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一千种一件"航天特色的制造模式,为解决型号生产能力瓶颈和短线环节,阐述了如何借助"两化"融合理念建设航天产品柔性数字化生产线,以及在示范线建设过程中推行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洛阳工程公司集中打造以工艺集成设计平台、三维协同设计平台、综合项目管理平台为核心的"三大平台",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面对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革命的挑战,洛阳工程公司以建设数字化、集成化、协同化的智能工程公司为目标,大力推行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交付,集中打造以工艺集成设计平台、三维协同设计平台、综合项目管理平台为核心的"三大平台",努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完成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在建设智能工厂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0年以来,公司30余项信息技术开发与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阶段,"两化"融合主要在制造环节推动智能制造,在营销模式上培育商业新业态,在信息应用方面推进集成共享,在系统支持方面推动自主软件开发与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提升。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的"两化"融合已经突破初级阶段,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功,大规模推广建设阶段即将到来。在这个阶段,哪个企业能够先行一步,率先实现规模化,就能够在产  相似文献   

4.
郑雨林 《IT经理世界》2012,(24):100-101
全球制造业的产业化升级势在必行(即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在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工业化制造国地位的前提下,工业化和信息化正稳步从"两化融合"向"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必然将为中国软件业带来一片新的蓝海市场。同时,全球IT产业正迎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革新浪潮,也将为中国软件产业升级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国家对于两化融合发展战略越来越重视,2019年"两会"报告提出要拓展"智能+",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瞄准智能制造,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随着多项指南、标准、白皮书的发布,两化融合发展战略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落地实施途径更加明晰。在新的形势背景下,航  相似文献   

6.
《纺织服装周刊》2016,(2):38-39
国家战略指明发展重点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这对我国纺织工业具有深远影响.《中国制造2025》开宗明义,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明确了两化融合在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任务中,智能制造被定义为主攻方向,也是政府部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抓手和突破口.工信部行动迅速,下达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在各行各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7.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迈进,为上游的轮胎制造提出新机遇、新挑战。全球轮胎企业近年来纷纷发布数字化转型战略,这些战略能否高效落地,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文章对全球标杆轮胎企业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分析,总结轮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并根据多年数字化建设及应用经验,利用对标分析法提出SAP-ERP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点。通过对标国际一流企业最佳实践分析,文章提出研究轮胎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及转型发展的理论,为探讨国内轮胎产业数字化、数字轮胎产业化融合发展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顺应全球工业4.0的时代浪潮,"十三五"规划重点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纲领性文件,制造强国战略由此应运而生,中国制造业迈入了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之路。稀土广泛应用于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战略资源,在智能制造、高端应用、现代国防科技等重要产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2015年,中国稀土储量5500万吨,产量10.5万吨。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9.
<正>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两化融合"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进一步上升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钢铁行业的"两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契机。本文围绕当前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以鞍钢集团、鞍钢股份、太钢、中天钢铁为例,介绍企业"两化融合"建设的情况。一、鞍钢集团逐步实现集团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鞍钢集团以原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基础,完成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制造2025"近期受到空前关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智能转型"就是要做好两化深度融合的大文章。自2009年工信部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思路以来,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石化化工行业两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召开的集团公司信息化大会提出,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打造集约化、一体化经营管控新模式,着力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运营新模式,着力打造"互联网+"商业新业态,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为打赢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攻坚战注入强劲动力。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互联网技术革命,是人类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2012年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启动会议",要求各行业协会对本行业两化融合现状进行评估,为行业发展提供依据。纺织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一直非常重视行业的两化融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为推动行业两化融合不遗余力。目前,纺织行业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更是"两化"融合的主力军。因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今年将"纺织行业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作为行业"两化"融合工作评估的重点。7月11日,为在正式评估之前,深入了解中小纺织企业"两化"融合现状,听取中小纺织企业意见与建议,优化评估指标及体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组深入江苏盛泽、浙江绍兴两大纺织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时,首先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由此可见,"两化融合"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那么,在市场竞争激烈和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企业如何探索"两化融合"的对策,如何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思想、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岩滩水电公司通过探索与实践,走出了自己"标准化、信息化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身处电子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中国制造商需要工具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复杂的业务环境,"UGS亚太区执行副总裁Hans-Kurt Lubberstedt指出,"数字化制造就是走向制造强国的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九大任务之一,智能制造也被列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国家提出在纺织行业要加快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任务,纺织业正在加速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6.
<正>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指导方向,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努力办成国内工业技术领域一流学术期刊,本刊计划于2015年定期开设专题,拟开设专题包括:"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等)"工业节能环保与绿色发展""新能源技术"欢迎从事以上领域的专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习惯     
在数字化管理上着墨多年积蓄的能力,令史密斯中国在应对高制造成本时多了几分从容。"目前,我们拥有国内家电制造行业少见的两位数的利润率。"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公司总经理丁威说,"过去5年,史密斯一直保持每年40%以上的增长速度,是行业平均增速的5倍;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实现了38%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落实国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促进大数据发展"等行动计划,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建立一个统一、集成、共享的,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物流平台、客户管理平台、支付平台在内的信息化大平台、大系统。藉此平台,中石化要打造以客户为中心、推动建设中国石化商业新业态的具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基本载体、以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笔者从能源数字化发展趋势出发,提出"提高战略定位、用好两个优势、加快数据融合"的发展思路,为发展能源数字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班组》2015,(4):16
眼下,"德国工业4.0"正火热,中国是否也要照搬照套?当然不是。其实,中国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力争在2025年,中国制造业迈入国际制造强国行列。比较当前盛行的"德国工业4.0"概念,"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德国工业总体上处在从3.0向4.0发展中,中国的工业企业可能有些还要补上2.0、3.0的课,才能向4.0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中国要用3个10年来实现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而"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个10年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