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大多数股东无法对企业发号施令或直接干预,他们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和公司建立联系,通过充分的信息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来保护自己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而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扭曲了公司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的新形势下,加强公司治理已成为国际潮流,受到国际企业界的普遍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构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致力于研究解决的课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司僵局是指:因公司的股东或管理人员之间出现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或矛盾,导致公司运行机制失灵,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权力机关无法对公司的任何事项做出决议,公司事务处于瘫痪的事实状态."公司经营表决制度"和"公司资本原则"是造成公司僵局的主要原因.借鉴西方有关法律,解决我国公司僵局问题,首先要完善现行公司法中的表决决策机制;其次要完善现行公司法中资本原则;最后应建立健全针对公司僵局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股权至上”的公司治理理论存在着许多缺陷,它既无法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也无法保证其他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因为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单位,具有社会性,它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而得到较好的解决。基于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问题,根据相关利益者的权益要求,以长期缔约和风险承担为准则,探索职工、债权人等相关利益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最近社会上许多物业管理公司遭到业主与媒体的曝光与批评,一些物业管理公司自身感到底气不足,存在埋怨甚至自己也认为是"垃圾股"的消极情绪. 应该看到有一些物业管理公司的确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所以引起许多业主不满,并把一些物业管理公司当作"垃圾股",这也许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6.
李吉林 《全国商情》2009,(14):78-79,81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下,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就必须解决委托、代理双方的矛盾冲突,建立一整套良性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从而导致了公司治理的产生.而会计监督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实现权力制衡的制度安排,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效.本文在委托代理观下,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的本质,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加强会计监督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公司是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的。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看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都是为解决公司代理问题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具体地说 ,公司治理是要解决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 ,内部控制是要解决经营管理者和下级人员之间的代理问题。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处于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营过程的不同层次 ,二者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起点 ,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作为人民银行在全国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五个省份之一,起步较早.随着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对规范民间资本运作,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支持"三农"及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小额贷款公司是新生事物.扩大试点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监管程序,以保障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司僵局已成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性问题之一,但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本文通过对公司僵局的成因分析,参考外国立法的规定,提出了解决僵局的若干途径,认为应在立法上确认强制解散和强制股权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杨晓腾  高峰 《全国商情》2008,(10):112-113
本文通过分析1993年<公司法>公司资本制度缺陷,进而检验新<公司法>是否将这些缺陷解决并以此作为评价新<公司法>公司资本制度效果的标准.通过论证,得出结论:新<公司法>中对于公司资本制度的规定较1993年有巨大突破和改进,但笔者对<公司法>中公司资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仍有更高的期待,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公司慈善捐赠中的利益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社会责任一度引起公司法学者们的广泛讨论.作为商事主体的公司该不该进行慈善捐赠,怎样平衡公司捐赠中的各种利益冲突,如何建立起既鼓励捐赠又对其进行适当约束的制度安排,涉及到公司法理念的转变和公司内部制度合理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我国公司资本有虚化的现象,公司资本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信用状况,真正能反映公司信用状况的是公司的净资产,我国公司法上的法定资本制度及相关的一些制度已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公司资本制度改革方向应当是折衷的授权资本制度,同时,我国公司出资制度应做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来自英美国家,其产生背景应归因于美国19世纪60、70年代的政治混乱,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及其他政治经济丑闻,使人们对政治及大公司失去信心。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上市公司弄虚作假损害广大中小股东利益问题,已成为我国公司法研讨的热点。本文对独立董事制的基本理论作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应注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需要结合中国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现实和法律文化传统,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显著,可谓是公司法人制度的两大基石。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无法对股东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因而无法解决公司股东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滥用公司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之问题。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在公司法人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公司制度,其功能在于矫正公司法人自身的缺陷,以实现公平、正义。2006年,我国新《公司法》第20条首次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意义重大。作为一种补救机制,需要对其进行扩大解释.以期对我国公司人格否认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完善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榆林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对抑制民间高利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对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困惑.本文针对目前榆林市小额贷款公司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惑,提出解决的主要出路,以期对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收入与公司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管理层的薪酬收入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没有相关关系.解决当前年薪制的无效性应从选聘经理的组织制度入手,而不是从调整经理的收入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17.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于2003年在我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得以确立,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导致在适用过程中问题重重。通过论述该制度含义及其在我国的现状,分析该制度的适用条件,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力图达到探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适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企业所有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产权问题,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同样是产权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企业所有权的论述,详细探讨了公司治理的三个层面,强调公司治理对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外部董事制度是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独立的外部董事 ,可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 ,协调内部董事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特别在防止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方面 ,外部董事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外部董事制度还具有提高股东财富 ,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等作用。外部董事制度应解决好薪酬、独立性、比例等问题。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减少内部人控制现象 ,保护投资者利益 ,有必要引入外部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创新之举,对于解决我国市场上的资金融通问题、弥补金融服务存在的缺陷,丰富金融体系内容有重要价值。随着实践的深入,相关制度的缺陷逐步显现出来,成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障碍,因此,应对其予以完善:包括适当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制,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融通制度,增加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盈利可能性,以及加强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