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经济》2006,(12):82
“到国外去,你会知道在家拥有的一切多么美好!”歌德在诗中写道。现在,如果有人要你评论一下TCL与明基这两个企业,你可以用歌德的这句诗来做一个非常恰当传神的表述。11月中旬,TCL集团发布公告称,将结束公司品牌彩电在欧洲市场的销售。TCL的欧洲经营上半年出现了7.63亿元人民币巨亏,亏损源自并购汤姆逊后的TCL多媒体(TMT)在欧洲彩电市场的惨败。而此前不久的9月28日,台湾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在台北宣布,不再继续投资明基德国手机公司,并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明基在并购西门子的项目上总计已经亏损了6亿欧元。33个月前,T…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业务,最终于2005年5月1日宣布完成收购。同年1月和9月,TCL则两度出手,分别以其彩电业务资产和55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家电巨头汤姆逊的彩电、DYD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和TCL也成为当年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并购之后,两家企业却呈现不同的业绩。2005年联想的业绩稳步上升,而TCL则亏损严重,股价一落千丈,从2004年最高的9块一路下跌,2005年最低跌至1.72元。  相似文献   

3.
王信川 《经济》2005,(8):86-88
自2003年以来,不断有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进军国际市场的新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远有TCL集团先后对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并购.近有联想集团吞下了IBM的PC业务。而当前海尔对美国家电厂商泰克发出收购要约、中海油高调竞购美国石油巨头之一忧尼科,甚至激起了中国公众的民族主义热情,叫好加油之声一片。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2001年,华立集团收购飞利浦CDMA手机芯片设计及整体解决方案设计部门仅仅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开始,那么2004年中国跨国运作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先是TCL.收购汤姆逊,接着2004年12月联想宣布以17.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蓝色巨人IBMPC业务。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业务,最终于2005年5月1日宣布完成收购。同年1月和9月,TCL则两度出手,分别以其彩电业务资产和55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家电巨头汤姆逊的彩电、DVD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和TCL也成为当年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而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更是将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收入囊中。然而,时过境迁,当人们开始逐渐淡忘当年惊心动魄又令人饱尝成就感的吞并之后,两家企业正面临着整合的泥潭。在深一处浅一处的泥潭中,杨元庆把联想比作乌龟,艰难而稳步的前行;而李东生的一句“国际化没有回头路”,却让人感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现在回过头来看联想和TCL两个并购案例,是非对错应该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6.
《经济纵横》2007,(5):54-55
今天几乎所有的国际大公司都希望在中国发展业务。它们中的大部分都会遇到寻找合适的经理人的困难,这些经理人应该既能使公司在中国盈利又能使之长期发展。这个问题现在也开始困扰希望在海外发展的中国公司。对于象TCL或联想这样的公司,仅仅收购著名的外国公司(汤姆逊,IBM的PC业务)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有足够的本国人才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发展业务。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并购很少成功,而拥有一个能够在国外领导收购操作的人才储备的公司就更少了。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作连连.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PC分部,震惊了国内外经济界.TCL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电视业务,随后又收购了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上汽集团购买了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企业双龙汽车48.9%的股份,冠捷科技收购飞利浦显示器业务,温州民企中国飞雕电器集团收购意大利墙壁开关老牌企业ELIOS,广东德豪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北美电器ACA民牌在亚太地区的所有权,五矿集团欲将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诺兰达铝业收入囊中,海尔拟以超过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Maytag)公司,这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美国《商业周刊》撰文认为,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从而将改变世界企业竞争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8.
威夷 《新经济》2005,(1):65
即便此前没有发生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在香港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并起诉、中航油的海外公司中航油投机石油期货失手,曝出亏损逾5亿美元这样的重大事件,相信作为著名企业的联想以17.5亿美元收购IBH个人电脑业务这件事也会被国内媒体高调报道。只是在丑闻背景之下恰巧又有了这起海外并购,使得媒体便有了可以用来大肆渲染中国企业荣辱兴衰的素材。沉舟侧畔虽尚无千帆驶过,却毕竟给了人们这样的联想。  相似文献   

