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粮食安全不仅涉及生产技术问题,也涉及生产激励问题,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就是激励生产者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基础.协调的利益关系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核心,粮食安全是土地制度安排的优先目标,粮食安全是土地资源分配的主要准则.  相似文献   

2.
罗必良 《改革》2013,(1):66-75
土地对农民具有重要的福利保障功能,这几乎是以往农地制度安排的基调。现实的难题是,一方面伴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土地保障功能的替代机制逐步形成,但并未有效促进农地的流转。因此,农民的土地"退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福利保障功能及其替代问题;"人动地不动"表达了农民对土地财产权利的诉求。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内核,应该从保障农民的土地福利功能转向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30年:回眸与瞻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了"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转"的新型农村土地制度创立和完善的历程。对农民自发制度创新与国家强力推行相结合的制度变迁方式,以及"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流转,保障收益权、尊重处分权"的制度变迁路径进行了较系统总结;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运行态势及其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多元产权模式和制度安排,实现并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道契制度是近代上海租界最基本的土地制度,名曰"租地"或"永租",实际上与租地制度根本不同,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土地私有产权登记制度。本文主要系统利用30卷《上海道契,1847—1911》影印件资料,对道契制度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并把道契制度与中国传统土地私有制度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其优势和弊端。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党的领导,而且还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安排。这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以人为本"的制度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目标,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制度内容。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已经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制度,允许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中央提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保持稳定.同时,在坚持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前提下,允许农户在承包期内采用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实质是"稳",而土地流转则强调的是"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会不会阻碍土地的流转,这个疑问还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实际上,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与土地流转并不矛盾,"稳"与"动"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文 《开放导报》2003,(6):42-43
农地制度安排的现实根源述要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将农村土地的"所有"与"使用"在集体所有制的形式下高度统一起来,曾经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一切土地资源的配置均由国家根据计划来控制,不需要明确土地产权,更谈不上土地权力的流转.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同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尤为重要.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已是必然趋势.土地流转问题成为现阶段研究和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点.文章首先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分析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现状及流转的制约因素,探讨促进和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别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网点设置与人员配备制度以及具体的融资制度安排逐一进行了历史回顾。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是一种典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结果却没有达到政府的预期目标;受初始产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也没有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0.
要走向"民富优先"、"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必须从制度入手,深化体制改革,通过对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基础制度重新设计,搞好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梅  纪流河 《改革与战略》2012,28(1):92-94,98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2.
蔡娟 《改革与战略》2014,(11):108-11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正面临着诸多困境,由此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基本国情与城镇化土地扩张的矛盾、土地利用各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以及现行土地制度的内在缺陷是困境与负面影响的生成因素。化解困境的路径选择需要进行全面统筹,即明确我国要走紧凑城市化道路,要协调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而消除城乡二元壁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则是其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的金融制度创新及其角色担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土地金融创新具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有单一土地银行制、多头土地银行制、农村土地合作社+内置金融+外置金融、农村土地合作社+股份质押四种形式可供选择。而城市土地金融制度创新多以城市土地储备中心为基础展开,包括城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债券、土地储备中心+土地信托、城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基金、土地银行四种。同时,土地金融制度创新还需实现土地金融与其他金融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李佳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19-122
从国家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援用委托-代理理论来说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以隐蔽的形态存在,是国家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之间非正式契约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农村集体是产权主体,国家是产权代理主体。这种特殊的产权代理关系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国家权力意志对农村土地产权的渗入,产权代理制形成机理在于产权形式的特殊和产权主体的弱势。由于产生环境和演进路径的特殊性,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有着区别于规范代理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的户籍制度改革在准入条件和土地制度上有创新和突破。推动了土地的规模流转和城镇化。但是同时也存在法律上的困境和一些其他问题。本文对这些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曦  李冬梅 《特区经济》2007,219(4):140-142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还不适应这一要求。尤其是在供给机制方面存在着成本分摊机制的缺失、制度外筹资机制的缺失、决策机制的缺失、监督机制的缺失等问题,本文从融资机制、成本分摊机制、表达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的创新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vides new evidence on the actual and intended migration patterns of permanent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 based on local field surveys conducted from 2006–2015. The actual permanent migration pattern shows a home province dominance. The pattern of permanent migration intentions indicates a simultaneous consideration for both city location and city scale. Interest in large cities is limited to large cities within the home province. Using survey questions that present hypothetical policy scenarios, rural residents' responses to the relaxation of urban hukou restrictions and the rural land rights institution are examined. The responses reveal a reluctance to engage in inter-provincial permanent migration if hukou restrictions are eliminated in all Chinese cities. A survey-based choice experiment reveals that removing the condition of rural land rights on rural hukou status can induce within-province permanent migration, but it is not impactful in facilitating permanent,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If the playing field of hukou entry is leveled for all skill levels and rural land rights are guaranteed unconditionally, then at low values of years of schooling, an additional year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intention to engage in permanent,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后土地保障功能如何存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南洁 《乡镇经济》2008,24(3):28-31
土地保障是农村传统的保障方式,长期以来,在农村社会保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由于缺乏正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农民工及农业劳动者社会保障形势严峻。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还不具备建立全面社会保障的现实基础,农民社会保障还不能完全脱离土地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中国转型期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因此,文章将土地流转与土地保障功能存续联合构架,针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农村务农人口三大群体,通过土地流转补偿方式的设计实现土地保障功能的存续。  相似文献   

19.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居的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众多因素中,不容忽视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内因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居的思路,在建立全民最低生存保障基础上,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促进农村人口迁移。并大胆提出采用“国家购买集体土地使用权”和“以土地使用权换养老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冯永泰 《特区经济》2011,(1):177-179
改革开放以来,农地制度变革主要经历了探索形成、稳定深化和制度化系统化三个阶段。农地制度改革成功的经验在于必须把握正确的改革路向,坚持遵循客观规律与尊重主体意愿相结合的原则,运用渐进式的改革策略。农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必须坚持农地集体所有,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探索多种经营方式;并逐步解决农地责任过载问题,为农地制度改革提供保障;变革的重心将从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转向农村建设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