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自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欧洲企业加快了收购亚洲企业的步伐,一个欧洲资金狂购亚洲企业的热潮正在形成。从去年底德国化工业巨擘巴斯夫(BASF)斥资6亿美元收购韩国汉拿集团和晓星集团所属的化工企业,到最近瑞典汽车工业巨头沃尔沃以5.72亿美元收购韩国三星集团的拖拉机生产企业,一长串的收购清单在告示世界:欧洲企业已经在亚洲开始了新的收购热潮,它们把美国企业甩  相似文献   

2.
MBO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MBO的产生及其发展 所谓MBO即管理者收购。是英文Management Buy-out的缩写,意为经理层出资收购本企业。其主要含义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借助于外部融资机构收购本企业的股份,从而改变本企业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及资产结构,完成从单纯的企业管理人员到股东的转变,从而达到重组本企业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它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它的收购目标主要是针对成长前景广阔和管理潜力较大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不同的企业收购支付方式入手,以“德隆系”企业发展的盛衰为例分析了举债收购方式的利弊,从实证的角度论述了举债收购方式的局限性及其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组建海外企业,大致有二种方法:A.收购.指企业通过谈判用资金购得现有国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B.创建,指通过海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组建一个全新的企业,此也称“绿地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上主要跨国公司的国外生产性子公司中有37%是通过收购方式建立的;60年代,跨国公司通过收购而建立的子公司的比例高达55%;据资料表明,目前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建立的子公司数量呈上升趋势。美国在50年代进入欧洲时,采用的策略就是先收购强有力的欧洲企业,以此为据点在欧洲扩大事业,此方式极为成功。用收购方式建立海外子公司在瑞典的国际化过程中也起了相当作用。见表1、2。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中企业价值的确定及其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物期权理论研究管理层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和整体思路,提出从交易双方的角度分别对企业的自身价值和投资价值进行评估,两者构成企业的价值区间。管理层收购中企业的自身价值由企业的现实资产价值和期权价值构成,企业的投资价值由企业的自身价值和由于管理层收购的实物期权特征与管理成本节约及战略整合效应而产生的收购增加价值构成。管理层收购的期权价值利用复合实物期权模型计算,管理成本节约及战略整合效应利用改进的折现现金流法计算。最后,提出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管理层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6.
华立版的MBO     
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卖给非国有企业和个人,这叫产权制度改革。卖给本企业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叫外部个人收购;卖给本企业的管理者,叫管理者收购,通称为MBO。MBO,即管理者收购,英文全称为ManagementBuy-outs,是流行于欧美国家七八十年代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在MBO中,企业管理者是通过外部融资机构帮助,收购所在企业的股权,从而完成从单纯的管理人到股东的转变。三次改制九步收购华立集团作为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三次改制,彻底实现了经营者对企业的收购。华立集团的前两次改制可以归纳为六步曲:第一步,职工入股485万…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水电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被压缩,因此对于中小水电企业进行股权收购也逐渐成为了大型水电企业拓展自身市场空间的有效途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对中小水电企业股权收购过程中也会存在一系列的风险,这可能对收购后的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力,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摒弃。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基于对中小水电股权收购风险的构成与来源的探讨,分析了中小水电收购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中小水电股权收购风险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8.
企业收购过度支付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 ,美国经济学家M·布兰德尔对美国 1963~ 1984年的 2 63次成功收购后的平均收益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 ,目标企业的平均收益率约为 30 % ,而收购企业的平均收益率只有 2 %左右 ,其中不少年份出现负收益。经济学家G·A·吉拉尔和A·普尔孙的实证研究表明也大致如此。如此悬殊的结果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 ,收购企业在企业并购中对目标企业存在过度支付。由此 ,剖析企业收购行为的定价策略 ,对抑制过度支付是非常必要的 ,特别是对目前不断掀起并购高潮的中国。1、企业收购过度支付的主要原因剖析造成企业收购过度支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相似文献   

