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砜砜  苏航图 《东北之窗》2013,(18):76-77
光头是他的招牌,幽默是他的性格,相声是他的职业,爱妻让他魅力十足。他是谁?他就是从大连走出去的著名笑星陈寒柏。陈寒柏工作“血忙”,一年到头,他在大连家中的时间不长,这回遇到他,他说的不是相声,而是他美满婚姻的保鲜之道。  相似文献   

2.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3,(30):92-93
课堂上的小飞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喜欢东张西望。起初,我摆事实讲道理,做他的思想工作。后来,我就批评他。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今天,我再次批评了他一上课时,当别人认真完成作业时,他却两眼盯着窗外,我提醒他,叮嘱他抓紧时间。  相似文献   

3.
柴泽民 《中国报道》2009,(1):100-103
第一次见到柴老,有两种感觉:第一,他不像一般的大使。第二,他不像一般的老人。 说他不像大使,因为他身上没有一点大使的架子。说他不像老人,因为从他握手的力度、谈话的思路和走路的步伐,都实在感觉不出,他已经93岁高龄。  相似文献   

4.
王志彬  苏航 《东北之窗》2011,(23):52-53
他,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6年来,他先后在三个落后村工作过,人称“救火干部”;他,担任的最高职务也就是村党支部书记,但群众却给他送锦旗,称他是“人民的好干部”;他,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所创造的村两委班子廉政建设“八不准”在长海县全县推广。他的名字叫杨宗胜,现任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三官庙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5.
我一个朋友是温州小老板。还在三、四年前,经常为工人跳槽而心烦。有一次他碰到我,高兴地说,他和他的高材生太太一起,正在研究用机械手取代工友,用工少了,也会省心多了。不过后来他的机械手工程并没有实施,我问他原因,他说还是用人工合算。  相似文献   

6.
《发展》2008,(7):159-159
范仲淹小时候是个穷苦的孩子。他两岁死了父亲,为了生活,母亲带他改嫁到了朱家。朱家也很穷,无钱供他读书。他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最使他感到困苦的就是每天的饮食,  相似文献   

7.
晏建怀 《老区建设》2013,(17):60-62
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次被贬,与同僚发生过冲突,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也颇多苛评。他的仕途推荐人、宰相晏殊就曾责备他“好奇邀名”;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也说他“务名无实”。但是,在他死后,南宋朱熹评论他是“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明代方孝孺说他“时屯道难合,谤息名愈全”。  相似文献   

8.
路在书中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雕刻工艺师,在他居住的那座城市几乎无人不知。一次交淡中,他道出了自己的苦恼,他说他下一步在艺术上不知从哪里提高。我记得有位艺术大师创作上也曾遇到此类问题,他的作法是不妨抽时间多看点书。三年后,这位青年的一个玉雕作品在全国创作大展中一呜惊人获奖,我从北京打电话给他表示祝贺。他在电话里说,这得感谢你三年前让我多读点书的建议,他说就是从那时起读了很多的书。读书不但改变了他的心绪,更开阔了他的眼界,艺术鉴赏水准也大为提升,不知不觉他创作的作品也有了新意,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王晗 《魅力中国》2010,(26):271-271
韩滉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的生平对他的画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他的画作也常常反映了他的思想。本文从他的生平出发,试图从他的画中找出他人生中重要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发展》2010,(7):159-159
欧玛尔是英国历史上唯一留名至今的剑手。他有一个与他势均力敌的敌手,他同他斗了三十年还不分胜负。在一次决斗中,敌手从马上捧下来,欧玛尔持剑跳到他身上,一秒钟内就可以杀死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合作经济》2009,(7):38-38
颁奖词 他的生活围绕石榴而转,他的责任与合作有关,严谨和勤奋是他的态度,爱农助农是他的情怀。感动乡亲千万心,兴乡富农好公仆。他,为石榴而生,与秦岭百姓共进!  相似文献   

