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dnan Kas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2009,16(2):239-247
This paper employs the Malmquis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ndex to examin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 in the life and non‐life branches of the Turkish insurance sector for the period 2000–2005. 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is decomposed into two components: the efficiency change component and the technical change compon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a decrease of 19.4 %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life insurance sector and an increase of 6.1% in the non‐life insurance sector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Significant TFP growth in the non‐life insurance sector has occurred during 2003–2005. This growth is seen to be mainly due to the change in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e firms are then split into two groups, domestic and foreign firms, according to their ownership composi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a decline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or both groups in the life insurance sector whereas in the non‐life insurance sector, an increase i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 firms is observed. 相似文献
2.
我国银行业改革中的商业银行效率演进:基于M指数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基于DEA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3-2006年我国商业银行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并时市场竞争度、所有权结构、银行初始效率水平与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商业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生产率是增长的,1999年以前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带来的"追赶效应",1999年以后则源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前沿面移动效应";我国商业银行的生产率增长和技术效率提高有趋同的趋势,初始效率低的国有银行生产率增长和效率提高的速度快于效率较高的股份制银行;最后,本文发现市场竞争和产权结构都对商业银行生产率增长、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流通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表明,1993-2008年中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6%,其中技术效率改善0.4%,技术进步率为0.2%,不同时期生产率增长的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流通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了能源环境约束下2003~2015年我国省际层面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并借助面板模型分析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力度较高的地区对应较高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OFDI和环境规制均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符合"波特假说",同时环境规制能够促使OFDI发挥技术溢出与结构优化效应来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间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合理把握环境规制力度并向中等标准组看齐;门槛检验显示,OFDI的作用效应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门槛。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96年到2006年的数据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了我国五个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和各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在不同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中,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是有差异的,但我国总体上是属于资本投资驱动型增长。详细地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不同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产出增长贡献份额不同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0-2019年间中国上市服务企业数据,从企业微观层面角度出发,运用ACF方法计算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企业的TFP在样本期内呈现先降后升的走势,TFP最终实现了小幅攀升;在样本期间,服务业产业增长中TFP的平均贡献率不高;而在各个部门内,TFP对于产出增长的贡献也存在差异,只有较少的部门能够通过产业效率有效提升产出能力.而从收敛性检验结果上看,总体上,中国服务企业之间既存在绝对β收敛,也存在条件β收敛,但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部门、不同产权性质以及不同企业年龄组内收敛关系和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还显示,企业间的收敛主要在后次贷危机时期的五年之内.这一研究为进一步制定政策和精准施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商业研究》2019,(5)
信息化发展已成为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Romer (2001)Growth Drag假说构建一套新的区域信息贫困测算方法,利用2001-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区域信息贫困程度,并分析信息贫困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信息贫困程度会因劳动或资本产出弹性的增加而增加,因信息资源弹性的增加而减少。在技术中性条件下,2001-2013年,信息贫困导致区域经济增长降低0. 1246个百分点,信息贫困显著降低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该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区域技术效率来实现。因此,要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亟需弥补区域信息化发展的短板,以提升其在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作用,进而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计算了1989至2008期间中国30个省际地区的曼奎斯特-伦伯格( ML)与传统曼奎斯特( M)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实证研究表明如果考虑环境因素约束,传统忽视污染排放的M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被高估;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经济M全要素生产率被高估的主要原因与环境规制水平直接相关;通过三阶段 DEA 产出调整、 ML全要素生产率模拟和检验后,发现中国环境规制的实施总体上是极其宽松的,而严格的环境规制实施有利于中国经济ML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正是由于环境规制实施不严才导致中国经济ML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因素约束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探究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银行业竞争加剧确实能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同时,银行业竞争加剧可通过增加企业实体投资和创新投资进一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1980~2003年的我国贸易统计数据,基于不同种类商品的进口增长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分析视角,测度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口总体上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初级产品的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但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进口有显著影响;工业制成品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影响,但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进口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Botirjan Baltabaev 《The World Economy》2014,37(2):311-334
Although 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facilitating technology transfer is well known in the literature, empirical evidence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FDI on growth is mixed. The contradictory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may be due to the failure to account for endogeneity and for the abortive capacity of the hosting countries. Using panel data for 49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74–2008 and the existence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in the receiving countries as an instrument,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ed FDI stock leads to higher productivity growth. We also fi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DI stock and distance to the technological frontier, suggesting that the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ly backward countries in absorbing technologies developed at the frontiers increases as more FDI stock is accumulated. 相似文献
12.
出口贸易、后向关联与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首先采用DEA方法测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成分——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随后考察了出口的水平联系以及后向链接对测算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总样本下水平联系对生产率及技术进步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效率变化影响不显著,垂直链接则均不显著;三资出口企业和内资出口企业的出口水平效应与总样本一致,三资出口企业由于多从事加工贸易而与上游国内企业联系不足,其后向链接不显著,内资出口企业以一般贸易为主,其后向链接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要素服务、作业配送、链条整合影响农业生产技术、规模经济、分工效率。以1999—2018年中国31省面板数据为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作业配送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要素服务和链条整合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进步率存在抑制作用;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技术进步相关性不大。建议政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持,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问题》2015,(8)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在考虑能源消耗和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测算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来源分解,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FDI及两者的交互项对GTFP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工业GTFP年均增长3.04%,其中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来源;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GTFP增长,从生产率的视角验证了"波特假说"的成立;FDI虽未能对中国GTFP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但FDI可驱使中国加强环境规制水平,而严格的环境规制又能有效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门槛,对FDI起到"筛选"作用,因此两者的良性互动是GTFP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商业研究》2019,(7)
我国是装备制造大国,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必然途径。本文利用全局参比的DEA-Malmquist模型和耦合评价模型,采用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间的产业融合水平,并构建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大于东部及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总体上呈现"金字塔"型分布特点,区域上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特点;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通过制度变革和技术变革双重机制,对装备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促进了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业融合之初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随着装备制造业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熟练以及两大产业间制度、管理水平上的深度融合,当期的技术进步效逐渐消退,纯技术效率增长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王垚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9,(16):12-13,106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经济增长对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2004-2007年新疆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paneldata),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新疆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要提高新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需要同时重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单独依靠一个方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将是有限的.因此,采取有效城市规划,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发展差异——基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的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地处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相继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但珠三角仍然保持一种相对优势。这种区域差异是源于全球的数量效应还是质量效应?本文比较分析表明,三大区域之间的TFP存在显著差异;TFP经济增长的贡献,从高到低依次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基于贸易、投资和金融维度,本文以面板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全球化对区域TFP差异的影响。主要发现是:在区域整体层面上,全球化促进了TFP的提高;但在区域内,全球化对三大区域TFP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无统计意义。全球化对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数量效应实现的,质量效应尚未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质性因素。外贸和FDI增长方式的外延和粗放、较低的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制约了区域层面TFP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19.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7,(7)
选取1990-2014年全国和各省份面板数据,首先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索罗经济增长方程测算资本、劳动力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再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生产力数值,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科学技术贡献率E_A=40.5%,资本贡献率E_K=53.87%,劳动力贡献率E_L=5.62%,资本投入仍然是经济发展最主要动力,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力地区发展不平衡,并且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中国14家商业银行2000-200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并构建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0-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4.8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ATM与POS投资对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自有资本比例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生产效率,而存贷款比例、规模、资产费用率与商业银行生产效率提高没有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