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内涵、我国现阶段计划经济的特点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质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计划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李震中等同志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里,产生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有必要也有可能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国民经济计划的程度也就越高。相反,如果公有制遭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北京的一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开了一次座谈会,就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交换了意见。座谈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到会同志首先谈到,我国经济学界从1953年开始,广泛地讨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这个讨论在1956—1957年间进行得十分热烈;在这个期间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和若干专著。当时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范围,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流通的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与计划经济的关系,价值规律对个人消费品的流通起怎样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一、计划与市场的同一性问题计划与市场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里说的计划与市场是运行机制意义上的)。几十年来,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无数次的讨论,发表了许多意见。人们大都将二者作为两个独立的实体来考察它们的关系,也就是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纯粹的计划经济模式,也存在着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实践者的任务似乎就在于如何对二者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当前国民经济调整和改革的大方向,也关系到四化建设的进程。我们试图就此发表一点浅见。 一、社会主义必须实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组织生产和管理经济,一言以蔽之,就是“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相似文献   

5.
刘愿 《经济学(季刊)》2010,(3):1177-1188
针对杨涛和范子英提出的评论意见,本文再次澄清以下问题:森的食物获取权理论是否适用于计划经济下的饥荒分析,"大跃进"运动中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高积累是否减少了农民口粮消费,大饥荒成因实证研究中的计量问题.最后,本文提出,发展一个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饥荒理论,是深入理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饥荒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刘愿 《经济学》2010,9(2):1177-1188
针对杨涛和范子英提出的评论意见,本文再次澄清以下问题:森的食物获取权理论是否适用于计划经济下的饥荒分析,"大跃进"运动中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高积累是否减少了农民口粮消费,大饥荒成因实证研究中的计量问题。最后,本文提出,发展一个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饥荒理论,是深入理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饥荒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和市场机制问题,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拟从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方面提出一些初浅看法,和同志们商讨。价值规律调节和有计划调节我国经济学界对于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关系的探讨,始于五十年代。当时就有这样的观点:“计划经济是受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支配的,它不受价值规律支配,相反地还要约束价值规律,降低价值规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只是因为国家直接计划不能包罗一切,  相似文献   

8.
金融结构良性化对经济运行正效应分析杨拥军,杨效东新旧体制转轨时期金融结构与经济运行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所要建立的金融结构与经济运行关系与改革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产品经济模式下的金融结构与经济运行的关系有着根本的不同,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产品...  相似文献   

9.
一、计划价格的调整与供需关系 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实现计划经济的调节手段是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统一。相应地,社会主义的价格也有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市场议价。计划价格是社会主义价格的基本形式,它的存在,不仅是实现计划经济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沈水根同志在一九八二年《金融研究》第一期发表了《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及其与财政的分工关系》的论文,作者对财政与银行的分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模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国家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主要由银行来承担,财政可以退出生产建设领域”,银行的调节作用是“真正实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有效形式”,并提出了由银行“完全承担起统一管理和分配全国建设资金的”经济模式。现就沈水根同志提出的观点,谈谈如下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要研究商品生产与计划经济的关系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二者是统一的,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没有现成的答案。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将实行产品生产的计划经济。列宁总结  相似文献   

12.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关系是经济理论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中国情况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结合程度、方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问题的讨论,不仅涉及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且是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过去几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取得了如下的进展:第一,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规律与价值规律、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经过讨论,一般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这几对事物相互问既存在矛盾,又可以互相结合。第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关系只存在于不同形式的所有制之间,不存在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后者只保留商品关系的外壳;价值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只起影响作用,不起调节作用。经过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认识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机制问题的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一是公有制关系与商品货币关系的兼容性问题,这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过多年经济改革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人们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重大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计划与市场作为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论断,彻底摆脱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的思想束缚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完全符合现代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然而,从目前的实践看,不能不使人忧心重生。不少地方对市场经济的实践还带有盲目性;有的地方行政办市场、权力渗透较为严重;还有的地方领导凭主观意志办事,赶浪头,求时髦,喜欢一哄而起。下面谈几点意见。一、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这是当前经济学界需要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多数同志是从商品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进行分析,将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密切联系,进而说明是有计划的商  相似文献   

17.
<正> 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讲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时指出。“在坚持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国家在制定计划时也要充分考虑和运用价值规律”。陈云同志在今年春节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最近他还强调指出,国家建设必须是全国一盘棋。所有这些论述,特别是陈云同志所  相似文献   

18.
一、必须改革现行的计划体制。 我们实行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就在于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按照社会生产的客观要求,自觉地安排各种比例关系,对社会生  相似文献   

19.
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一重要原则的看法很不一致,还有较大的分岐,需要深入研讨。这里,我们也来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一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以计划经济为主,这是坚定不移的。大家都知道,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不仅有必要而且有现实的可能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社会化,使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  相似文献   

20.
<正> 社会主义是产品经济还是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这是长期困扰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难题。正是这个难题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解决,使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不仅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连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存在都发生了问题。苏东的剧变和解体就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历史向社会主义国家尖锐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要社会主义,就必须改革传统的经济体制,要保留传统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就将被历史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