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集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为起点探寻了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产业集聚与城市化是相辅相成、互进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形成了城市且使城市化进程加速,另一方面城市的形成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聚。因此,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既要加快产业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又要搞好城市规划,充分考虑产业集聚的需要,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以实现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在我国持续已久,城市化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关注的焦点性问题,本文着重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产业集聚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即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而城市竞争力的提高会有力地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产业集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从全球范围看,竞争力强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往往都采取集聚的方式,与某个城市或地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对天津来说,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健康发展,是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区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必将有效加快我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婧 《发展》2006,(11):150-151
农业富余劳动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出“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与城市化实质上是同一过程的统一”的认识。只有把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解决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产业空间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二、第三产业区位的形成与集聚是城市化的本质性内容;城市化是产业空间集聚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其起促进作用.通过对区位商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可以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这一典型案例,提出了在新一轮产业集聚中将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空间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二、第三产业区住的形成与集聚是城市化的本质性内容;城市化是产业空间集聚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其起促进作用。通过对区位商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可以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这一典型案例,提出了在新一轮产业集聚中将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成为21世纪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共识.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也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相关性.目前,我国东部部分地区产业集聚现象日趋突显,产业集聚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巨大力量,并有效地推动了这些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文章主要对产业集聚的成因进行了说明,阐述了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作用,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既是一个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又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方式向城市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需要,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涿鹿县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不断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子,加快了城市化发展步伐,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从全球范围看,竞争力强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往往都采取集聚的方式,与某个城市或地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对天津来说,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健康发展,是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的关健环节,也是推动区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必将有效加快天津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产业集聚的概念及本质特征所谓产业集聚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特定产业的企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关联的企业;或其他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集中。从国内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城市化的水平是促进或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和一定规模,就要求城市的资源集聚作用进一步增强,生产要素进一步集中,否则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步伐,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在怎样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上,不少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应当多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周密  刘伟 《改革与战略》2010,26(3):122-125
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将能源消费量推向新高度的同时也促进了能源工业的发展,两者之间通过一定的路径和方式相互影响。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工业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与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相关性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层次明显偏低,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匹配,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新疆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尤其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劲,但新疆越来越"重"的工业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新疆城镇化进程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因此,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促进新疆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新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邹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3):86-89
文章在对城市化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农村产业组织参与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过程的分工,不仅能够形成农村产业组织参与城市化进程的收益,而且能够形成实施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的非农产业组织参与城市化进程的成本预期,并据此从分工维度建立了一个把土地流转内生于承载城市化进程的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过程的可持续城市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服务业。本文通过分析发现,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化前期的主要拉动力量是工业化,而城市化中后期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但与陕西省城市化相关性更大的是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因此,提高城市化进程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口。  相似文献   

15.
陈晓峰 《乡镇经济》2008,24(3):56-59
产业集群现象与正在实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互为交融、互促共进的强关联性。大量研究表明集聚式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空间发展的新模式。这种发展新模式的实质是通过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实现要素的空间集聚,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的集聚。文章从.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与耦合入手,立足于南通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进程的实际,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两者互动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何琦 《特区经济》2011,(11):235-237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制约海南工业发展的因素包括投资、研发以及交通设施等。海南应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借助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通过加强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提升工业后续发展能力,推进海洋工业、生物制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型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新疆财经》2014,(2):19-23,80
本文采用我国1985年-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和估计了我国保险业发展、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非寿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寿险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不显著;城市化水平、非寿险业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关系,而寿险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效应;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非寿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此,本文提出政府应加大对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均衡发展寿险业和非寿险业,重点支持县域和农村保险业的发展,拓宽保险业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途径;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非寿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骆方金 《特区经济》2007,226(11):209-210
桂林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工业布局分散;人口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相关性差;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桂林市应采取措施,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积极调整和优化乡镇企业布局;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的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协调发展;完善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增强农村城镇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以我国直辖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两个层面构建了城市化质量的指标体系。城市现代化包括城市经济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三个方面,城乡一体化则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状况来反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四个直辖市的城市化质量还比较低,必须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great regional disparities,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has had important impacts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is study, the drivers‐mechanisms‐effects (DME) model is built, which shows how element agglomeration, scale growth,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industry evolution drive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 to change dur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 econometric regression model 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is further construct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It is shown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element agglomeration and knowledge accumulation help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but with weak positive effect, while growing urban scal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have obvious negative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inverted‐U shape” (up first and then down) change in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during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obvious. It is critical that China concentrates on the transformations of both city development paths and urbanization models to reduc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as much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