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话·阳货篇第十七》原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予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When Confucius went to the walled town of Wu,he heard the sound of stringed instruments and singing.Confucius said with a gentle smile:“To kill a  相似文献   

2.
《走向世界》2011,(25):83-84
【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  相似文献   

3.
张瑞玲 《魅力中国》2009,(9):124-125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卜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孔子问礼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第一人,相传他弟子三千,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不过,孔子本人既是设坛授徒的老师,也是拜师求教的学生,他自己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代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孔子的老师,就有老子、苌弘、师襄子、郯子和项橐5位,而向老子问礼,便是人们最熟悉的孔子拜师故事。  相似文献   

5.
王文 《魅力中国》2013,(34):160-16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他能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去探索科学领域的规律。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那么,你如何坚持和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刚入学孩子的心理及教学学科的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带领孩子进入数学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始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好学、乐学"即"喜欢学乐于学",才是治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愉快的学习方法能取得最佳的教学结果. 现在倡导的快乐教学法是老师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所蕴涵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李先妮 《西部大开发》2009,(12):137-137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就是说话。由此可见,学生写作文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把自己要说的话用笔头写出来就可以了。但现实中往往却是学生害怕作文,每次习作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是一场灾难,写作时不是挖空心思,东拼西凑,就是记流水账,毫无艺术性、文学性可言。老师批阅时,看到那么杂乱无章的文字,也会头昏脑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自如运用语言写自己之所想,记自己之所感呢?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从六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友情就是一个“缘”。在我幼小记忆中,王友恩已是我家的常客。也许是父母的引导,自小我对书画就有一种特殊的兴趣,而那时的友恩兄早已搞起了书画。岁月如梭,一晃20多年光景,这期间我们做过同事,感情一直融洽得很,如今我们成了“墨艺”之交。其实书画这一行,在古代就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孔子曾言:“志与道,据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为终身奋斗之目标,“德”可据,“仁”可依,独“艺”不可据依,更无可志,只可游之而已。如今书画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说  相似文献   

10.
代丽娟 《魅力中国》2014,(9):230-230,232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学者程颐也很强调学和思的结合,他说:“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学生,如果只通过多问、多见、多识、多听等获得感性知识,而不经过思维加以分析整理、引申归纳、对比推论,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话,学习是不会有收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深体会到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