9.
张满凡 《新经济》2005,(8):24-30
最近,关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的海外大并购不绝于耳。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海尔竞购美泰、中移动竞购巴基斯坦电信、五矿竞购加拿大诺兰达、联想与IBM的交易、还有大肆炒作的TCL与阿尔卡特的合作等等,这似乎已预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代的来临。海外大并购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呢?纵观中国企业到海外掏金的“豪赌者”,要么铩羽而归、要么在收购之前和并购之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光中国企业如此,世界范围的并购效果都并不乐观。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0%的并购案例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所以中国企业海外大并购需要理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TCL集团公告称,由于欧洲业务重组成本超出预期,集团2006年亏损额将进一步扩大。TCL通过海外并购进行国际化的策略遭遇失败的言论不绝于耳。而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一汽以及奇瑞等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海外并购机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舞步渐渐移到了全球并购舞台的中央,引得全球为之关注.就在联想以17.5亿元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的交易正式完成后不久,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欲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行油公司的消息在国际市场上激起巨大波澜。此后仅仅几天,中国家电巨头海尔又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美国老牌家电企业美泰。时间,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上成为追逐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大陆桥视野》2009,(10):21-21
央企海外并购屡次失利,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2008年,中国的海外并购升至2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但另一方面当年中国企业海外的并购亏损也达到约20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活动最活跃的时期是2004年至2007年,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的交易额激增了6倍之多,从50亿美元跃至310亿美元。但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额比2007年的峰值减少了67%。海外并购交易额锐减,除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之外,决策者戒于采取大胆并购行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并购交易活跃进发的2004年至2007年间,中国企业成功者寥寥。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为了扩大知名度、追逐更丰硕的利润,热衷于收购全球性知名品牌。但海外并购遭遇各方阻力,步履维艰,很难将外国品牌变为盘中餐。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空手而归,华为放弃马尼可诱人的烙饼。而少数捷足先登者虽然抢先购得海外知名品牌,却出现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现象。电子消费产品生产商TCL2003年收购RCA和Thomson电视机品牌的损失正在日渐扩大。2005年斥资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并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的联想集团由于策略上的失误,造成其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开始萎缩。  相似文献   

15.
蔡亮 《经济》2006,(12):85-86
2006年9月28日,台湾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在台北宣布,经董事会决议,自即日起不再继续投资明基德国手机公司,并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而申请破产距明基豪情万丈地收购西门子手机之日仅仅16个月,急匆匆地结束了这桩跨国“姻缘”。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2012,(9):104-105
<正>近日,中海油宣布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若最终完成,该笔交易将成为中国最大金额的海外收购案,也必将在央企海外并购的业绩中写下浓重一笔。自上世纪末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十余年间央企在中国海外并购市场上一直扮演着中坚力量的角色,尤其是实力强劲的"三桶油"和矿产企业,频频在海外并购市场上出手,刮起了一股海外并购的中国风。除央企和"准国家队"国资企业(除央企之外的国有全资、控  相似文献   

17.
《经济视角》2005,(1):29-29
TCL集团的收购 TCL集团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分别吞下了来自法国的汤姆逊的家电业务、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以及日本东芝的白电业务。TCL的大部分股权由中国政府持有,但日本的东芝公司和TCL的管理层也同为TcL的投资。同时他们也面临和欧洲、日本这样完全不同的企业化的磨合。  相似文献   

18.
继不久前获得国内手机市场内销许可证后,2005年6月7日,明基正式宣布收购德国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堪称历年来亚洲最大规模收购行动之一,由此BenQ将一举跃升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品牌,预计合并后手机业务年营收将超过100亿美元。据明基董事长李焜耀表示,此次明基与西门子结为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9.
顾列铭 《经济》2006,(12):83-85
与李东生私交不错的杨东文,用“掠夺者”来形容李东生的财务风格。这是美国人泰德·普林斯划定的9种领导人财务风格中的一种,其中掠夺者不惜大价钱投入产品和营销,创造利润的能力最强。比尔·盖茨亦在此列。在收购汤姆逊之前,TCL集团2002年9月曾经斥资800多万欧元全面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利用其设备生产电视机和音响,但直到跟汤姆逊合资,对施耐德的资源利用没有任何效果。失败并没有让李东生畏难,所以才有了后来更大的买卖。2004年1月29日,TCL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成立一个新的公司,即TTE,并于当年8月正式运营。此举曾被誉为TCL国际化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时有发生,例如,2004年9月25日,加拿大诺兰达矿业公司和五矿集团联合发布公告,双方开始进行排他性谈判。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五矿集团将以现金的方式,全额收购市值67亿加元(约53亿美元)诺兰达公司的股票,交易金额将超过55亿美金。又例如2005年1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从而组建起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此外,今年还发生了两起不成功的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案例。一是2005年6月20日海尔集团宣布会同布莱克斯通等私募基金参加美国第四大家电巨头——美泰克公司的收购大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