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凉水的大锅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没有感到温度的逐渐升高,一直在水中欢快地游动。但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青蛙的游动渐趋缓慢。等到温度升得很高时,青蛙已变得非常虚弱,也没有能力挣扎,只好慢慢而又安乐地被煮死;第二次科学家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开水的大锅里。这只青蛙一入水,便立刻感觉到环境的变化,迅速挣扎,蹦跃出水,虽受轻伤,却避免了被煮死的命运;两只青蛙不同的命运告诉我们:在时刻变化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灵活的。  相似文献   

2.
渐温煮蛙与企业应变吴刚渐温煮蛙来源于一个古典的心理反应实践,将一只活青蛙放在水盆中,逐渐加热,如果温度的变化足够缓慢,青蛙就会始终呆在水里,直到水沸腾而死去。青蛙本来随时可以逃出,只是因为水温变化极其缓馒,青蛙才毫无反应地死去。如果把另一只活青蛙放入...  相似文献   

3.
“夏天,河里有小鱼游动,河面上有一片一片的青蛙卵寄居在芦苇、菖蒲、水蓼之间,还有一群一群的鸭子在河中游,他们时而钻进水里,时而叼起刚逮着的小鱼,洋洋得意地向我们显摆!吸人血的马鳖时而伸直小细腰,时而攒起身子,有点可爱又有点可怕.胆大的孩子们光着脚板趟到河里逮鱼,胆小的就在河的浅水玩耍.” 这是北京一位普通环保志愿者李秀兰记忆中50多年前的二道沟河,她已近60岁,家住北京市朝阳区.  相似文献   

4.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中讲述了一个“青蛙现象”——19世纪末康奈尔大学几个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先把一只青蛙扔进沸腾的油锅里,它非常敏捷,马上跳了出来,然后教授们把这只青蛙放进一只装有温水的铁锅里,水温逐渐升高,它仍悠然自在,等到它觉得烫了,已经跳不出来,就这样被煮死了。“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警觉,而致人于死地的却往往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没能及时做出反映。当感到危机临头了,再想挽救已经来不及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青蛙现象     
《新经济》2006,(12):64
一只青蛙,如果被人突然放入沸水中,它会奋力跳出:因为它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但如果被放入逐渐加温的水中,它的身体能通过不断的调节来适应周围的水温,到水温高至它无法再适应的时候,青蛙便无力跳出水面,只有等待死亡了。  相似文献   

6.
安平 《经济导刊》2006,(5):58-59
有人说了一个关于青蛙的寓言: 有三只青蛙各放在一个架着干柴的锅里面,其中有一只青蛙跳了出来。另一只青蛙没有意识到将要来临的威胁,凭热水的温度慢慢地上升,当它终于感到会有死亡威胁的时候,它已经没有力气跳出来了。第三只青蛙开始之时感受到了危险,但并未引起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塞尔维亚大学医学系的研究人员通过对青蛙试验,发现了一种能有效减轻帕金森症的办法,其基本技术是自体移植.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下,股市指数变动将符合随机游动规律。文章引入经典的随机游动模型,对此进行了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随机游动已经无法解决上证指数的变动规律,同时就我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重大变化对指数波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沱江的河面并不宽,但脚是凤凰古城一幅流动的风景.清澈的江水,能看到游动的鱼儿和飘摇的水草,各式各样的鹅卵石安详地躺在河底.偶尔,一只翠鸟朝着河面一个俯冲,也有燕子掠过水面,技巧是那么娴熟……尽管已是初冬,但气温尚不太低.手伸进江水里,却能感到一股寒意.原来,江水是由周围山上的泉水流下来汇而成.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底,各电视台播出一则生动有趣的科技产品广告:巨大的野蜂群喧嚣着,铺天盖地从背后向丛林中席地工作的年轻人扑来,越来越近.年轻人在笔记本电脑上轻敲几下.一只生动的、墨绿色青蛙跃然而出:"呱"……刹那间,近在咫尺的野蜂群戛然而止;倏忽间,天地间一片宁静……  相似文献   

