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共享审计对并购商誉泡沫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并购双方共享审计显著降低了新增并购商誉金额,且在并购完成后,显著降低了并购商誉发生减值的概率以及商誉减值的计提比例。进一步探究作用机理发现,共享审计能够显著抑制并购方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分组检验结果显示,共享审计对并购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主要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境下成立,表明上述作用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严汉民  陈梦  梁燕 《会计之友》2021,(7):93-100
选取2014—2018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高管特征与企业并购超额商誉之间的关系,以及盈余管理动机下高管特征对后续商誉减值计提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团队稳定性、具有财务背景的高管人员占比以及非国有企业团队规模都可以有效抑制商誉泡沫的产生,其中高管团队的稳定性会直接负向影响商誉减值的计提,团队规模和平均年龄可以有效抑制企业盈余管理动机下增加商誉减值的行为,具有财务背景的高管人员占比在有无盈余管理动机下对商誉减值的影响均不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合理配置高管团队、控制高管人员流动性、加强市场对并购事项的监管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2010—2019年间发行公司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债券市场对企业商誉减值信息的传递效率。研究发现:企业商誉减值与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并购后计提商誉减值的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更高。与未处于业绩承诺补偿期的企业相比,处于业绩承诺补偿期的企业商誉减值后,债券信用利差会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对并购溢价高的企业的商誉减值信息反应更敏感,而对于使用现金支付进行并购后的企业商誉减值信息则较不敏感。此外,支持企业进行并购的宏观政策效应强化了债券市场对企业商誉减值信息的反应,商誉减值会通过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来增加债券信用利差。结果表明,我国债券市场能识别并传递商誉减值信息所带来的风险,为企业进行理性并购提供借鉴,也对进一步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制度和防范化解商誉减值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2008~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客户和审计师之间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并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角度检验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客户与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抑制了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客户与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则提升了企业成本粘性、加剧了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不匹配关系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路径影响成本粘性,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促进了向上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而缓解了向下不匹配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这一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审计供求关系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皓  史元  马磊 《财会通讯》2021,(5):26-30
本文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从审计意见和审计收费两个层面对审计师决策解释,探究未来经营风险和商誉减值下审计师决策受到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未来经营风险越高的企业越容易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同时承担较高的审计收费;商誉减值比率越高的企业越容易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收费较高;商誉减值显著增强未来经营风险与审计师决策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张筱  王乾坤 《财会月刊》2023,(5):94-101
以2016~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客户和审计师不匹配关系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客户和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提高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具体表现在关键审计事项数量更多、篇幅更长、结论性评价更多;客户和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则降低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充分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两条中介路径:路径一是客户和审计师向上(下)不匹配关系强化(弱化)了审计质量,从而提高(降低)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充分性;路径二是客户和审计师向上(下)不匹配关系加强(削弱)了审计师行业专长,进而提高(降低)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充分性。本研究丰富了客户和审计师聘用关系经济后果相关文献,有助于投资者从审计师聘用角度识别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风险,对完善审计市场结构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并购商誉净额对于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并从企业未来经营风险与信息不对称这两个维度,分析并购商誉净额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并购商誉净额对于股权融资成本有显著负向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并购商誉通过降低企业未来经营风险、缓解信息不对称来减少股权融资成本.研究还发现,只有当期并购商誉增加时才会减少股权融资成本,而当期并购商誉减值会显著增加股权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8.
王雪  杨志国 《财会月刊》2022,(20):70-78
商誉减值风险是影响资本市场秩序的重要风险之一。本文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切入点,选取2009~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外部宏观环境要素对企业商誉减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显著增加了企业商誉减值,而盈余管理会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商誉减值间的关系。进一步地,从企业经营、公司治理和产权性质角度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誉减值影响的异质性,发现经营风险高、自由现金流不确定性高、代理冲突严重和产权性质为非国有的企业,商誉减值规模更大。上述研究结果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商誉减值计提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提示有关部门关注当前经济政策不确定下的商誉减值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商誉资产急剧增长并不断累积,商誉泡沫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研究中广泛讨论的话题。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超额商誉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超额商誉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对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文章不仅丰富了超额商誉与企业风险承担领域的相关研究,同时研究结论也为上市公司并购决策和投资者等资本市场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商誉泡沫带来的经济后果以及高管薪酬激励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并购商誉因专业判断空间大成为风险的"蓄水池",审计师能否及时对这一风险做出反应引起理论界的关注.文章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取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并购商誉对审计师定价策略的影响,以及外部监督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并购商誉会对审计定价产生正向影响;同时,考虑外部监督的治理作用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媒体监督能够抑制并购商誉对审计定价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独立机构投资者和非独立机构投资者对两者关系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前者的抑制作用更强.该研究结论拓展了并购商誉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建议审计师给予商誉资产足够的重视,提高审计质量,以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深交所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在2013—2019年间已完成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剖析并购特征对公司2015—2021年间商誉减值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相较于相关性并购,多元化并购对商誉减值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多元化并购下的商誉减值程度也更高;相较于市场法和资产基础法等估值方法,收益法估值对商誉减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益法下的评估增值率更高,巨额商誉背后的商誉减值程度也更高;与单一支付方式相比,混合支付方式对商誉减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防范商誉减值风险:一是监管层要健全制度,加强事后监管;二是并购方要谨慎决策,警惕过度自信;三是投资者要理性投资,重视并购特征。  相似文献   

12.
