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风清 《商场现代化》2007,(23):267-268
烟台市是联系中国联系韩国的"桥头堡",是连通环黄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韩日国际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扩大烟台与韩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必须认真研究烟台市中韩制造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加强与韩国制造业的国际经济合作的积极有效途径,提出逐步将烟台市建设成为山东省制造业中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整个长三角地区逐渐成为了世界又一大制造中心,但是就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看各城市却参差不齐。长三角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制造业需要服务业的支撑,服务业靠制造业"养活"。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服务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海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最高,但却离不开周边地区服务业的支撑,而周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也对上海有一定的依赖。两省一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会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以代工方式"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地区的代工企业应在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国内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将部分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延长在国内的产业链环节,进而构建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价值链(NVC),成为国内价值链的治理者,从而实现以一个更加均衡的国内生产体系网络嵌入全球价值链(GVC),通过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上的资源整合,实现以本土企业成长带动代工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改变,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在其出口贸易上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从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现状入手,总结目前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为长三角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球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速度明显加快,我rK越来越成为国际资本流入和制造业转移的中心,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地区,成为承接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重要基地和国际性的制造业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导航器,也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沪苏浙皖四省市的产业体系各具特色。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区域内重点城市的优势和特色,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国家急需、体现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容易被人"卡脖子"的产业领域率先谋划、合力攻坚,将长三角打造成为能与纽约湾区抗衡的全球超级经济地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2019年的首个重点任务。长三角城市群是我  相似文献   

7.
面对这场大变局,中国制造业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战,中国如果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如何实现整体价值链的升级将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未来。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寻找迅速走出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法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欲借"再工业化"重夺国际制造业竞争主导权,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阵地,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前堵后追"  相似文献   

8.
郁鸿胜 《上海商业》2009,(11):28-3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在2012年至2020年间.长三角要建设成为我国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世界级城市群。上海市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旨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要求.实现长三角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产业和服务外包业向亚洲转移步伐的加快,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引擎"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同时,由于"长三角"地区产业门类齐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度云集,政策法规相对齐全,以及政府办事效率和通关效率的卓尔不群,致使发达国家的品牌企业和境外跨国机构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基本上都以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一、二线城市为聚焦点和主体目标诉求中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产业和服务外包业向亚洲转移步伐的加快,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引擎"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同时,由于"长三角"地区产业门类齐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度云集,政策法规相对齐全,以及政府办事效率和通关效率的卓尔不群,致使发达国家的品牌企业和境外跨国机构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基本上都以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一、二线城市为聚焦点和主体目标诉求中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已成为以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中国制造"制而不智、大而不强的尴尬.以昆山为代表的"长三角制造"和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制造",正遭遇不同的压力和挑战.因此,研究"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中国制造要成为标准规则的技术制造,成为世界智造中心之一,成为制造强国,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已经成为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也成为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成为信息化主体已经是一种趋势,以"甩账表"、"甩图板"为重点的制造业信息化示范成效显著。但也应该看到,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其信息化现状却并不乐观,甚至还存在着缺乏信息化规划与目标、需求分析不充分、系统应用效率低等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分析与处理。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中国外资高地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中国成为当今世界头号投资国的国际投资背景,详细分析了长三角的投资优势,深入探讨了长三角成为中国投资高地的基本成因以及当前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长三角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制造业FDI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证明,大量制造业FDI的进入不仅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力就业问题。然而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社会保障体制的逐渐健全,以农民工为代表的长三角制造业产业大军的工资逐步提高,并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这一现象表明,长三角地区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时代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贸易流量统计数据"重复计算",导致一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测算所造成的"失实"现象,本文从增值贸易视角,利用WTO-OECD联合发布增值贸易数据,采用CA指数对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变化进行了重新考察,并与利用传统贸易统计数据计算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增值贸易统计数据计量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与以传统贸易统计数据测算的结果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多个制造业部门甚至出现国际竞争力"逆转"现象。显示出利用增值贸易来考察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南地区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重地,主要是以机械制造及配件加工为主,随着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苏南地区传统制造业也随之转变。从发挥工业设计自身优势入手,帮助苏南地区传统制造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构建"配件库"、发挥企业品牌效应,进而为其转型升级打开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黄忠全 《江苏商论》2008,(3):125-127
在世界制造业领域,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已经成为国内外人士媒体、学术界、政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通过"世界工厂"的特征和三次转移来研究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不是中国制造业战略的必然选择,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佛山再制造     
刘灵君 《大经贸》2012,(7):54-58
从制造业手中重塑制造业,佛山"产业链"招商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产、城双提升。一系列招商活动汹涌而来,它并非发生在内地中小城市,而是在广东佛山。5月24日的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绿地执行副总裁胡京,宝钢国际副总经理管曙荣,上海联交所总裁蔡敏勇……一众代表着长三角内产业领军人物悉数亮相,这是‘‘上海-佛山产业链对接合作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顺应全球制造业的国际大转移,承接来自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的加工贸易业务,使得中国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当前,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强劲的市场需求为中国奠定了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带来新的机遇。我国应努力抓住新一轮机遇,承接来自跨国公司的外包服务转移,使中国成为"全球办公室"。  相似文献   

20.
无锡地处中国经济繁荣的"长三角"中心位置,为全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无锡历史悠久,科技先进,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制造业规模大、前景好,数千家合资企业,数万家制造企业,为著名的工业产品集散中心。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