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确定,不是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而是看企业是否具备比较竞争优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劣势将日渐暴露,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将日益展现,民营企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必然是国有企业,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走出去"主体的确定,不是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而是看企业是否具备比较竞争优势.综合比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笔者以为,除了国家安全、资源环境等关系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特殊项目主要由国有企业承担外,随着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劣势的不断暴露,随着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的不断展现,民营企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为例,检验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道国法制化程度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但东道国民主化程度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根据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本文将总体样本分成四个子样本。研究进一步发现,东道国法制化程度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具有普遍使用性,但东道国民主化程度阻碍了我国民营企业以及流入自然资源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案例与实证调研资料基础上,论述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动因与本质动因。  相似文献   

5.
<正>纵观浙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规模快速扩张,杭州、宁波、嘉兴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方阵,民营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主体,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聚在制造业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大幅增强,对浙江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对外直接投资是浙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高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全球配置的重要途径。总结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名录的匹配数据,利用OP方法核算了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母国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和省域TF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母国制度环境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提升企业和省域TFP,向OECD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TFP的提升作用优于非OECD国家,研发加工型对外直接投资效果要优于其他;但在空间相关性上,省域TFP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效应,即TFP较强的省份对周围省份的TFP产生负向影响;母国制度环境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TFP;对外直接投资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TFP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无法提升国有企业的TFP。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与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必由之路.如何使民营企业采取合适的策略进行跨国兼并等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以壮大企业并获取利润,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民营企业如何规避经营风险、政治法律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民营企业的国家化道路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名录的匹配数据,利用OP方法核算了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母国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和省域TF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母国制度环境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提升企业和省域TFP,向OECD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TFP的提升作用优于非OECD国家,研发加工型对外直接投资效果要优于其他;但在空间相关性上,省域TFP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效应,即TFP较强的省份对周围省份的TFP产生负向影响;母国制度环境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TFP;对外直接投资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TFP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无法提升国有企业的TFP。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世界经济市场的变化,浙江民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困境,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还存在一些弊端以及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案将在本文中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各区位特点探讨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就浙江民企在对外直接投资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1、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要明确投资目的提高投资效益;2、加强与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3、调整省内的产业结构,开辟多元化投资市场;4、加快企业品牌建设,努力创造世界级品牌;5、切实重视对外直接投资人才的培养;6、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00~2010年海关出口数据和对外直接投资名录,在微观层面上识别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商品环节通过转让定价进行避税,侵蚀我国企业所得税税基。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出口贸易中正在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具体表现为,出口目的国税率每低于我国1%,关联交易价格会显著下降0.002%,半弹性为-0.002;(2)中国对外签署的双重征税协定对企业转让定价避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企业转让定价避税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国有企业相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说转让定价避税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2000~2010年海关出口数据和对外直接投资名录,在微观层面上识别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商品环节通过转让定价进行避税,侵蚀我国企业所得税税基。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出口贸易中正在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具体表现为,出口目的国税率每低于我国1%,关联交易价格会显著下降0.002%,半弹性为-0.002;(2)中国对外签署的双重征税协定对企业转让定价避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企业转让定价避税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国有企业相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说转让定价避税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江苏省制造业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层面数据,考察了企业生产率、融资约束等因素对企业对外投资决策的影响。论文发现生产率和融资约束都是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重要变量,相比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受融资约束的影响更加强烈;融资约束的影响会随着生产率水平而发生变化,企业的生产率越高,融资约束变量在企业对外投资决策中产生的影响越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生产率和融资约束只对企业是否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以及海外投资项目数量产生影响,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江苏省制造业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层面数据,考察了企业生产率、融资约束等因素对企业对外投资决策的影响。论文发现生产率和融资约束都是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重要变量,相比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受融资约束的影响更加强烈;融资约束的影响会随着生产率水平而发生变化,企业的生产率越高,融资约束变量在企业对外投资决策中产生的影响越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生产率和融资约束只对企业是否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以及海外投资项目数量产生影响,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以往研究中忽视的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性特征,利用上市企业关联交易数据库和企业年报获取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融资约束与对外直接投资二元边际间存在的复杂影响。多种模型的计量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二元边际呈现显著的制约效应,并且这种约束效应与融资约束强度存在正向关联,对于集约边际的负向影响均高于扩展边际;第二,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的二元边际影响存在显著的所有制差异,对民营企业的抑制效应尤为显著,但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并不存在负向影响,即金融压制体制以及银行信贷"所有制歧视"可能极大地阻碍了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第三,在不同对外投资类型中,生产型、研发型和资源型对外投资所产生的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约束对其ODI二元边际均呈现一定的抑制效应,尤其对于生产绿地型投资的约束效应最强。因此,对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消除银行贷款活动的"所有制"歧视,积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中国本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04~2014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会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银企关联和政府补贴可以缓解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抑制作用;企业规模越小、成立时间越短、债务水平和税负水平越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受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的抑制作用越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总部所在省份GDP较高时,其对外直接投资受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大。文章拓展了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相关研究,为更有效地发挥母国税收政策对企业"走出去"的促进作用以及增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与"倍差法"相结合的估计方法,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分别从总体层面、企业所有制层面、行业技术属性层面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层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后生产率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具有滞后作用,但作用不大;(2)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上,国有企业"走出去"的事后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明显:(3)高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提升绩效要优于低技术密集型企业;(4)"走出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到发达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已迈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与"倍差法"相结合的估计方法,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分别从总体层面、企业所有制层面、行业技术属性层面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层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后生产率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具有滞后作用,但作用不大;(2)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上,国有企业"走出去"的事后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明显:(3)高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提升绩效要优于低技术密集型企业;(4)"走出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到发达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已迈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能否做出正确的区位选择,与企业的国际生产布局息息相关。文章从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出发,重点分析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偏好,研究表明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主要受投资动因的影响,这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