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基地的质量直接影响工民建筑施工的水平和质量,它的检测与改造关系到整个建筑施工的成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的地基地也千差万别,在工民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十分准确、认真的识别不良地基地,同时还应该根据地基地的基本状况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这样才能为后来的施工环节打好基础。该论文就工民建施工中不良地基地改造技术--置换改造技术、夯实改造技术、预压改造技术、挤密法改造技术、加筋加固改造技术等的特点、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建筑防水一直是工民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方一直为之困扰的一个难点。工民建筑中的渗漏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是普遍出现的,也是用户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渗漏在以后的使用中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改造工民建筑中的防水防渗一直是施工方的重中之重。笔者对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了解,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工民建逐渐发展,随着社会及人类日益增加的需求,工民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的建设。在工民建施工中,一些不良地基土成为施工中常见的状况,影响工民建地基的质量,给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及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工民建中,必须严格重视地基土的质量,并对不良地基土对于地基的危害,加以改良。从基础解决地基的问题,不仅保证地基的稳固,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增加建筑使用年限,从促进工民建的发展。文章根据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的对于地基土的勘探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各个类型的地基土对于地基的影响,并根据探讨,研究了不良地基土的改造措施,给予工民建施工一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经常会面临不良地基的问题。不良地基基础处理质量的好坏会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工程质量,保证水利水电运行的安全和可靠,就必须对不良地基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文章首先就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然后提出了几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地基施工要对实际建筑地质和地势特点进行仔细分析,才能采取相应施工技术进行地基施工。相对的,地基构造特点不同也会使地基施工方法有所差异,为了了解地基结构的承受强度和承载力,就要事先对地基进行检测,确保在上层建筑施工时能够满足其承载力要求,保障建筑整体的稳定性,所以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是建筑施工的基础要求。但是,地基基础检测会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因此,对地基基础检测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主要通过在地基基础检测中如何运用低应变法进行施工,做出一个深度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对从事相关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工民建筑施工中的墙体问题作为工民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的一种常见问题,被广大用户所普遍关注。同时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对企业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工民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时要对工程墙体质量问题这一常见的质量问题,加强管理,努力通过提高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墙体质量,提高工民建筑施工的总体质量。针对工民建筑施工当中常见的墙体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减少墙体质量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洁 《民营科技》2010,(5):232-232
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以细颗粒为主的近代沉积物。其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栽力低、渗透性小。是一种呈软塑状态的饱和粘性土。软土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此,在建筑基础施工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性。作为处理软土地基手段之一的深层粉体搅拌桩,在我国土建工程中已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工民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工民建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混凝土施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本文针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几点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静压管桩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施工中一种常用的实用性较强的地基处理方式,但是该施工技术产生的挤土效应会为施工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对静压管桩施工中所产生的挤土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种能够预防或者降低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毛凤光 《民营科技》2013,(10):144-144
我国为了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加大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尤其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社会整体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行业技术的提高。但是由于人为、材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工民建筑工程中不乏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渗漏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房屋墙体、屋面以及门窗等方面,不仅影响用户的安全使用,同时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而提高工民建筑中防渗漏技术,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高质量,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达到效益的最大化。现通过对造成建筑施工中引起渗漏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建筑施工中如何加强防渗漏技术的应用,从而保障施工整体的高质量,为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孙天和 《民营科技》2014,(3):141-141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的高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给地基土的处理方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不良地基如果没有处理好的话就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现关于不良地基的几种改造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膨胀土地基具有一定的膨胀势能,容易造成良好地基的假象,如果没有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对膨胀土地基进行认真的分析,就会给建筑施工和建筑物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对膨胀土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基于此,本文对多层建筑中膨胀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贾彦武 《价值工程》2010,29(4):228-228
在长期的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见软弱不良的地基。这种地基会导致建筑物沉降量过大,沉降时间过久且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不良软弱地基的加固和处理,以避免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保证工程质量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王勇 《价值工程》2021,40(2):158-159
地基处理技术是近年来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一种较常见的施工处理技术,多见于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环节。通过以往的房屋建筑经验,如果直接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施工,地基区域软土很容易会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所以,在针对这一部分软土区域的施工环节,需要针对拟施工的地基软土区域进行处理,提升其软土的稳定性。到目前,地基处理技术已经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这一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如何针对这一技术的不足予以完善,以此提升地基处理技术对房屋建筑质量的积极影响,成为了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建鑫 《民营科技》2013,(4):250-250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工艺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该文就工民建筑施工中的创新技术展开系统分析,以应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工民建筑工程发展十分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住房需求。但是,工民建筑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质量问题。文章对工民建筑工程中的渗漏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渗漏技术。  相似文献   

17.
张良 《民营科技》2008,(9):178-178
软土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由于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和透水性很小等特性,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在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处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从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与设计方面做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朱党生 《价值工程》2014,(25):150-151
软弱层如果划分不准确或者是处理不当,会对建筑物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建筑物的开裂、倾斜,严重的也会造成建筑物倒塌,因此,对软弱层的划分和对软弱地基的处理,加强其承载能力、降低软土沉降量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工民建筑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性,使得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确实执行,是现阶段行业与政府有关单位最重要的课题。在此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我国现有工民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得失,研究进一步改善的策略和建议,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是常遇见的问题,软土地基是地基承载力达不到其上面的构造物要求的承载力,或虽在构造物施工时能达到要求,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地基失稳,造成构造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以致彻底破坏构造物的不良地基.若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路面开裂、桥头错台等问题,过量沉陷还会导致公路严重破坏或不能使用.本文通过分析软土地基的特点,针对软土地基处理的常用技术及施工、评价工作要点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将来的施工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