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节奏"休闲旅游的兴起,使得乡村旅游成为发展的热潮。在体验经济的时代中,民族乡村旅游作为特使的乡村旅游形式,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民族的文化特色,实现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与体验性的旅游产品更好地融合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据此,对村民乡村旅游及体验经济做了简单的介绍,在剖析民族乡村旅游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选择合适的开发资源、确定明确的主题、开发参与性高、体验性高的旅游产品等,以期对民族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王欣 《江苏商论》2008,(5):77-79
旅游的本质是追求快乐的体验,提供体验性的旅游产品成为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徐州两汉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化开发为例,针对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存在开发肤浅、体验类型单一的现状,提出了体验化开发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体验经济视域下,需要重点关注旅游者体验方面的需求,为旅游者设计符合需求的高品质旅游产品。本文在分析九江体验性旅游产品创新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产品体验主题创新、旅游产品体验活动创新、旅游产品体验服务创新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可以使不同地域的人们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我国文化旅游存在文化游产品形态单一、产品体验的主题不够鲜明、体验性纪念品匮乏、旅游资源配置效率低、过分看重经济增长等突出问题;提出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坚持主题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多元化原则、真实性原则、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5.
太阳文化旅游资源是建立在原始先民"太阳崇拜"基础上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是早期人类原始思维、原始意识的体现,具有极大的旅游吸引力,这种资源类型在日照地区广泛存在。太阳文化旅游资源的精神性、情感性、仪式性、依赖性决定了在太阳文化旅游开发中,需要借鉴体验的视角,开发设计体验性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出游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原有的六要素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更深层次的需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六要素的概念。新的旅游发展六要素突出了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同时强调了现代旅游注重主题化和体验性的需求。本文先陈述了新旅游发展六要素的内涵,然后分析了梅州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现状和问题,最后从新旅游发展六要素的角度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唐彰元 《市场论坛》2020,(2):74-76,79
森林康养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型的高附加值旅游发展模式,它的开发离不开森林环境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当地文化特色的有效结合。文章以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现阶段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特色康养旅游产品、提高特色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活动参与性和体验性以及打造特色旅游商品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热衷于追求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以期获得更大的体验价值。目前丽水市的旅游产品开发还存在开发层次低、体验性差等问题,因此,旅游产品开发时应充分考虑旅游者需求,紧扣体验主题,提供体验价值高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到丽水旅游,提高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9.
面对休闲性和体验性旅游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应积极布局和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以适应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新要求。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视角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和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武陵源是世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资源。当前,制约武陵源发展生态旅游的因素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观念滞后,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旅游产品单一,特殊产品缺乏创意。要使生态旅游在当地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应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体验性生态旅游三个不同的角度开发武陵源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正进入体验消费时代,旅游体验理论为大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目前,大庆市大多数旅游企业在旅游体验理论应用方面尚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文化特质不突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具有同一性,雷同化;旅游产品的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不强,内容单调,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等。大庆市旅游企业在旅游体验理论应用方面,应结合旅游体验理论,立足于大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实际,细分目标市场,丰富旅游体验类型;关注低碳消费,开发低碳生态旅游产品;转变发展思路,进行大众化定制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9,(1)
目的:探索地域性旅游产品品牌化、市场化、生态化、可视化的建设;了地域性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然后针对地域文化的旅游品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地域性文化元素旅游产品对当地旅游业的驱动作用,推进地域性旅游产业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以地域性元素设计方法为基础,结合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为例,通过地域性旅游文化研究,探析美丽乡村旅游产品可视化设计中的相关策略。结果:旨在解决域特色的旅游产品中出现的品牌形象缺乏、文化传承力不够、设计趋同化等问题。结论:不同地域的元素均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依靠地域优势深入挖掘,促使地域性旅游产品本身能够被更多的人群所接受;同时,也让消费者了解地域性文化在旅游产品中设计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名称设计、枣庄乡村旅游产品视觉识别系统及枣庄乡村旅游产品解说系统等视角,研究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对于枣庄乡村旅游文化符号的表征。结合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在名称设计、文本宣传、产品解说、视觉识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通过产品名称设计让旅游者产生乡村文化意境,请专业人士设计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视觉识别符号,完善乡村旅游产品解说系统等。以具有代表性的枣庄乡村旅游文化符号元素将枣庄乡村文化的多元性、乡土性、鲁南地方特色表现出来,促进枣庄乡村旅游产品创意开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菏泽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和菏泽文化旅游开发的市场条件,提出了菏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思路,并设计出4个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5.
浅议历史文化旅游的体验参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历史文化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参与体验性不强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考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者消费需求和结构的变化,结合体验参与式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关于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构成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石。辽宁省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集聚的重要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资源体验性强,休闲功能完备,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旅游价值较高。适应休闲时代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将其开发成休闲功能突出的娱身、娱心、娱智的文化旅游产品,既利于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又有助于辽宁休闲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策,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创新发展思路:一是开发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旅游景点和特色村寨旅游;二是突破传统体育功能的局限性,对传统体育文化功能融于新的文化创意;三是创新传统体育活动方法,融入新颖的活动方式增强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四是挖掘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对体育产品融入科技和文化创意思维,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五是运用现代科技媒体技术扩大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任明明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117-118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单一的观光层次为主的大众旅游产品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对旅游和休闲的心理需求而是寻求参与程度和体验程度都很高的深度旅游产品,探险旅游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展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探险旅游资源,要对探险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首先就是要对其价值进行评估,选取了对探险旅游这一户外体验性极强的产品最为重要的气候适宜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来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已经开始向体验性、文化性更强的文化旅游转变。这种需求的快速增长,为辽宁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辽宁省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因文化旅游起步较晚,发展态势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从文化旅游市场细分的角度入手,将辽宁省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细致的梳理,分析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性;通过市场细分,分析辽宁省进行红色旅游、历史、宗教、民俗、影视等文化旅游的优势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将体验式营销运用于延安旅游业的发展,既能满足延安旅游业顾客独特的体验性需求,又能以新颖、别致的方式使得旅游产业获得差异性的竞争优势。延安拥有很好的旅游资源,打造其旅游业发展的新高度,应该对这些旅游资源因势利导,开发体验主题,利用体验主题大力宣传"体验旅游行",策划体验活动,让顾客在参与中体会延安特色与风情,落脚于体验性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让游客们参与到旅游体验活动中,亲身感受延安旅游资源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