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日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孟  张彬 《世界经济研究》2012,(1):51-56,88
为了研究中日间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和方法对1990~2009年两国钢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类测量发现,中日钢铁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波浪形增长,产业内贸易模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次,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对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在实证结论基础上文章提出重点应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市场集中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运用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2000~2007年中国的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别加以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从国家特征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进行跨时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不平衡是影响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国家特征因素,其中,经济规模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且显著性有增强趋势;外商直接投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减弱趋势;贸易不平衡与我国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都呈明显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另外,地理位置和政治文化因素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85—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得出影响服务贸易的三个因子:国内消费需求、宏观经济现状及预期、货物贸易及人力资本的拉动。在不同时期,三个因子的重要性不同。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应从市场规模和经济结构两方面入手,让其相互促进、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5.
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Grubel和Ramkishen产业内贸易指数考察了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并从中选取了市场结构、产品多样化、中美汽车贸易总额和中美汽车工业总产值四个因素,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各因素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因素对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均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以产品多样化程度最为显著,市场结构指数次之,这说明,中美两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是两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贸易一直推动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国农产品贸易所创造的利益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近几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增长很快,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文章主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对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出发,提出几点建议,从而实现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服务业吸引FDI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计量模型对中国服务业吸引FDI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促进我国服务业吸引FDI的有利因素是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地区法制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阻碍服务业吸引FDI的不利因素是政府对地方经济干预程度过深。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成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林琳 《世界经济研究》2005,105(2):39-43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国时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日趋活跃。本文从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入手,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跨国和跨产业的对比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Grubel-Lloyd计量法、GHM分解法评估1997~2008年以来中国与日本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日本总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各大类农产品及主要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特别是以低质量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中日间绝大多数农产品的贸易方式是产业间贸易.  相似文献   

10.
中日双边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88~2008年中日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日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日人均GDP差异、市场规模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日市场规模差异与中日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MIIT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探讨中日服务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得出中日间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结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呈现出显著的产业间贸易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磊 《亚太经济》2013,(2):92-97
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SITC一位数分类数据计算了中日和中美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中日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具有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而中美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相比中日的贸易系数较小,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表现出更多的产业间贸易特征。FDI和市场开放是促进中日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由于日美两国对华FDI的类型不同,日本对华FDI相比美国对华FDI更能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中国服务业FDI数据分析了服务贸易对中国服务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存在技术溢出,进而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澳大利亚制成品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澳正在进行的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磋商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初级产品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已成为共识,但双方在制成品上的贸易强度、互补程度等各个方面需要作一个全面的分析。本文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利用贸易强度指数、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双方的制成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双方制成品贸易较密切,存在相当大程度的互补性,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不过,双方的产业内贸易还需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发展的同时,缺陷亦显现出来。文章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状况、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和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作为自变量,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运用Eviews软件,文章得出如下结论自变量的四个指标均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显著影响。其中,货物贸易发展状况对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张金万 《特区经济》2014,(6):120-121
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中国省域的保险业发展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域的保险业发展差距显著,各省域保险业的发展主要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人均收入状况、教育水平和就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对保险业的发展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其中GDP,DPI,受教育水平对保险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物价水平及非国有企业职工数与国有企业职工人数比对保险业发展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未来几年,我国服务业中的服务贸易究竟会怎样发展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并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时,从正确的角度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蒙少东  何琳 《改革与战略》2012,28(11):114-118
中印两国在资源禀赋上具有相似性,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接近,然而对于中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多以指数分析为主,没有深入挖掘中印两国产业内贸易发生和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强弱.文章正是基于上述事实,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试图理清中印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基本脉络、原因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提升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水平,促进两国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军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66-69
就研究对象而言,国内学者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对贸易流量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双边贸易流量;二是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或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流量。而针对中国倡导并参加的上海合作组织内各成员国的贸易流量影响因素,并就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研究并不多。文章即利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比较上海合作组织内各成员国的主要影响因素变量的回归系数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特征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Greenaway和Milner细分法很好地刻画了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是评判一国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指标。通过梳理产业内贸易理论和研究文献,本文针对我国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提出了8个假设命题,并利用2001~2005年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人均收入差异、工业发展水平、国际直接投资和东亚生产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