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教师个人渐进积淀的过程,需要教师个人的必备品质有:热爱教育事业、良好的教学修养、深厚的心理品质、继承与创新统一、执着追求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学习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显在的,教师在课堂上容易发现且较容易调控;社会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较为深远的。科学知识可以重新学习,而良好的人格却很难学习。传统的教育观只重视显在的影响,而忽视了潜在的影响,教书育心,就是要求通过外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外语教学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代翠 《中国市场》2013,(46):225-226
职业学校教师担负着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等重要责任。职业学校教师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胜任职业学校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培养出更加合格的新世纪接班人。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今后的发展趋向会越来越重视职业学校教师个性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姚春艳 《商》2012,(22):166-166
活动理念:自信是人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心理素质。青少年正处于认识自我与自我肯定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自我整合",否则将面临"自我角色混乱"的危机。初中阶段,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这个阶段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自我"为中心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应该协助他们正确认识现实中的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自我评价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是实施教师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就是自我评价的过程,同时,自我评价时应检验教学过程中隐含的教学假设,要勇于质疑"专业的常规",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专业技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曾经参加市里一个会议,会上,听到这么一则信息,市里要选拔培养一批女干部,采取各基层单位推荐优秀人选,安排下基层锻炼后再委以重任的办法。可一些被列入考核的对象一听自己榜上有名,纷纷到市委恳求去掉自己的名字。原因是怕抛头露面,只求上好班,管好家。不由深感提高女职工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人们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人们的思想、思维气质、性格、情感、意志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人的成才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而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则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要在知识经济大潮中成功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素质,尤其是创业,心理品质.本文以常州纺院"百草根"商贸集市创业实践教育为例谈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肯定教师在高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要确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关注教师的需要;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9.
李小花 《中国市场》2012,(18):99-100
培养预备警官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是公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本文从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培养公安院校学员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并就如何在公安英语教学中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出了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肯定教师在高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要确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关注教师的需要;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利平  张华 《中国报业》2012,(10):227-228
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换角色。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以研究者身份在教育理论与学术知识领域内,同时,要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在教育改革中,教师要主动调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行为,积极完成角色定位,由被动转为主动,努力成为学科的主人及教育专家,从而适应教育规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残障人士是社会的一种特殊群体,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高校要禀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残障大学生的成长,充分开发潜能,促进健康的人格的发展,提高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要真正把探究式教学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老师不但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还要控制好教学过程;老师不但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形成师生间高度的信任感,而且要积极地激发激发学生的学〉-7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猜想,推理归纳,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本文作者提出积极的学习和教学状态是课堂效果成败的关键,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进行思考,就会体验到惊奇、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这一点是探究式教学中很为关键的一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的专业课程,是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增强自我调节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生只有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才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并维系和谐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同时亲社会行为还贯穿于个体心理品质发展的过程之中,对个体健康发展及社会适应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热点事件"钓鱼执法"出发,评述了其对公众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使其执法行为对公众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免对整个社会环境造成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精神。于是,加强学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已成为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追求目标。本文就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合作学习中应该加强的手段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领导者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带领职工群众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领导者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断优化自身的领导方法与经营谋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夯实自身管理行为的基础,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职学校要想与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相适应,就必须要保证教师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中职学校发展改革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探究了实现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目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面大旗。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重,在这种形式下,把学生培养成会思考的人,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在认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是很有必要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运用心理渗透策略,上好科学课,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协作精神、创造力、意志力等方面的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虽然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出已经很久了,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处于绝对主导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教师的话没有错的,学生的作业本上是千篇一律的所谓标准答案,这样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协作精神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自己一样,也是通过课堂上的实验、学习而得到了各种知识,而不是一个什么都懂的人,上课只是为了把知识“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师...  相似文献   

20.
黄郁南  肖晖 《商场现代化》2005,(11Z):284-284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肯定教师在高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要确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关注教师的需要;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