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卫汉青 《中关村》2008,(11):9-9
中关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纵然有百种解读,一言以蔽之日:“创新文化引领中关村前进”!我们高兴地向读者报告,在北京市文联、中关村管委会、中共海淀区委和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艺术中关村”博览会即将面世。“艺术中关村”,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形象地展示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艺术地反映中关村开拓创新20年的发展道路,热情地描绘中关村的精神风貌。“艺术中关村”是为实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企业与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而打造的一场别开生面、卓尔不群的艺术博览会。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9,(9):9-9
“2009艺术中关村国际博览会”,是在祖国60华诞的前夕,我们奉献给广大观众的文化盛宴。时光稍纵即逝,艺术经久不衰。展馆中琳琅满目又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无不蕴含中关村的创新精神。“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李春晓 《中关村》2006,(11):63-63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项已被应用于200多项工程,每年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几十亿元的科研成果,在问世39年后的今天,仍然没能得到官方权威认定和推广。”这就是耄耋之年的黄土研究专家焦五一先生提出的“弦线模量”理论。虽然“弦线模量”理论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可是在工程应用领域却得到不断验证,引起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多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对“弦线模量”成功应用的事例报道高达百余次;并称之为“我国建筑工程设计上的一大突破”。国家科委编撰的《中国科技成果大全》也将其认定为“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弦线模量”…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3,(5)
潘震宙(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由安东尼·葛姆雷先生主导的上地雕塑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我感到很高兴很荣幸。安东尼是国际瞩目的艺术家,在过去的20多年问,他一直站在西方人体雕塑艺术前沿,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自1989年以来,他开始创作“上地”,把他的艺术活动推广到世界各国去,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表达有关艺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它的制作过程把艺术从自我表达的形式扩展成集体的意识,并在艺术活动中集中了创造性和挑战性,影响巨大,发人深思,将引发激烈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5.
张越 《中关村》2014,(4):108-111
2013年1月初至2月末,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轮番上演了一场主题为“活着”的姜耀南先生水墨人物画展。《村郊牧牛图》《苞谷地》《家园》《乡村小贩》等作品,以最朴实的画面和最动人的笔触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鄂西一代的乡村生活景象。这些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作品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方一一展现,与繁华的都市背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6.
马文良 《中关村》2006,(12):58-61
2006年11月11日中午,清华科技园阳光厅欢声笑语、嘉宾云集,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宾朋共同举杯,向李政道先生祝贺80岁寿辰。在《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声中,李政道先生亲手切开了生日蛋糕,百余名参加宴会的中外嘉宾共同为他送上生日祝福。元朝著名词人关汉卿曾填词《不服老》,如今这个词用在李先生身上绝非溢美之词,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李先生不停向周围熟悉或者陌生的宾客称谢,气氛在与会嘉宾的掌声中一次次被推向高潮。这个秋日午后,有一个盛大的节日,主人公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星喜捧“贺礼”已经80岁高…  相似文献   

7.
冯婷婷 《中关村》2009,(9):112-113
作为“2009艺术中关村国际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二,首届中国艺术十杰邀请展“艺术·空间·人”将于9月8日起在中间艺术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览。中间建筑是个充分结合商业开发和艺术创作的机构;中间艺术馆是以文化产业为先导的艺术聚集区。  相似文献   

8.
张越 《中关村》2014,(5):94-97
2014年4月2日,第七个世界自闭症日到来。与此同时,由中间美术馆主办的第七届“天真者的艺术”展览也如约而至。  相似文献   

9.
关纯  李春晓 《中关村》2006,(6):66-66
日前,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访问厦门大学时,兴致所来,挥毫题字——“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殊不料,主持仪式的厦大副校长潘世墨先生,当场把“黉(hong上声,学府之意)宫”念成了“黄宫”,莘莘学子尴尬,令人汗颜。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热播期间,余秋雨教授点评时,把“仁者乐山”的“乐”(yao去声,喜爱之意)误读成乐(le去声)音。孔子《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对文科学生来讲应是常识性的问题。据说有数万名观众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及时、严肃”也是热情地指出余教授的“误读”之错。至于余秋雨先生能否“买账”不得而知,姑…  相似文献   

10.
苟攀  张炬 《中关村》2024,(3):116-117
<正>乡村文化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艺术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可以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助力。本文以艺术职业教育为主线,探讨“在地”实践策略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模式和作用,进而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和建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社会各界陆续开始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去,一批批艺术从业者也从城市走向乡村,其在帮助构建乡村文化、带活乡村经济等方面成绩斐然。艺术职业院校作为专门培养艺术应用型人才的阵地,  相似文献   