商誉减值是会计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企业并购商誉初始确认中泡沫形成的原因及部分商誉法下存在的问题,梳理了部分商誉法下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原理,提出商誉“整体计算,部分计提”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梳理了存在少数股东的并购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针对商誉会计处理未来准则制定的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商誉规模不断扩大,选择A股非ST、非金融类上市企业在2016—2020年发生并购商誉的研究样本2491个,探究并购商誉对企业创新研发的关系和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商誉对企业创新研发存在抑制作用;考虑产权性质差异后发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并购商誉对于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管理者过度自信造成的高额并购商誉通过增加企业融资约束抑制企业创新。由此,企业在并购决策中需要充分考虑并购行为带来的竞争效应,以确保企业的创新研发。  相似文献   

14.
颜洁  李志益 《财会通讯》2021,(23):44-47
本文以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时间范围为2012-2019年,检验审计资源错配、商誉泡沫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三者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审计资源错配会显著加剧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审计资源错配会加剧企业的商誉泡沫;商誉泡沫在审计资源错配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委托代理框架,主要研究管理层代理冲突及内外治理机制对企业并购活动中的商誉形成及其规模的影响。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管理层代理冲突越严重的公司,通过并购形成的商誉规模越大,表明企业商誉确实包含了非经济的泡沫成分。深入研究表明,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与外部治理约束机制可以弱化管理层代理冲突与商誉规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代理冲突严重的公司,其商誉更可能在后续期间出现大的减值以及在公司绩效上有负的反映。该发现有助于进一步客观认识商誉的会计信息含量,帮助企业采取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来约束商誉中非合理部分的形成,从而降低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以近年来上市公司频发的并购重组为背景,选取2007—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商誉加剧了并购方的股票错误定价,高商誉的公司股价被严重高估,计提商誉减值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增量信息,缓解商誉导致的股票错误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和投资者情绪在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高、分析师跟踪人数多的情况下更为显著,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存在利用并购商誉导致的股价高估实现高位减持的行为。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对并购商誉正确定价,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07—2012年披露合并商誉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合并商誉及其减值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合并商誉信息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同时,研究发现,合并商誉减值当期计提信息对股价产生的影响甚微,对投资者的决策参考作用较小,但在长期内合并商誉累积减值信息对股价有影响,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显示,合并商誉及其减值信息对投资者决策会产生影响。因此,公司应合理核算商誉,规范合并商誉会计处理过程,完善合并商誉相关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18.
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异常审计费用衡量审计师对上市公司频繁并购重组的风险溢价,探究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与审计师风险溢价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会导致审计师风险溢价提高。从商誉和盈余管理角度探究其路径机制发现,商誉和真实盈余管理是频繁并购重组导致更高审计师风险溢价两个重要中介变量,而应计盈余管理并没有发挥中介作用,即频繁并购重组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9.
新审计报告准则增加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要求,以2016—2020年的关键审计事项文本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审计师客户不匹配关系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向上的审计师客户不匹配关系显著提升了关键审计事项可读性、详细程度和数量,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向下的审计师客户不匹配关系显著降低了关键审计事项可读性、详细程度和数量,无益于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向上的审计师客户不匹配关系中,审计师更倾向于清晰说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原因,给出结论性评价,并且会披露更多的行业共性风险事项和公司特性风险事项。研究结论为完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制度、持续优化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巨额商誉及其减值风险已经成为并购企业和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必须面对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以宝鼎科技并购上海复榆形成的巨额商誉为案例,分析探讨并购企业巨额商誉减值风险的具体成因和防范举措。研究发现:由于尽职调查的致命性缺陷、补偿协议的不合理、并购方式的不恰当以及并购协同不到位等原因,并购企业产生了巨额商誉减值。对于巨额商誉减值风险的防范,创建了并购安全线——并购会略有盈余或盈亏平衡的并购溢价率来判断商誉减值风险。基于此,并购企业应在并购安全线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未来成长性的尽职调查、选取基于并购谨慎性的资产基础法、实现并购协同效应,规避巨额商誉减值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