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超 《价值工程》2019,38(6):22-25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对于新区的规划、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土地投入与产出、使用强度、结构布局、可持续利用度四个维度构建评雄安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可拓物元模型对雄安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认为,雄安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属于中等水平,土地集约利用并没有达到最优状态,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尚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据此,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概括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目标,并提出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原则,最后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浅议城市土地利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志辉  祝甲山 《城市问题》2002,(6):62-63,24
高效和集约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从分析城市土地集约高效化的内涵入手 ,重点从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建立了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率的基础性工作是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率评价。随着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用地矛盾日益凸显。通过构建PSR模型,选取湖北省1996-2011年数据,对湖北省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近十年土地利用集约度虽保持上升趋势,但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偏低,而且集约变化波动也较大;集约度省域分异和行政区域分异都比较严重;全省用地结构合理性较差。最后从行政制度管理、市场机制完善、土地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四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罗迈  张路 《中国房地产》2014,(10):41-47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是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率的基础性工作是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率评价。随着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用地矛盾日益凸显。通过构建PSR模型,选取湖北省1996-2011年数据,对湖北省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近十年土地利用集约度虽保持上升趋势,但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偏低,而且集约变化波动也较大;集约度省域分异和行政区域分异都比较严重;全省用地结构合理性较差。最后从行政制度管理、市场机制完善、土地政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四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政  苟仁芬 《价值工程》2010,29(16):143-143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首先阐述了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其次从其发展历史概述了国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并对国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评价、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刘才胜 《价值工程》2019,38(28):90-92
依据《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运用组合赋权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因子障碍度水平测算。研究表明:截至2017年底,研究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1.03分;土地利用强度障碍度为0.17,其后依次是土地利用程度、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用地结构状况、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分别为0.09、0.08、0.02、0.00。研究区用地效益水平良好,监管绩效突出;土地利用强度障碍因素是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供需矛盾尖锐,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土地的集约利用势在必行.而开发区作为当前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福建漳州金峰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和评价指标理想值的确定,并进行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的计算,得出其集约度综合分值较高和指标实现度差距较大,各种潜力挖掘量不一等结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究更加完善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实证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1)分区评价反映出中部起步区和典型企业所在区域集约水平较高,随着距中心区距离的增加集约水平逐渐降低的规律;(2)分区评价能够挖掘更大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3)对商业和住宅功能区采用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论:分区评价能够更具体、更直观、更贴切地反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究更加完善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实证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1)分区评价反映出中部起步区和典型企业所在区域集约水平较高,随着距中心区距离的增加集约水平逐渐降低的规律;(2)分区评价能够挖掘更大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3)对商业和住宅功能区采用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论:分区评价能够更具体、更直观、更贴切地反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宋成舜  汤进华  翟文侠 《价值工程》2011,30(24):111-112
城市商业用地评价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宁市市区2008年建设用地数据为依据,划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商业用地的典型宗地,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出各宗地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商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西部城镇稀疏地区的甘肃省近年来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入手,提出集约利用土地的总体评价体系和指标控制标准,分析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并对如何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唐新学 《价值工程》2010,29(21):230-230
简述了博乐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并分析如何做好土地集约程度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黄翠婷 《价值工程》2014,(18):176-177
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当前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为例,在数据调查研究基础上,在ArcGIS和遥感技术支撑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珠海市西部地区(包括金湾区和斗门区)被纳入珠海经济特区的范围,该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是关系到珠海市未来土地利用的空间潜力和综合效益的重要问题。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的指标体系,对珠海市西部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并以此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唐守英  雷国平 《活力》2010,(6):129-132
耕地集约化利用则是当前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和质量日益下降的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本文以黑龙江省逊克县为例。从投入强度、产出效果、利用程度3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域特征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空间上对2006年逊克县各乡镇耕地集约利用差异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逊克县在耕地集约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长,耕地非农化现象突出,农村劳动力将会逐步流向非农产业,导致耕地利用效率降低,同时由于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耕地资源数量和产出水平有明显降低,总体上各乡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为了进一步提高逊克县耕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必须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结构优化以及增加农业投入等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于企业层次建立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典型城市同一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三个地区该行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对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阶段、产业特征、人口密度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工业行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有着重要影响.据此,提出了提高工业行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