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虚拟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远离平衡态条件下的开放系统通过负熵流的增大形成的有序结构,称之为耗散结构。虚拟经济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具有耗散结构的基本特征。在虚拟经济系统中,如果系统中基元和组分的活动不受限制、系统缺乏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或者系统的耗散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外界的扰动,将导致虚拟经济系统的崩溃,爆发金融危机。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便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原因及特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其与金融危机的爆发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近几十年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源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性对虚拟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会在宏观层面上对金融危机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谨慎和适度地推动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时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4.
虚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金融创新的发展分不开的,金融创新的过度发展又会使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造成经济泡沫。虚拟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经济泡沫不断膨胀。当经济泡沫破裂时,维系虚拟经济运行的信用链会断裂,社会经济的信用体系将崩溃,引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8-2009年,全球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同时伴随着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和贸易崩溃。而次贷危机爆发前金融全球化席卷全球,金融资产急剧膨胀,金融衍生品迅猛发展,国际资本流动频繁,即虚拟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脱离实体经济自我运转的趋势。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是导致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最重要原因,我们应当认真研究虚拟经济的运动和发展规律,尽量防范并消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经济制度的中国模式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将进一步引发我们对经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思考。现在在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领域爆发的一次次危机,其根本原因仍然没有超出马克思当时的判断。美国最近几次爆发金融危机的事实不仅一次次宣告市场自我调节的失败,而且对作为政府干预理论基础的宏观经济理论提出挑战,从而牵动宏观经济理论的突破。首先是宏观经济的范围扩大到资本市场上的资产价格总水平。其次是虚拟经济领域成为市场失败的主要方面,从而成为政府监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出发,阐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方能协调发展的原理,其次分析了本轮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匹配,最后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启示:一是正确对待虚拟经济———坚持发展与加强管理并重;二是按照匹配原则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8.
9.
10.
基于虚拟经济波动性视角探讨了现代金融危机的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现代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从虚拟经济波动性的视角入手,研究虚拟资产价格变化的动态,然后从现实基础和心理支撑两大方面研究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最后以美国的股票市场为样本数据对美国的虚拟经济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波动性是虚拟经济固有的内在特性且极易造成资产泡沫。研究结论说明国家加强虚拟经济监管具有必要性,也为国家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及经济的持续稳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民营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应该从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和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两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国际金融危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在考察生息资本和信用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资本虚拟化的成因、本质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这对揭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实质,仍有很强的解释力。当代金融资本的贪婪性所驱动的虚拟资本过度扩张和经济泡沫的膨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深刻根源。从中我们得到一些重要启示:正确认识和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金融创新要适度;对金融资本的贪婪行为要予以节制和限制。  相似文献   

13.
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跨国实证分析,系统考察了金融体系结构和金融危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体系结构对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具有显著影响,"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国家比"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国家更容易发生金融危机;(2)金融危机期间不同国家经济受冲击的程度也与金融体系结构密切相关,在那些具有"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结构的国家,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其GDP增长率受到的负面冲击将更大;(3)从金融体系结构的内部构成来看,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随着一国金融市场规模的增大而显著升高,同时随着一国银行业规模的增大而显著降低.上述事实倾向表明,在金融体系结构的两个主要构成部分中,银行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金融稳定器的角色,而金融市场则内含着某些诱发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全球金融海啸的原因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要素格局、贸易格局和产业格局会发生演变,同时,对后危机时代东亚经济整合提出了一些设想,认为亚洲一体化进程和经济货币合作进程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为了推动亚洲区内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亚洲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内的产业格局与储蓄消费的失衡决定了全球的分工格局与全球经济失衡,这种失衡是诱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金融危机反过来也会影响全球失衡的调整,其最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使得国别经济关系关注的焦点从财富增长转向了利益调整中的财富分配。在这一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防止经济衰退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但在长期,我们更重要的是防范全球经济失衡中的利益调整所造成的中国长期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6.
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处于风险积累到风险加剧的过程中, 通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可以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的。全文对一些国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我国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是金融体系运行中还是存在着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加入WTO后.这些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暴露得更加明显,很有可能会转化为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通过对金融危机产生根源的剖析,以及对我国经济的深远影响,得出我国的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应如何面对危机的防范措施.通过抑制人为垄断来维护经济的平衡、通过控制信用交易和监管信用交易以及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来做好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