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三农’发展大局,进一步调整思路,优化布局,转变方式,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提升效益。”这是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月前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上提出的要求。胡静林表示,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开展现代农业试点,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自1988年开始,各级政府有组织、大规模实施以改造中低产田、增加粮食产量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13年,全国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274.3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331.36亿元,开发范围涉及全国2325个县(市、区)和农场,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6.90亿亩,改造中型灌区871处,新增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到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要完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根据《规划》要求,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进一步突出扶持重点立足于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采取有力措施,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突出向粮食主产区和高标准农田建  相似文献   

4.
一、"十五"期间宣州区按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效 "十五"期间,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按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初步设计要求,共投入资金4438.1万元,其中,投资4131.3万元用于中低产田改造,优质粮油示范,节水农业示范,农业生态示范等;投资306.8万元,扶持多种经营项目两个.  相似文献   

5.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简称《规划》)日前已经国务院批准。通过实施《规划》,到2020年,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其中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完成3.4亿亩,通过统筹和整合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财政性资金完成0.6亿  相似文献   

6.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方针政策,按照回良玉副总理“继续集中力量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并继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再立新功”的重要批示,围绕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农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笔者结合该县近年来的县情,就当前和今后增加新优势,加速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问题,谈些肤浅认识。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农业综合开发是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带动地方财政配套,吸引农民、企业、银行及其他资金投入,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其他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央作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和中国财政学会联合举办这次财政支持农业现代化政策研讨会,非常必要和及时,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农职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下面,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现代化,谈几点体会。一。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绩效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既能节约投资又可提高工程质量。多年来,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以"加强农田基础,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不断加大投入,调整完善政策,提高耕地质量,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培植区域产业特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农业农村正进入一个战略转变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投入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相对薄弱的农田基础设施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县与县之间、项目区之间、不同年度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项目管理工作时效性不强,建设进度偏慢,精品工程不多;  相似文献   

11.
论文在分析2015年一号文件的重大意义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更好贯彻2015年一号文件精神,金融行业如何全力围绕建设现代农业、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