌有1347家,已占上述总门店数的28%.  相似文献   

6.
零售业有一种说法:"世上只有两家便利店,7-11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但作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的7-11在天津市内的情形并非十分乐观。本次调研着重围绕天津市内7-11便利店的消费者群体,从购物环境这一崭新角度通过定性以及定量两种调研方法分析其被其他便利店轻易挤占部分市场份额的原因,并对其在购物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正> 在日本的零售业中,便利店作为一种追求便捷的优质服务的商业形态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7-11公司从第一家店开张后30年的今天,它在日本的店铺数已经发展到9600多家,每年有31亿人次光顾。7-11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2.4万家店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系  相似文献   

8.
宋阳 《现代商业》2013,(34):59-59
经济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的今天,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我国的便利店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正在吸引着许多国际零售巨头的关注。目前全球排名前50位的零售企业,其中已有超过2/3的企业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在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7-11便利店自从进军北京市场以来,已经开设超过100家便利店,在北京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到底为何能够吸引7-11便利店在北京投资兴业,有必要对北京的便利店市场进行PEST分析。  相似文献   

9.
月评     
《成功营销》2012,(1):16-17
正7-11开放加盟舞好双刃剑24小时全天候便利服务著称的7-11便利店日前爆出消息,将在中国内地进行经营转型,以加盟的方式进行扩张。与此同时,7-11将从繁华商圈向社区型路线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日本7—11便利店可以说是世界便利店中当之无愧的大王,它以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奠定了它在零售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2005年4月15日,北京的第一家7—11便利店开张,并且他们设下了2008年以前在中国大陆开设350家便利店的目标。然而同年三月,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却在日本一败涂地,家乐福在中国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但为何在日本却遭滑铁卢?可见,在新的市场的面前,以往的经验未必就是成功经营的锦囊妙计。那么,7—11在中国的便利店的营销方法是否就完全适应目前中国的市场呢?7—11便利店在中国又将会是怎样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