9.
国有股东在将股份减让给内部人与外部人时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偏差根本不能忽略,否则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可能产生巨大危害.本文检验了国有股减让企业在全部A股中的定位及内部人与外部人收购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国有股减让企业整体上看是绩差小企业.但其内部结构分化严重,外部人收购的才是小规模亏损企业;而内部人收购的则是好企业.进一步运用Logit模型从长、短期的截面与时序四个层面寻找差异形成的内在决定因素,发现盈利能力越强、发展前景越好、规模扩张越迅速的企业,国有股份被内部人收购的可能性越大.当前国有股减让市场是分割的,内部人收购好企业后经营效率可能在下降而外部人收购差企业却能提高其绩效.如果混淆收购效应与收购企业业绩将极易对内、外部人收购效应做出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0.
并购重组是企业尤其是新兴行业企业快速成长、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论文以腾讯收购手游开发商Supercell为例,从收购历程入手,剖析收购事件的背景和动因,挖掘收购过程中潜在的协同效应及影响协同效应的不利因素.结果显示:此次并购是双方自身运营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收购将为腾讯和Supercell带来市场份额增加、运营经验互补、风险适度分散等潜在协同效应;影响协同小型的不利因素主要在于Supercell后续发展能力能否维持、Supercell员工对腾讯的认可度以及腾讯的整合能力能否如期发挥等.  相似文献   

11.
孙龙辉 《铜陵学院学报》2012,11(1):22-24,96
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软实力三个层面,使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雅戈尔海外收购的绩效。综合绩效排序显示雅戈尔实施海外收购后的实力比并购前弱,尤其是收购当年实力最差,之后呈现改善趋势。但2010年绩效排在2009年之后,说明企业发展出现瓶颈。从各项能力排序看出企业盈利能力在并购之后确有提高;偿债能力却越来越弱,2010年最弱;而企业软实力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宏基收购捷威案的收购背景、收购效果及收购后的整合,并从宏基企业整体规划及市场定位两方面分析了收购动因及收购后整合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高湘一 《经济师》1993,(5):56-57
<正>国外收购策略分析 企业进行国际投资,如果其目标是使自己的产品多样化,或者是为了获得国外当地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行销道路,或者是为了分散财务上的投资风险,可采用收购国外当地企业的做法。 收购企业是指收购当地企业的股权。依据我方企业的投资计划,收购方式可分为;①收购全部股权使之成为我方企业在当地的一家独资子公司;②收购大部分股权,并由此取得该企业的经营决策权;③收购少部分股权,只是参与其经营但没有经营决策权等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业发展银行 (简称农发行 ,下同 )在县以下没有设立营业机构 ,所以粮棉企业收购所需政策性收购资金都是由农发行发放贷款 ,划转到粮棉企业在农行基层营业所开设的收购资金辅助账户 ,企业从辅助账户提取收购所需现金。近两年 ,农行收缩基层机构 ,撤销了大部分在乡镇设立的营业所 ,现金只能由农村信用社供应 ,资金供应渠道的变化 ,对资金的供应带来新的影响。为保证收购资金的及时、足额供应 ,对目前收购现金供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很有必要。一、目前收购现金供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统计 ,今年苏北某市所辖四个县粮食企业所需夏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两年产权改革、国有股减持的呼声日盛,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企业改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法制法规和健全经济机制方面探讨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激励扭曲下的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传统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绩效下降后的管理层收购是明晰企业产权,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理性改革。本文分析指出,实践过程中供求双方激励扭曲下的管理层收购反而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有企业绩效下降的重要原因。从需求角度而言,攫取由双边垄断的交易结构和以净资产价值为基础的交易价格共同形成的巨额“交易利润”是管理层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动力;从供给角度而言,预算约束硬化下以财政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各级政府总是存在卖出亏损或绩差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均衡分析表明:在法制和资本市场不完善时期,管理层通过关联交易、操纵项目投资和财务报表等灰色方式制造企业绩效恶化的假象,却可能无损于企业真实绩效;而随着法制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使企业绩效真正地变差反而可能是管理层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走出海外进行跨境并购大规模增长,收购对象也悄然发生变化,从以往注重资源类收购转向寻找符合企业产业链发展的收购对象,对境外上市公司的收购也不少见。对境外上市公司收购,不外乎两种处理方式:一是保留收购对象的上市状态,将其作为整合后的融资  相似文献   

18.
一、并购的含义和动因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其他公司。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9.
曹阳 《时代经贸》2011,(22):209-210
近年来,股权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方式,企业在股权收购的运作过程中,面临的税务问题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本文对股权收购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处理、股权收购中涉及的土地增值税以及非居民企业的股权转让这三个股权收购过程中常见的税务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购并成功的另一半:企业整合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购并已成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整合是企业购并后能否获得价值增值的决定因素。然而在现实的购并中,企业还未认识到整合对于本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对于增强购并后的经营、管理及财务的协同效应的作用,本文从价值链的分析入手,探讨企业整合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希望引起企业的关注。———编者一、整合是企业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当购并企业取得了目标公司的合法控制权后,整个企业购并过程只完成了一半。只有收购后对公司进行整合发展,在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收购,否则,只是在财务上的操纵。企业采取购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