11.
吴炜 《中关村》2012,(1):95-99,94
这是一个既封闭而又众声喧哗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爆炸性的新闻、小道消息、暧昧的图片以及商业性的炒作。艺术似乎离我们有点远了。而提到艺术,似乎也总是让人把它和拍卖会联系在一起,“天价”、“估值”、“赝品”仿佛成了热门词汇,不知道从几时起,笔者已经渐渐疏远了当代油画作品。而由于某种机缘,接触到徐唯辛的油画,又重新体会了内心被“撞击”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2013,(8):103-103
"青少年营地"是国际流行的一种青少年教育形式,通过组织一系列互动性极强的主题活动,使参与者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基于这样的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中华世纪坛整合多年活动经验与优质资源,联手国内知名少儿艺术教育机构和专家,共同推出了国内首个以艺术为主题的暑期少儿营地活动——"中华世纪坛艺术大家营"。中华世纪坛艺术大家营"开拔"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2008,(12):12-12
据《南方都市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做客中山大学“南方论坛”,大放厥词,“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是垃圾”。“企业倒闭潮和金融危机没啥关系,人民币升值、外汇管制、新《劳动合同法》颁布才是祸首”!“金融风暴只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谈到借鉴国外经验时,张先生疾言厉色,“中国好的制度都是自己发明的,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听到“建筑呼唤艺术”的说法。告诉我这一说法的人士长期在北京居住、工作,他说不止他一个人持那样的诉求,显然,这与他们对北京城市迅猛增加的新建筑不甚满意有关。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的城市建筑就越来越注意功能性与  相似文献   

15.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7,(5):110-113
在历代尤其是当今的“儒学热”中,最受青睐的莫过于辑录孔子言行、被尊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儒学的兴衰。划出了中华民族社会进步的痕迹。宣传解读《论语》的著作,汗牛充栋。一介书生。皓首穷经。也不过是管窥之见。在这次“尊孔”的热浪中,我重新拜读了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中关于儒家学说的论述,以及鲁迅先生对“儒学”的尖刻批判;日前又聆听了“高官”“学者”一肩挑的许嘉璐先生关于“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的讲演……。“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感慨万端,受益匪浅;边读,边思,边记,写下些许读书感言之类的文字,算作“学习札记”罢。  相似文献   

16.
付丙丁 《中关村》2012,(1):47-47
去年岁末,曾在《中关村》杂志上读到一篇《“丁磊养猪”“老柳种菜”——贵在创意》的文字,说柳传志先生是造电脑的“知识英雄”,毅然投巨资去“种菜”,这正是企业家创新思维“联想”的结果;并赞扬“老柳种菜”意谓一种投资趋势,体现出企业“大佬”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7.
关纯 《中关村》2005,(9):68-68
去年的金秋时节,当“郎顾风波”被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压制得几欲缄默之时,《中关村》杂志借用胡适先生的名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题,发表了“郎顾之争”感言的文字。言论力挺郎教授的学者风范和追求真理、伸张正义的治学精神;同时对某些“主流经济学家”依势压人的学霸作风,“辱骂和恐吓”的卑劣手法,视“传媒妖魔化”的偏激情绪,漠视民众“知情权”和“话语权”的傲慢……予以批评。  相似文献   

18.
关纯 《中关村》2004,(9):65-65
读吴小如先生的《关于“博导”》(《中华读书报》),茅塞顿开。一位多产的“博导”可以同时带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博士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其“成果”之丰硕,连“大跃进”时代的速效“扫盲”也望而却步,自愧弗如。恕我直言,这种老母鸡生蛋似的“博导”,称之为“误导”——误人子弟——更贴切。由“博导”让我联想到“顾问”。“顾问”的“原创”是不错的。我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浩劫,为促使新人尽早主事,又考虑他们一时缺乏经验,于是一些单位设立“顾问”一职,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顾问”者,实际上就是在某方面有专门知识或经验,可供他…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具有“雅虎酋长”雅号的杨致远先生,可以说是遵循古训的楷模。据说,当今世界的 IT行当中,有三位“掌门人”是没有上完大学就跑出来办公司的,竟然成了亿万富翁,除了盖茨和戴尔,就是杨致远了。不过,我们对杨致远的仰慕,则是 YAHOO网站世人皆知有口皆碑的功能——手指一点,超强的搜索能力;转瞬之间,轻松地取得资料。如此神奇,如此完美,是杨致远和他的合作伙伴们聪明才智和  相似文献   

20.
慕鲁  李春晓 《中关村》2007,(3):58-58
“戌狗”年岁中,有过一场热闹非凡的“论争”,让人至今不忘。据说全世界有130多万华人(当然是有文化的读书人),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评出了10位“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鲁迅先生忝列其中。有趣的是国人中的一些“国学名流”对鲁迅先生的入选,很是不以为然,其根据则是鲁迅先生“既不读‘经’,又不研‘史’”,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