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以表彰他在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领域所取得的卓越贡献。克鲁格曼的理论贡献是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这两个角度提出了国际贸易新理论。为解释当前的国际贸易问题提供了更为精确、更有说服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动态资讯     
<正>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他的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3.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运输成本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其开创性的研究使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这两个曾经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学分支融合到一起,成为新贸易理论发展的先导;作为创始人,他还将新经济地理学融入了主流经济学。此外,克鲁格曼还与几位合作者打通了新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区经济学传统研究之间的通道,并对国际货币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183;克鲁格曼以擅长建立经济模型著名,他在新地理经济学方面的贡献在于他很好地解决了主流经济学因建模问题而忽视了的地理因素。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从经济学角度看,  相似文献   

5.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7  
由克鲁格曼挑起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也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热烈讨论。国内许多研究试图沿用克鲁格曼的立论所依据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方法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以此判断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对关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进行深入考察有助于对中国有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本文力求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对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发展和理论基础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经验的回顾,来论证克鲁格曼当年挑起这场争论的出发点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文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存在误解,在经济学理论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我们不应该以克鲁格曼的方法和立论为依据,继续宣传与此有关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文在对克鲁格曼挑起的这场争论的回顾中,总结了几点对中国未来发展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本市场的合作与政府监管的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不仅由于他具有独特性的新贸易理论,还因为他对经济危机嗅觉敏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克鲁格曼批评东南亚  相似文献   

7.
保罗.克鲁格曼之所以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研究。通过揭示规模经济对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他的观点为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保罗&#183;克鲁格曼摘取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高度评价他“在现代贸易模式上所作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在国际经济学界,他创立的“新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倡导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学说早已为人周知。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的过程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为美国政府迫使人民币升值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不仅用美国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对克鲁格曼的观点进行了评析,更用克鲁格曼本人曾经阐述过的汇率观点对克鲁格曼进行了驳斥,同时,也从汇率的基本原理、汇率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和货币(纸币)的价值等方面发表了作者对克鲁格曼观点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0.
保罗.克鲁格曼在经济学的诸多领域,特别是国际经济学领域开展了开创性研究,他因此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章将对他的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汇率目标区理论、货币危机理论及其他理论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以期全面剖析他对经济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以下研究增强克鲁格曼模型的应用性 :( 1 )对克鲁格曼模型“假设”进行分析和重新解释 ;( 2 )引申“分隔模型” ,获得一个更有解释力的城市演化对偶涡流理念 ;( 3 )移植泰勃特理论 ,弥补克鲁格曼模型缺漏的区位固有因素影响分析。然后 ,用对克鲁格曼模型的新理解 ,来分析一个我国典型的多中心城市———泉州地区城市———的演化过程。在分析过程中又对克鲁格曼模型的自组织原理扩展改进 ,实证克鲁格曼模型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2.
克鲁格曼“地理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鲁格曼的“地理经济学”思想建立在他对新贸易理论及区位、收益递增及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其主要目标是将地理带回经济分析。本文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述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不仅由于他具有独特性的新贸易理论,还因为他对经济危机嗅觉敏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克鲁格曼批评东南亚国家采取的固定汇率政策以及泰国的经济政策。1998年在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之前,他批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投资者基于固定汇率的盈利方式。  相似文献   

14.
我们认为,《中心—外围模型的错误和再求解》一文的作者没有能认识到克鲁格曼CP模型所赖以存在的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传统和技巧,从而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CP模型的错误质疑;作者采用角点均衡求解方法对CP模型进行再求解值得尝试,但这样处理的后果是使得克鲁格曼CP模型中所刻画的空间经济结构的演化机制变得模糊和不清晰。特别的,作者在很多方面没有能把握住CP模型的本意而产生的误解,以及套用现实情境来对理想化的模型进行吹毛求疵的批评,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尽管克鲁格曼CP模型确有不尽完善之处,但我们更应看到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贡献,从而沿着正确的方向去丰富和发展新经济地理学。  相似文献   

15.
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保罗·罗默的工作对经济学领域来说是如此重要,因而只有39岁罗默已为赢得诺贝尔奖打下了基础。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称罗默“可以被认为是80年代最有影响的理论家。《经济学家》杂志曾指出,在未来的岁月里,“罗默先生的方法很可能构成主流思想的基础。”保罗·罗默建树了什么业绩呢?他把经济学界大大地震动了。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作为"天才"而自负的国际贸易学家、"新一代经济大师",因其对"东亚奇迹"、"中国模式"的不以为然,特别是对中国开放经济、外贸发展的种种极端言论和尖酸的指责,而饱受国内经济学界的批评和围剿,"毒舌"克鲁格曼的观点似乎对我们一文不值。  相似文献   

17.
对克鲁格曼的列宁贸易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克鲁格曼误解了列宁理论的核心思想。这种误解源于资本收益递增的技术假定。列宁的不平衡性发展理论可以在资本收益递减的假定条件下对现实作出较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王雅慧 《当代经济》2016,(15):94-95
说话者可运用隐喻传递意识形态而不露声色地影响受众.本文对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所做经济评论进行批评隐喻分析.研究发现克鲁格曼基于个人公信力,揭露经济话语中存在许多早已被证实是谬论的经济观点,不断改头换面影响着缺乏专业知识的公众,以赢得竞选支持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9.
原编者按:保罗·克鲁格曼,著名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于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其后在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他的母校执教。1982—1983年任职于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1991年获得全美经济学会颁发的著名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相似文献   

20.
人物     
《新经济》2009,(6):10-10
陈菊:破冰之旅;卢武铉:贫民总统的悲情谢幕;克鲁格曼:一个自由的批判者;邓玉娇:“侠女”背后的社会生态;罗京:飘逝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