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句话新闻     
上海纺织向时尚创意转型7月3日,由上海第十七棉纺厂改建而成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正式亮相,上海纺织集团同时发布品牌园区战略版图,标志着上海纺织集团加快向时尚创意产业升级与转型。丝博馆援疆修复纺织文物6月26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新疆工作站挂牌成立后,首批6名新疆学员已完成为期半年的纺织品保护修复培训,并完成了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的原白色套头上衣等9件新疆纺织品文物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亚洲规模最大时尚中心正式开工日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时尚中心——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在杨树浦路原上海十七棉厂区正式开工。这里不仅将打造成远东地区规模最大、时尚元素最为丰富、以纺织概念为主的时尚创意园区,还将成为黄浦江北外滩的又一时尚地标。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项目,由曾设计上海大剧院的法国夏邦杰建筑设计机构担任概念设计。该项目是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以科技与时尚为发展理念,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号召和对接世博会的要求,为契合市政府将上海打造成继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  相似文献   

3.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园是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国家级时尚产业升级示范园区。园区以行业领导品牌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国际视野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权威资源,建设集约化专业服务体系。并依托上海这座时尚之都,集聚品牌企业的设计、研发及营销总部,打造“卓越品牌生态圈”。  相似文献   

4.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园是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国家级时尚产业升级示范园区。园区以卓越品牌在快速发展中的专业需求为导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权威资源,以集约化产业服务为重要支撑,依托上海这座时尚之都,集聚中国时尚卓越品牌的设计研发及品牌营销总部,打造中国时尚产业的“卓越品牌生态圈”。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重要转变,打造中国服装品牌转型升级的总部型示范园区,"中国(杭州)纺织服装工业设计创意中心"项目近日在京发布. 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逐步增加的综合生产成本压力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为充分利用好浙江省的产业基础,中国服装协会联合杭州市余杭区政府及新加坡凯华(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结合杭州作为国际化城市所拥有的文化底蕴、时尚发布、服装产业、人才储备、渠道集群的天然优势,决定共同为企业品牌升级提供一个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化综合服务平台,即"中国(杭州)纺织服装工业设计创意中心"项目.  相似文献   

6.
以服装这个产业链终端产品为引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快车正行驶在创意产业的跑道上。在这条跑道上,太多难得的契机值得深挖,太多跨界的领域值得摸索。将于10月21日在上海名仕街时尚创意产业园拉开帷幕的2009 Reach&Touch时尚创意空间活动,提出1+C即品牌+创意概念,将带领整个纺织服装行业,驰骋在追求高附加值和商业价值的康庄大道上。  相似文献   

7.
继在去年亮相CHIC2008,并以新闻推介会的形式给大家上了关于如何走进上海商圈的精彩一课后,上海名仕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2009年将再赴CHIC之约。它将在CHIC2009新开辟的创意设计区中,树立其中国一流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基地的品牌形象。这也是CHIC历史上首次参展的专门服务于服装领域的时尚创意产业园区,亦将为  相似文献   

8.
上海申安纺织有限公司是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的一家企业,它位于上海金山区枫泾工业区。申安纺织公司前身是上海安达棉纺织厂,伴随着上海纺织产业的发展,公司经过了两地搬迁与调整,及时踏准市场发展的节奏,吻合时尚潮流,带动了公司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快交货的"精品服务型企业"特色享誉上海纺织行业。  相似文献   

