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产业中企业之间合作共创区域品牌对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在合作共创区域品牌的过程中面临着在发展自身企业品牌与合作共创区域品牌之间的策略选择问题.基于非合作博弈论视角的研究发现:博弈的均衡解集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条件有关,当外部环境与市场条件较为宽松时,企业之间共创区域品牌的合作空间就比较大,由区域品牌带给企业的外部性收益也比较高,进而形成一个正向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制订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模式,广泛开展了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中国跨国(地区)的旅游合作范围由近及远形成港澳台、亚洲(主要是东亚)和欧美三个空间层次,在旅游企业协作、政府交流、民间交往等方面的合作逐渐深入.国内区域旅游合作从跨省(区、市)旅游合作到省区内的跨县(市)旅游合作,形成了若干旅游合作区域,有力地整合了国内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展望未来,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无论是国内区域旅游合作还是国际区域旅游合作,都将在旅游合作空间结构与范围、合作领域与层次、合作形式与内容、合作机制与成效等方面有质的突破和发展.国内旅游合作与国际旅游合作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及一体化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上不少地区纷纷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旅游业作为关联带动性很强的产业,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政策倾斜、最大化满足旅游者需求等层面,就内蒙古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机遇、基础条件及面临的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江苏产学研合作水平的区域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爱祥 《当代经济》2010,(10):74-76
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授予专利数量为衡量指标,对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水平按照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个区域产学研合作水平差距明显.在深入探讨产生差距的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江苏产学研区域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信息产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在信息产业合作中,泛珠三角地区应从信息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整合、信息化合作体系建设、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协调合作机制构建等三个方面来推进区域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合作进程。本文在分析云南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信息产业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在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世界各地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滞后将影响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因此,首先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态势以及中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存在的差距,然后从基础研究、地理策略和层次策略等三个视角探讨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为研究目标,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从合作机制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互动机制建立的途径.认为三大经济群应该紧密合作,加强产业集聚发展,从产业的分工入手,谋求在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的功能定位与合作.主要合作方式采用地缘结合模式与飞地经济模式.最终认为在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相互作用,各个区域问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最终会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介绍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依据出发,探讨了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实基础,提出了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产业群与地区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上,来自于地区的优势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优势不是外生的自然禀赋,而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形成的区域产业集群的优势.产业集群能够带来行业的规模经济,有助于本区域产业获取竞争优势,也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当今世界经济中,区域竞争已逐步从过去注重单个企业发展战略,向企业联盟以及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所显现的竞争优势,不仅日益备受关注,而且产业集群战略已成为地区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学-产业的关系与联系,是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其中关系是静态维度的描述;联系更倾向于二者间的互动过程.正确处理大学-产业之间的关系,是二者能产生更多数量、更高质量联系的基础.当前,大学与产业逐步成为区域创新系统乃至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从关系产生与发展的视角,总结了我国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内容与形式,探讨了我国大学-产业合作关系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东北区域合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东北三省和内蒙三市两盟的区域合作,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评价国内外区域合作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东北区域经济合作必需解决各项基础工作、各种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七点启示.1.发挥各成员政府的作用;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3.充分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4.促进产业集群发展;5.构建区域经济的统一大市场;6.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7.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2.
关于闽台资源与产业互动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合作日益加深,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水平进一步深化。本文在现有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化闽台区域分工与合作的资源与产业互动条件,阐述了闽台区域经济的现实差异,提出了推进闽台区域经济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对策思考,以期继续加强和深化闽台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进入"十一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正处于要素一体化阶段,面临着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集聚、扩散、整合、链接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看,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强劲的驱动力与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分析区域产业集群内多企业间合作性交易过程发现,当集群内形成第三方激励组织对企业间不合作行为惩罚大到永誓不会交易,甚至会被赶出集群时,就能激励集群内企业间合作从两企业向多企业合作发展。分析温州产业集群内商会组织发现,该组织能有效地监督集群内交易企业潜在的不诚实行为,为交易方提供一个合作激励机制,激励集群内多企业间的交易从欺骗均衡转到合作均衡,提升了集群的绩效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是跨行政区域的,如中部六省、长三角等大区域的打破行政界线的研究,虽然有些已经在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只有先搞好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合作才是跨区域合作的基础因此,本文针对河南省的旅游业现状,结合行政区域内合作的问题,具体来探讨河南省省内的旅游合作模式,为中部崛起中的中部旅游合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区域合作的制度基础:跨界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卓凯  殷存毅 《财经研究》2007,33(1):55-65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如何克服现有行政区划障碍与解决各合作方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两个难题”是保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解决这两个难题不是一个单纯的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资源配置或产业分工的问题,而是要建立合作的制度基础。文章尝试从“跨界治理”的视角,借鉴欧盟的跨界治理经验,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基础,提出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跨界治理体系,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史常凯 《时代经贸》2007,5(1X):1-2,4
本文从介绍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依据出发,探讨了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实基础,提出了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的规划与发展通常被认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资源配置的纯经济问题,事实上,它的发展也伴随着国家公共管理体制的演进.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区域的区域治理模式的变革,那么,当前日益深入的由东向西的区际产业转移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形成,并运用三圈理论,以长株潭和成渝经济区为例对区域合作治理战略进行分析,找出区域治理中价值、能力、支持因素的变化对合作成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比分析了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地区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区域的合作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东北地区与上述三个区域的对比,分析了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优势、存在的问题,针对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产业集群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建新 《经济问题》2007,(1):119-121
现代物流业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变企业组织形态和业务流程再造以及形成产业集聚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应注重培育物流产业集群的产业基础,使其发挥合作效应、制度效应和创新效应,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是当前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打造区域品牌应当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