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信用卡》2009,(10):75-76
(本刊讯)近日,中国银联在长沙召开了2009年全国区域性银行业机构银行卡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探讨区域性银行业机构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策略,促进中国银联与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交流与合作。人民银行、银监会、各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及中国银联的相关代表和有关专家共200余人出席了本次年会。  相似文献   

2.
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194家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加入银联网络,其中182家发行了银联卡,累计发卡2.7亿张,占全国发卡量的13%。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共有银行卡特约商户47万户、POS机62万台和ATM机5万台,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3%、29%和25%。2009年,区域性银行业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额占全国跨行交易总额的13%,同比增长104%,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近年来区域性银行业机构的高速发展,不仅为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通常将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五类金融机构称为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以下简称区域性银行)。伴随着银联网络不断向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区域性银行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基础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4.
周明 《中国信用卡》2008,(18):18-19
银行卡发卡总量突破15亿张、刷卡消费额占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20%,这些数字昭示着中国银行卡开始进入大众普及阶段。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银行卡不仅是个人业务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服务客户所必需的金融产品。除了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外,越来越多的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5.
马克军 《青海金融》2010,(11):17-17
2010年9月16—17日,中国银联总部在青海西宁成功举办了西北地区区域性银行卡业务交流培训班。来自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四省(区)11家区域性银行业机构银行卡、科技等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共60多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6.
韩平 《银行家》2007,(5):62-63
当前,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发展信用卡业务面临一些大的困难,一是发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客户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区域性银行业机构难以承受.二是信用卡业务是一项比较独立的业务,目前区域性银行业机构能从事信用卡业务的人才十分缺乏,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不足.三是社会公众对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信用卡产品的认同度较低,由于业务规模等原因,区域性银行业机构在信用卡业务和技术方面往往得不到卡组织的有效支持.四是区域性银行业机构主要在当地开展业务,营业网点少,客户资源相对较少,在信用卡业务上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7.
银行卡助农取款是通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乡镇、村的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的业务。人行总行2011年提出要求在2013年底前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农村乡镇、行政村的基本覆盖目标。2011年梧州辖区农行梧州分行倾力推进惠农卡助农取款业务,2012年邮政储蓄银行梧州分行申请开办绿卡助农取款业务,目前梧州辖区覆盖率达到了58%,服务网点行政村覆盖率在广西排名第一。现结合梧州辖区推广情况,就银行卡助农取款如何在实现政府、农户、收单机构之间实现“多赢”进行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8.
韩平 《银行家》2005,(4):56-58
随着WTO保护期的结束,我国银行卡产业在发卡、收单、跨行交易清算等方面的竞争很快就会进入白热化的程度。如何应对来自国外银行卡组织、发卡机构、收单机构的激烈竞争,是摆在我国的银行卡组织、银行业机构面前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9.
2008年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基本情况 总体情况 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五类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卡是由金融机构发行,集消费信贷、转账结算、存取款等功能于一体的信用支付工具。加快发展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对于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农民生活需要的、科学合理的支付结算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农村地区消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银行卡市场发展如火如荼,如何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卡业务,在农村地区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是当前摆在农村金融机构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区域性商业银行依托改革、立足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作为我国银行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网点分布优势,与中国银联共同推动银行卡产业向纵深发展,致力于改善二级地市和县乡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  相似文献   

12.
银行卡作为银行业电子化时代新的支付和信用工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超过15亿张,其中信用卡的发行量已接近1.25亿张,境内联网商户88万户,销售点终端机(POS)机具139万台,自动柜员机(ATM)14万台,全国持卡消费的交易额已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9%。在大中城市银行卡的使用和受理13益普及,而在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的推广又是怎样的状况呢?为此,我们以衡水地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张成 《中国信用卡》2006,(2X):46-46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卡方便、快捷、安全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机构结算渠道的不畅。持卡人使用银行卡频繁、大额存取现金的现象较为普遍,现金存取已成为银行卡在农村市场的主要功能。根据对盐城市46家乡(镇)金融机构的抽样调查统计,  相似文献   

14.
《云南金融》2013,(9):68-68
随着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刷卡支付逐渐成为农村群众熟悉和喜爱的支付方式,银联卡在服务“三农”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跨行交易创新高,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0倍。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后,中国银联按照人民银行的部署,联合相关机构优化农村支付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信用卡》2013,(4):35-38
1.为什么要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原有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管理规定即《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的批复》(银复〔2003〕第126号)发布于2003年,符合当时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实际,对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成长和银行卡市场快速发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以来每年召开的亚洲出口信用机构年会,对于加强亚太各国出口信用机构间的交流,促进本地区经贸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亚洲出口信用机构年会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引人注目的区域性金融会议,越来越受到各成员银行所在国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现状1.存贷款资金情况农村资金外流情况严重,并有逐年加大的趋势。2000年末,县及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787亿元,贷款余额24355亿元,存差8432亿元,存贷比74.8%,比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低5.46个百分点。2006年未,县及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8953亿元,贷款余额38825亿元,存差高达30128亿元,存差比2000年增长了2.57倍,存贷比仅为56.3%,与同期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差距拉大到12.72个百分点。六年来,县及县以下银行机构存款年均增长15.99%,接近全国银行业机构17.74%的增长水平,但县及县以下银行机构贷款年均增长率为9.72%,大大低于全国银行业机构15.66%的增长水平。人均业务量城乡和东西部差异巨大,制约了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和西部发展。2006年末,全国银行业机构人均存款2300万元,而据调查测算,农村地区人均存款仅为650万元左右。其中东部农村地区人均存款92l万元,西部农村区域人均存款527万元,受效益驱动因素的影响,东部县均商业银行网点22.5个,而西部县均9.88个,另外西部不少县的贷款市场由农村合作金融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市场》2005,(2):80-80
央行日前颁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审核规则》,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闻同业拆借市场的审批程序。规则要求,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加入同业拆借市场应当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二是近两年未因违法、违规经营受到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主管部门处罚;  相似文献   

19.
2011年7月,人总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下发以后,桃江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辖区实际开展了全面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力争通过业务创新满足农村地区各项支农补贴资金、  相似文献   

20.
刷卡大比拼     
牡丹信用卡荣获“2006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银行卡”称号3月31日,国内多家机构联合主办的“2007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三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在北京举行,工行牡丹信用卡荣获“2006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银行卡”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