9.
山东作为中国服饰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大省 ,在日益高涨的服饰产品消费时尚化的浪潮推动下 ,如何与时俱进 ,把山东纺织服装业转变为时尚产业 ,这对于打造大而强的山东纺织服装业是极为重要的一前沿问题。一、时尚浪潮的上海众所周知 ,上海是中国的品牌时尚中心 ,也汇聚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以其为带头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最有价值、最具潜力的经济与金融中心 ,在上海搭建国际时尚品牌的平台 ,正契合发展的需要。充满时尚与文化底蕴的上海 ,正焕发出绚烂的光彩 ,时尚与流行的气息扑面而来 ,徐家汇、南京路、淮海路、石库门、陆家嘴、外滩—…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各地通过构建面料、设计到制造各环节协同创新的科技服务体系,形成高档纺织服装开发生产聚集区;众多产业园区推进智能、绿色制造,完善产业链提升,实现转型发展,结合时尚创意文化加大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可以说,市场虽然严峻,但优化产业园的具体举措层出不穷,以创新为核心,以品牌建设为基点,各大园区纷纷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11.
6月12日,以“创新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牛仔行业盛会,在广州轻纺交易园的国际时尚发布中心盛大举行。大会包括创新论坛、时尚发布会、牛仔时尚派对三大创意环节,吸引北江纺织、国际知名品牌英威达、天虹(中国)、KINGPINS等国际企业首脑、牛仔业界的生产商、品牌零售商、部分纺织龙头企业以及知名设计师300余人共同论道和思考牛仔行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前,以产业链集成创新为目的的纺织行业"时尚创意空间"活动在上海举办,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而进行的一次联合行动。在此期间举行的"中国纺织行业创新年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作了重要讲话。他着重分析了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加快产业创新的重要意义,特别指出,以创新引领纺织产业快速升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客观需要,他特别强调,纺织产业要转变传统的生产与制造产业的形象,以提升科技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传统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结合,实现产业效益的倍增。本文是杜会长讲话的重点摘要,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3.
纺织日历     
《中国纺织》2010,(9):8-10
中国时尚创意论坛广州亮相 “中国时尚创意论坛暨广州T.I.T创意园开园庆典”今日在广州T.I.T创意园举行,同日,广州T.I.T创意园也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服装时尚创意基地”称号。由旧厂房蜕变为创意基地的T.I.T创意园,使广州继北京、上海的相关创意产业园兴建之后,也有了引领广东乃至中国纺织服装时尚创意发展的核心园区。  相似文献   

14.
杨度 《中国纺织》2009,(11):84-85
十月的上海,再次迎来“时尚创意空间”之旅。2008 Reach&Touch时尚创意空间(以下简称“空间”)的“未来科幻”和“环保主义”两大主题还余韵尤在,2009“品牌+创意”的主题已经表明,中国纺织服装领域正在酝酿着“以时尚创意推动产业加速升级”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15.
"创意是提高科技与品牌贡献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行动之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曾这样指出。2007年10月30日,首届时尚创意空间适机登陆上海,这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首次以创意为主题、强调产业链联动的探索性活动,更是对全行业提高创新能力的一次示范性号召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开启纺织服装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7月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及青岛东方时尚中心协办的纺织服装创意园区经验交流会在青岛西海岸古镇口军民融合示范区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青岛市经信委副主任张琳、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管委会主任刘玮、工信部消费品司以及来自全国十余个城市政府部门负责人、时尚产业园负责人齐聚一堂,就时尚创意园区如何建设运营话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为青岛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园以卓越品牌在快速发展中的专业需求为导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权威资源,以集约化产业服务为重要支撑,依托上海这座时尚之都,集聚中国时尚卓越品牌的设计研发及品牌营销总部,打造中国时尚产业的“卓越品牌生态圈”。  相似文献   

18.
即将在上海举行的纺织行业"时尚创意空间",汇聚了全方位的力量,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展示,旨在为纺织企业打开以时尚创意提升产业价值的创新之门。而每年一度倍受企业关注的纺织产品开发会议,今年也正式更名为"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并成为时尚创意空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会将围绕"资源、环保、健康"的主题,通过主题大会和创新论坛的形式,从宏观到微观,开拓创新思路,了解创新需求,研讨创新技术,实现创新价值,引领中国纺织产业向整合创新的方向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创新已成为中国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从产品价格竞争向产品价值竞争转变;从单一的服装面料加工向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整合发展转变;从传统的纺织服装制造产业向以文化创意为旗帜的时尚产业转变,广州扬纤坚持"以品为品、取市引势"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品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依靠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成为当务之急,而创意不仅是科技进步的先导,也是品牌建设的先导。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时尚创意空间"今年梅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