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两头夹逼,经销商凸现三大困境 从宏观角度来考察.经销商这个群体基本处于一个大的结构变化过程之中,产生了大量的分化现象,一部分逐渐退出.部分则快速成长。这个变化也反映了整个流通行业特别是经销商群体所面对的困境,这种困境是生存性的根本问题,分化只是这种困境的外在表现形式。具体来说.经销商面临的困境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经销商上联上游生产厂商,下接终端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在整个商业流通环节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企业要想赢得市场.营销人员要想取得业绩,获得回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获得经销商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5.
6.
产品差价是传统经销商最初的盈利模式,也是经销商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基本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经销商的利润越来越低,为了赢取新的利润,大家在不断寻找新的盈利模式。那么除了价差以外,经销商还能赚什么钱?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重心由一级市场向二三级市场的下沉。营销人员也开始慢慢告别过去在二三级市场广种薄收的时代。迎面而来的是二三级市场的精耕细作,而渠道深耕则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高永 《糖烟酒周刊》2007,(19):100-101
最近因为两个相关的疑问让笔者一直在思索关于经销商发展的问题。一个就是为什么类似北京朝批、上海海烟、石家庄桥西这样的大型经销商路子越走越宽;而与此同时,曾经在区域市场上盛极一时、做得比较大的经销商却会在短期内一下子就“泯然众矣”,甚至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9.
潘文富 《商界》2007,(9):62-63
产品差价是经销商最传统的盈利模式。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了获得新的利润,大家都在不断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拍脑袋就说干,没干半天冷如霜。在产品竞争日益炽热化的今天,经销商持从众心理,凭经验、讲义气就想做好新产品选项或立项工作的年代已一去不返了。  相似文献   

11.
经销商承担着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之间产品和资金转移的功能,所以如何有效管理经销商一直是中国营销界和生产企业非常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鼎健 《广告大观》2006,(6S):123-123
常常问朋友们一个小小的常识。这个常识基本大部分的朋友都会答错。这些朋友中间有不少还是很大企业的负责人,或者是饱经沧桑的过来人。这个小小常识是有标准答案的。因为这是个科学的小常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14.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7,(23):102-105
如果把经销商公司看作一个人体的话.那么渠道是他的血管,产品则是流淌其中的血液。好的产品能够让经销商公司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充满活力。那么好的产品该如何选择,又该如何判断它将来能不能成活,能不能给经销商带来利润?  相似文献   

15.
刘雄孝 《商界领袖》2004,(2):115-117
当今的中国家电领域,特别是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的制造与销售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和同质化竞争阶段。加强市场反应速度、缩短与用户距离、加快物流、资金流的运转,已经成为家电企业决胜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些,需要家电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联手形成联系更紧密的良性供应链条。  相似文献   

16.
苏东 《网际商务》2004,(4):54-57
一间曾经濒临倒闭的纺织小厂,经过转型,发展成长为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高科技企业,珠海天年公司的做法给人以许多借鉴。特别是他们将员工培养成网络经销商的方法,奇特却又有效。  相似文献   

17.
经销商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健康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历来是各厂家最为关注的事情,因此,打造一支信誉度好、忠诚度高,能与公司“同心同德”、“生死与共”的经销商团队,是各个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么,在这个“客户就是上帝”口号呼声日高的年代,如何去打造战略“双赢”的厂商合作伙伴新关系呢?  相似文献   

18.
《糖烟酒周刊》2007,(8):68-72
糖酒会前后是食品经销商对自己旗下产品进行整合的高峰期。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大家都希望通过调整品牌来冲破发展停滞不前、利润低下的壁垒,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具体来讲,哪个品牌该放弃,哪个品牌该保留,哪种品牌该引入呢?在奔赴糖酒会之前,经销商朋友有必要通过简单易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一次梳理,毕竟“知己”才是“百战不殆”的首要前提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规避产品盲目上马、结构不合理等风险,为自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
《糖烟酒周刊》2005,(22):B011-B011
在完成了“企业品牌”的建设之后,所获得的不单是产品的附加利润,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让消费者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使消费者由对产品的认识达到对企业的认识,由对企业的认识达到对企业的认同,由对企业的认同又反过来达到对企业代理产品的认同。利用这种认同感,我们在以后产品开发和操作上,就可以利用“企业品牌”的外延价值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市场操作的费用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