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创一办"作为贵阳城市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贵阳市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应抓住"三创一办"的契机,创造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助推贵阳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乡镇》2009,(10):46-46
日前,深圳出台了《深圳市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确定用近两年时间,以“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的主题,通过市容环境整治和城市景观营造,全面提升深圳市容环境的整体水平。《行动计划》确定的五项工程中,景观节点绿化改造升级工程将使全市范围内黄土裸露现象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8月12日,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了,历时11天的大运会,吸引了15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7865名运动员和4042名随行人员来到深圳,参加大运会24个大项283个小项的比赛。这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之后举办的又一项国际性重大活动,这也是深圳第一次承办的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正如深圳大运会组委会所主张的"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实际上,深圳不仅向世界奉献了"不一样精彩"的大运会,而且开启了深圳未来30年的新起点新跨越。  相似文献   

4.
史斌  王玲 《北方经济》2013,(5):82-83
一、低碳旅游城市创建的背景分析 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业能级和质量水平,促使城市成为生态宜居、产品供给低碳化与体验环境畅爽的新型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的创建是推动呼和浩特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可以进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明形象和生态内涵.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将以打造"京津夏都"和"草原文化之都"为目标,全面启动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建设.这一目标的实现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产业规模扩大、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并以旅游业的品质提升为内涵,对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为呼和浩特市创建低碳旅游城市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王瑞祥  蒋利民 《中国报道》2013,(11):104-105
一届花事盛会的举办,带来的不仅仅是花卉产业的大跨越,更为一座城市的转型发展、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带来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6.
"你幸福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宁波市民的回答总是那么坚定:"幸福!"。宁波,这座曾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的城市,市民对她高度认同,充满自豪。这种归属感和幸福感是一种渗透于血液的乡土情结、洋溢于言表的文化理念,是提升城市文明、促进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城市文明作为"软实力"重要载体,是城市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7.
何军 《特区经济》2011,(4):22-25
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称号是迈向国际级"设计之都"的新起点。"设计之都"建设对于深圳第二产业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营销及实践科学发展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之都"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推动深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将创意理念和设计思维植根于城市的文化精神中,为建设"创意深圳.设计深圳",树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味,增进民生幸福,促进深圳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对深圳提出了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五大战略新定位。《意见》明确"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承担着"主阵地中的主阵地"作用。定位为"打造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9.
刘文俭 《走向世界》2009,(23):22-23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因此,在新一轮的创城活动中,全国有100多个城市都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青岛市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感受了文明城市给整个城市带来的拉动和提升,在新一轮创城活动中,"全民创城"成为整个城市的动人景观.  相似文献   

10.
郑毅 《特区经济》2006,210(7):64-65
2004年深圳已实现全面城市化,成为中国第一个无农村城市。建立经济特区25年来,深圳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深圳农村集体财产迅速增加。建立经济特区初,深圳农村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建立经济特区后,深圳的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引进外资兴办工业、发展商品农业和振兴第三产业,农村集体财产迅速增加,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邢莉 《特区经济》2006,(12):65-66
软件产业是深圳市的支柱产业,也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本文首先分析了深圳市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就深圳市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深圳市软件产业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广东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快,其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广州和深圳。目前该省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创意人才短缺,产业链条不长、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需要建设创意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加快创意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扶持、优先发展本土原创作品,建立创意产业协调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及实施国际化战略等。  相似文献   

13.
杜婷 《特区经济》2012,(1):24-25
"十二五"期间深圳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圳的金融改革创新必须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本文在分析深圳金融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为深圳十二五期间金融业的发展重点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一是加快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二是着力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三是加快构建风险投资体系;四是建设国际化的碳金融交易中心;五是以前海区开发为契机深化深港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4.
沈威 《特区经济》2010,(9):45-47
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原本是深圳市改善产业结构过于轻型化,增强深圳经济抗风险能力的重要着力点。然而精细化工对于深圳的重要作用远非如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型产业的培育都需要在精细化工的依托和配合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深圳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深圳特区成立28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曾面临各种争议和严峻的挑战。在国际性产业转移和中国新重化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国内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涌现出的一些热点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在吸引大规模投资的同时,其所对应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中国加入WTO后的全方位开放,深圳作为特区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取消,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面临如何创新与发展的问题。深圳现有的产业结构呈现轻型化的特点,存在重化工业的结构性缺失。深圳未来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应适度发展重化工业,即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吸取国内外不同地区发展重化工业的经验教训,结合深圳现有的实际条件,应着重发展精细化工、汽车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同时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作智能储备。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经济经过27年的发展,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是深圳经济跃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肖钢 《特区经济》2008,(6):46-47
我国的车险公估行业发源于深圳特区,目前发展迅速,但是,深圳乃至全国的公估行业都正面临法律地位的缺失、专业人才的匮乏以及日益偏离公正权威的社会形象等问题的困扰,致使车险公估业正逐步失去其核心价值,若不及时进行调整,未来不久将出现发展危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深圳金融服务外包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呈现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主、业务流程外包为辅的发展格局,外包领域逐步由非核心业务向核心业务渗透,业务增长潜力大,发展前景看好。面对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加快重组和转移,以及国内金融机构加快释放外包需求的机遇与挑战,深圳金融服务外包业应立足于发展专业金融服务外包战略,推动金融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深圳市金融服务外包协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制定深圳金融服务外包促进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刁彩虹 《特区经济》2010,(11):31-33
本文分析深圳服务业的演进阶段、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归纳了深圳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深圳的服务业发展与工业高度协同,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相比,在结构上以消费性服务为主体,高度依托房地产行业。深圳服务业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而向郊区扩散的趋势并不明显,不同类型的服务业的聚集地区有所差别。本文旨在为深圳服务业的发展定位及空间差异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新华 《特区经济》2007,226(11):36-37
经过20余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深圳工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围绕突破"四个难以为继"的资源环境紧约束困境,本文从产业结构升级、组织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集约利用四大策略取向,提出了深圳工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实施的十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