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要努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任务,奋力推进西部经济强区、民族文化强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五区"建设。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全区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打造发展财政、民生财政、和谐财政、绩效财政和透明财政的"五个财政",努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广西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密云县结合实际,坚持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五位一体"的现代公共财政服务体系,即:调控市场不越位、调整结构不错位、保障民生不缺位、公共服务不失位、资金监管要到位。(一)调控市场不越位。通过精简行政审批,减少财政对企业直接投入,创新财政对经济投入方式,利用财政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切实用好政府调控"有形之手",确保财政不越位。——简化减少行政审批。把该放的  相似文献   

3.
董文杰  吕伟豪 《财政科学》2021,67(7):149-156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保障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重要制度支撑.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核心是"机会均等",实质是"底线均等",是在承认区域、城乡、人群间差异的前提下,保障居民享受一定标准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川渝两地从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到如今上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旨在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其内在要求.但是,对标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目标,财政保障机制还存在保障标准不一致、财政数据共享不畅通、财政能力不协调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财政分级保障、构建差异化财政保障、建立政策联动、优化信息对接、构建可持续性财政保障等机制,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项都与财政密切相关,是公共财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构建民生财政体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构建民生财政体系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2011年,新一届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把打造"五个财政"即发展财政、民生财政、和谐财政、绩效财政、透明财政,作为"十二五"时期广西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力促富民强桂实现新跨越。为什么要提出"五个财政"、怎样理解"五个财政"、如何打造"五个财政"?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黄伟京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正财政与民生幸福的关系、财政监督与民生幸福的关系,是颇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论题。今天,讨论这一论题有不可忽略的三个角度:一是国家职能和财政性质现代化的进展,现代国家要以提供有效的公共治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为使命,与此相适应,财政也须转型为"聚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的公共财政,为善治和公共服务提供经济基础;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要充分地  相似文献   

7.
地方财政改革发展是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直接影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民生改善质量、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仍然滞后,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适应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职能,从根本上减轻地方财政负担、摆脱财政困境,将更多的财力投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改善,已成为各级政府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四个财政"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由民生财政、绿色财政、活力财政和效益财政构成的地方公共财政建设框架体系。推进"四个财政"建设,对于进一步深化完善财政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财政部门应围绕建设"四个财政",积极发挥财政监督对财政管理、财政政策落实的监督、保障和促进作用。一、着眼于建设民生财政,推动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河北省沙河市财政坚持"民生为重"的工作理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打造"民生财政",将财力向基层倾斜、向困难地区倾斜,从而将"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的福祉成为现实,让全市更多的城乡百姓享受到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0.
一、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必要性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财政和金融都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和不同意义上的"公共服务"的特性。优化资源配置和提供"公共服务",都包含扶助弱者,为弱势群体提供均等机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和贫困农户是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出视角下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战略,并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和谐社会重要战略支点。在财政制度逐步转向公共价值导向之际,公共服务均等化衡量着财政制度的公共性及其实现程度。目前我国已经将公共服务均等化放在了重要的位置,2007年中央财政有2500多亿元用以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公共财政对涉及民生的支出,数量之多,增幅之大,前所未有。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等化是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2.
"住有所居"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从财政干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经济效应入手,在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市场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手段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美在和谐",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如此说。和谐,是人们孜孜追求的美与智慧。从和谐财政来讲,财政自身和财政服务的和谐发展,是其重要内涵。广西财政提出打造"和谐财政"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服务财政论,即财政要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部门、服务项目、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财政民生投入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打造民生财政、加快民生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民生工作基本探索、民生形势基本评估、民生建设基本路径、民生财政基本思考等方面对当前和未来民生财政与民生建设取向及有效措施做出较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素娥  何俏 《中国财政》2012,(24):33-34
"打造绩效财政,珍惜财力,用好财力!对于广西这样财力薄弱的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黄伟京认为,"现阶段,广西既面临加快发展的任务,又面临保障民生的任务,需要财政支持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财政收支平衡的矛盾将在未来一个时期存在。要让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更大作用,提高绩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从广西的实际情况看,底子还很薄,民生问题欠账比较多,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为了让更多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财政加大民生投入成为必然。"我们经济穷,但不能在民生上穷。"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黄伟京说,"我们提出打造民生财政,主要就是考虑广西的‘小财政’如何解决‘大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经历了"生产建设型财政"、"吃饭型财政"和"公共财政",现在正在建立"民生财政"。建立民生财政,既反映了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模式的转变,是落实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民生财政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使财政自身的改革和管理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推进,财政对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对财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的形势下,财政工作要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打造发展型财政、民生型财政、服务型财政、效益型财政,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财政的家底越来越雄厚。此时,回应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诉求,财政由体制内的"吃饭财政"转型为公民分享的"民生财政"既成为可能,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事实上我国"民生财政"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国家惠民政策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今后中国财政预算的大部分将投入民生。如何落实"民生财政"政策,防范政策执行中暗箱操作、贪污腐败行为,提高财政惠民绩效,已成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大使命,也是财政治理面临的关键考验之一。应对这一考验,财政信息公开至关重要。据报道,近年来,一些基层干部变身"抽水机",使"让利于民"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蓝图,把民生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报告145次出现"人民"二字,标注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红色基线,宣示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精髓,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