12.
他已66岁算是一位老者,但干起事来却不服老,他是厅级领导,但为百姓办事的心比针尖还细,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但他像健康人一样翻山越岭进农家、问村民、摸实情,他是老促会的一把手,但他将集权变成了群权。正因为如此铸就了他人格的魅力,受到大家的赞扬和尊敬。  相似文献   

13.
他1979年出生于台北一个普通教师家庭,虽然如此,他的学习成绩却一直不太好,惟一热衷的似乎只有音乐。有一次母亲带他上街,他摸了摸小玩具摊上的一架小电子琴,竟然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弹奏出了“哆来咪发唆拉西哆”八个音阶。他的母亲惊喜地发现,他在音乐方面似乎真的很有天赋,于是毫不犹豫地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给他买了一架钢琴。  相似文献   

14.
高成 《中国西部》2008,(6):82-85
5月22日至23日,我在安县永和镇采访在这里救援的广东边防总队深圳七支队,听到政治处副主任彭凯说,你去采访陈岩吧。后来又听他说起两次。我便问,陈岩是谁?他说,他是个志愿者。他会来这里,你可以跟他聊聊,他有不少故事。  相似文献   

15.
张程 《新财经》2009,(3):16-19
褚时健,可称得上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具争议”的商界人物。 他曾是全国最红的企业家,也是当年最大的贪污犯;他曾有过无比的威望和荣耀,后来却成了阶下囚。他曾创造了国企高速成长的“云烟奇迹”,出事后又引出国企高管“59岁现象”和国企领导的激励机制的话题。他作为一个企业家,所享有的荣誉难有人与其匹敌;他成为一个贪污犯,获得的无数同情同样也是前所未有。他风光时,无数人想方设法要接近他;他“落马”后,依然有很多人不远千里前往云南寻找他、拜访他。  相似文献   

16.
杨田敏 《魅力中国》2010,(3):273-273
《屈原》中的屈原形象是丰满的,剧中屈原主要有五种不同的身份,他是一个老师,他教书育人;他是一个臣子,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却被主子陷害;他是靳尚的同事.但却因关系不好遭到眼红,早到陷害;他是张仪这一连横家的外交障碍,所以他遭到陷阱;他是老百姓的榜样,所以老百姓崇敬他。种种身份都有力地刻画了屈原这一形象.都在剧中起到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和乾,忠县忠州镇顺溪场上的移民。站在记者眼前的刘和乾,看上去像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而不是一个公司总经理。他说,不少人叫他“刘老板”,但一般情况下他都不敢答应,因为他心里最清楚,其实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  相似文献   

18.
有镇长说:“我们得知他要进京的消息,就要早早爬起来埋伏在他家门口,一出来就把他抱住。然后做工作……部分百姓,动辄扬言上访。你就要重视他的条件,很多时候委曲求全,满足他的无理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蔓 《魅力中国》2010,(20):219-219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生致力于对人生奥秘的探求。他一生都在寻求人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看到人生终极目的的破灭。不可避免地在诗词中透露出自己的悲观主义情绪。然而,在黑暗的社会中,他又不断调适自己,寻求对人生的透彻感悟,他通达的处世态度,又让人看到他乐观的一面。乐观和悲观互相交织。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性情的“文学天才”苏东坡。纵观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苏东坡之所以超然旷达,是因为他天生与佛、道两家有难分难解的因缘。苏轼生长于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他自幼生活的眉山,与佛教圣地峨眉山相去不远,距著名的乐山大佛更近。而且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十分浓郁,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苏轼大半生处在北宋党争的漩涡中,满肚皮的不合时宜,使他与当政者多有抵。阵,政治上屡遭迫害,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仕途失意,苏轼更倾心于佛学禅宗。他研读佛教经典,深悟佛学要意,并将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文化参合融通,博辩无碍,使他的学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一生漂泊无定。但迹履所到之处,他都要遍游佛教寺庙。广交僧侣禅师。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现在闲云野鹤式的生活来自于他常年成功的经营;他说他不是商人,他每天泡茶馆、聊天、悟道。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他的生活显得格外另类,现在我们就跟着老郭一起,去他的故园茶楼,喝上好的普洱茶,听他讲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