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国百姓不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已开始认识到,养老不能靠子女和福利,而应该在价值创造的旺盛时期去实现积累,到年老的时候去享受,自己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这代表着中国百姓养老意识正在发生转变,养老保险的概念开始渗入生活.事实上,每个人的养老都可以通过基本养老、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解决,但是应从综合理财的角度出发,提升个人对于养老保险的认知.毕竟,只有认识深入了,才有选择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婷 《理财》2004,(5):26-28
50岁上下的人们,虽还处于中年,但30多年来的辛苦工作让他们更加向往着金色的晚年生活,期望退休后能安心地颐养天年.目前社会上50岁左右的人们大都还没有什么成形的养老计划,但综合各方面状况来看,他们又是最急迫地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养老规划的,因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相似文献   

3.
鲍金燕 《理财》2004,(5):30-31
经过20岁的"初涉养老"、30岁的"未雨绸缪",40岁的人开始进入了养老规划的攻坚阶段. 步入"不惑"之年后,家庭一般处于成长期,工作和生活已经步入正轨."上有老",夫妻双方往往需要赡养4位老人,"下有小",子女通常处于中学教育阶段,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在这种情况下,40岁的家庭与年轻家庭相比往往难以承受较大的风险和动荡.  相似文献   

4.
王伯的晚年财务危机、3个年龄段人群的养老账户缺口让基本养老保险不能百分之百地满足养老需求这个问题浮出水面,那我们靠什么养老?子女自身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也许不但老无保障还要贴补他们;储蓄不具有强制性,也许今天积攒的钱明天就随意花掉;投资股票、基金,回报高风险也大,也许辛辛苦苦到头来收益为零.解决养老问题,商业保险要作为一个方案.  相似文献   

5.
40岁左右人群的家庭处于成长期,随着子女逐渐长大,时间上相对宽裕,经过20多年的打拼,工作和生活步入正轨,丰富的社会经验让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家庭收入进入高峰期,这一时期是家庭资产的重要增值期.但同时,与年轻人群相比,"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往往承受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退休后1000~2000元的退休金将无法维持现在的生活质量.为了过上有钱有闲的晚年生活,每个人都应及早制定养老资金筹划方案,通过多种投资组合,不断充实自己的养老账户.  相似文献   

6.
“60岁以前人养房,60岁以后房养人”。当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如此描绘“以房养老”的模式时,无疑是在老年群体中投下了一枚烟花弹,绚烂之极,人人向往,以为那就是中国养老的光明坦途。但随即带来的却是绚烂之后的深深沉寂,因为在中国,有许多现实的瓶颈使这个梦想无法酣畅地绽放。“以房养老”,到底适合不适合中国国情?“以房养老”,到底离中国人还有多远?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的“以房养老”?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不同群体的老人,他们以各自的立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这些多元的观点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个课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现代都市白领多数忙于求学和职业升迁,30岁之后结婚生育的现象非常普遍。尽管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大多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也要面临接踵而至的教育和养老难题,如何做好这两方面的规划,是晚婚晚育家庭必须考虑的问题。家庭基本状况刘女士,1975年出生,目前供职于京城一家事业单位。之前忙于求学及就业,刘女士年近30才结婚,最近刚刚怀孕。丈夫比她大两岁,是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收入较高且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应婕 《上海保险》2009,(7):40-41,54
教育、医疗和养老是中国百姓亟待政府解决的三大民生课题。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有效补充,通过产品创新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群在这些方面的保险需求。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在养老保障制度探索方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后步入了比较成熟的轨道,其经验显示养老保障制度须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与其相适合的养老保障产品,在创造差别性的养老制度设计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活有特殊困难人群的养老问题,这不但能够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也能够充分体现"谁参保谁受益"原则。我国在逐渐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同时,养老基金在坚持安全和增值的前提下,要选择多种投资渠道,以保障参保人的正常权益。  相似文献   

10.
石俊志 《金融博览》2021,(15):44-45
近代考古出土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泥板文书甚多,其内容主要是远古时代两河流域百姓日常生活的经济契约.在米坦尼王国(公元前1580年至公元前1256年,相当于我国商朝前半期)时期的经济契约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其中竟然有遗产养老信托文书. 使用遗产价值换取养老服务是无子女老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的一种契约安排.直到今天,尽管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这种养老安排的基本逻辑却仍然没有过时.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这种养老安排仍然是百姓养老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4种不可改变的趋势将形成巨大力量,对我们未来的养老产生深刻影响.如同四季更替,日出日没,月亮圆缺,潮涨潮落,我们无法改变它们,但可认识它们,就像在日光浴时带上防护衣、遮阳帽和护肤霜一样,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来减少未来养老时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小李,30岁,月收入5000元,父母健在.家庭年收入10万元,有房一套,剩余房贷40万元(月供2500元),家庭日常支出3000元/月(约4万元/年),存款5万元,基金市值2万元.本刊2010年第4期<社保养老对对碰>一文中分析,小李的基本养老需求缺口为1.65万元/年,考虑20年的养老生活,总共缺口在33万元左右(未考虑通胀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迅速,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居民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急需解决.由于我国农村与城镇在收入和医疗等基础设施方面有着很大不同,故我国农村养老体系与城镇居民养老体系也注定有较大差异.本文首先通过阐述我国农村养老现状进而发现问题,然后列出对农村养老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和了解国际上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分析问题,最后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从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观象     
老汉抢劫只为“入狱养老” 因持刀在北京站广场抢劫,69岁的付达信前不久被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判处2年有期徒刑。与其他被告人不同,付达信竞恳求法官重判自己,因为这样才能达到自己“入狱养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解决中国当前未富先老问题,以房养老模式的确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探索方案。作为一种在国外业已成熟的养老模式,能否在国内扎根发芽,惠及百姓,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6.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将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并轨”,终结了实行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这一制度再次把养老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患寡也患不均”的中国式焦虑 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养老机制一直是社会的焦点话题.大家的忧虑主要集中在两点.  相似文献   

17.
正针对养老人群不同财力、年龄、退休金状况及受益人群不同的资金需求状况等因素,银行纷纷涉足养老市场蓝海,推出以养老为主题的理财产品。本文从6个维度解读市场上有代表性的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维度一:产品名称在推出养老理财产品的银行中,既有四大国有银行,也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更有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在产品名称上,大部分都带有"养老"或类似的字样,如上海银行推出的"慧财"人民币养老无忧理财产品(1374Y115期)、光大银行的"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招商银行的岁月流金之"金颐养老1号"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减贫及再分配效应。双重差分法的估计结果显示:参加新农保使参保群体的基尼系数下降3.7个百分点;在浙江省参加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远大于在甘肃省参保的收入再分配效应;60岁及以上群体参保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大于60岁以下群体参保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的估计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群体参加新农保使个人收入显著上升46.2%~53%;60岁以下群体参保使个人收入上升34%~40%,但该效应并不显著。新农保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并改善了收入分配,但发挥的作用有限。由此,本文提出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实现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衔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社会价值观、生儿育女压力增大以及海外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丁克族在不少大中城市蔚然成风。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丁克族对养老问题的担忧也浮出水面,成为横亘在心头的一把钝刃,虽不至于杀伤,但也隐忍痛楚。特别是这类人群以上班族为主,靠着相对有限的退休工资能否实现养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以房养老”时隔十年再次被提出,但以房养老的推行存在诸多问题与争议,这引发了业界人士的反思.本文结合以房养老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达到理想的养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