11.
青蛙的国王     
《新经济》2007,(12):47-47
青蛙们没有国王,看到别的动物都有国王,所以认为自己也应该有一个国王来统治,于是请神指派一个国王给他们。神觉得它们的行为特别可笑,便将一根又圆又粗的木头扔进池塘里。青蛙们听到木头落下的声音吓了一大跳,全都潜到深水里去了。这个由神扔下来的木头,被青蛙们认为是神赐予的国王。其实它只是根普通的木头,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当它出现在水而时,整个池塘比平日安静多了。或许是畏于这个一言不发的国王的威严,他们彼此说话的声音小多了,  相似文献   

12.
我特别害怕经济学家拿动物现象打比方说事.因为谎话重复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现在已经妇孺皆知的"温水煮青蛙"就是这样成的"真理".  相似文献   

13.
有个名叫张梦金的人,养了一只青蛙叫托尔斯泰,张梦金在一家跨国公司里上班,虽生活无忧.但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暴富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对自然长期的探索中,“流观”的“观照”方式 逐渐成为华夏民族对自然万物观照的一种思维定式,符合中国 人的审美习惯,影响了传统艺术的欣赏和创作。用“流观”的 方式考察传统园林空间艺术,对“流观”一词追本溯源,总结 出“流观”的3点内涵,即视点游移变化的广瞻,由空间游动 带来的时间感,以及强调心理主观感受。对应分析“流观”在 园林空间中的设计表现,探讨“流观”与中国传统景观空间设 计的关系及其影响下中国传统景观设计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时代经贸》2008,6(4):72-75
挪威渔民出海捕捞沙丁鱼,抵港时活鱼卖价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倍。因此,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失败了。只有一艘渔船却总能带着活鱼回到港内,收入丰厚。原来这艘船捕了沙丁鱼,在返港之前,每次都要在鱼槽里放一条大鲶鱼。鲶鱼进入鱼糟后由于环境陌生,四处游动.到处挑起磨擦,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份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条条沙丁鱼就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相似文献   

16.
鲶鱼负效应     
姜帆 《时代经贸》2006,4(7):86-87
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只渔船能成功地带活鱼回港。该船长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把整槽鱼扰得上下浮动,也使水面不断波动,从而氧气充分,如此这般,就能保证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运进渔港。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环境经济》2011,(9):70-70
美国科学家们设计了新的风电厂,它模仿鱼群游动,能更有效的利用气流,显著提高发电输出。这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沙漠地区正在进行研究基于鱼群游动的流体动力学,采用类似打蛋器的垂直轴风机,进而提高了整体的输电效率。传统的螺旋桨式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效率已经接近极限。在当前的风电场,涡轮机之间要隔开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气流干扰,但这却导致了风电输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资本市场理论(CMT)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公平合理的随机游动(布朗运动)或“鞅(Martingales)”,即对明天价格的期望等于今天的价格。  相似文献   

19.
沈根祥 《经济经纬》2007,(3):135-137
布朗运动可以看成连续时间的随机游动,从连续交易的角度看,交易价格服从布朗运动的假设等价于市场有效假设.在将股票价格描述为几何布朗运动的基础上,本文从布朗运动首达时的分布推导出限价委托执行等待时间的分布.对实际数据计算出的等待时间样本是否服从布朗运动假设下的等待时间分布进行检验,以此对市场有效性作出判断.检验采用日内交易高频数据,探讨市场微观结构对价格发现的作用.本文采用上海50指数样本股进行实证,得出的结论不支持市场有效性假设.  相似文献   

20.
任文  阿雅 《新经济》2012,(Z1):68-69
沱江河依着凤凰的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沱江的河面并不宽,但它却是凤凰古城一幅流动的风景。清澈的江水,能看到游动的鱼儿和飘摇的水草,各式各样的鹅卵石安详地躺在河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