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4年6月1日,上海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决定,除保留财务与极少数管理人员,遣散所有职工。“没想到,当年号称总资产200亿美金的德隆,就这么倒下了。”一位德隆内部人士苦笑道。德隆国际由号称“万里平川一片新”的唐万里、唐万平、唐万川、唐万新四兄弟合同其余29人,于2000  相似文献   

2.
德隆战略     
德隆国际曾如此自述:德隆国际是一家致力于整合中国传统产业,立足于资本市场与行业投资相结合的国际化战略投资公司,致力于创造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其企业愿景为在战略投资行业成为龙头;3~5年内成为全球五百强企业之一;建立一个世界级的“企业精英俱乐部”,汇集最多领袖级经营人才,成为连结中国与世界经济主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14日,武汉市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由,签发了对德隆灵魂人物唐万新的逮捕令;2005年新年伊始,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财经新闻中,“唐万新有可能判无期”的眩目标题也格外醒目;另有媒体报道,德隆很快将会被华融托管;甚至有专家出言;德隆带给人太多不好的联想——德隆,如同癌变患者,在世时日不多。  相似文献   

4.
黄硕 《新财富》2003,(11):72-73
德隆概念今又来,真真假假雌雄难辨,二级市场的景象却是“沾了德隆就起飞”。这仅仅是因为二级市场“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在作怪吗?  相似文献   

5.
《三联竞争力》2008,(11):55-58
还没有哪个民营企业像德隆这样,成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持续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德隆成为一个标杆,以至于媒体至今滥用的标题常是“下一个德隆”或“又一个德隆”。这是因为,德隆玩的“产业整合”,是许多民营企业心之所向,而德隆玩得“资本心跳”,也让后人惊羡不已。其实,德隆想在“不寻常的转型时代”,玩一把“超常规发展”,它借了非常之势,走了非常之道,用了非常之技,可惜没有非常之命之运,结果在非常时代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6.
德隆被盼望死去。德隆陷入一场全民审判。至今,德隆危机爆发已一年有余。但德隆危机远远没有结束。据说.早在1993年,新疆有人为唐万新算了一卦,预言他在40岁时将一贫如洗,当时正在股市上进行原始积累的唐把它当作笑料四处宣扬。但生于1964年4月3日的他.在40岁生日刚过10天后.看见了旗下股票不可抑止的全面暴跌。从资本市场起家的德隆最终因为银行追债而资金链断裂.从“玩钱”到“被钱玩”,个中滋味耐人琢磨。曾有人在1999年将德隆称为悲剧式英雄,对此的解读是:德隆做产业整合是英雄。但在金融领域一定是悲剧。时至今日,尽管对德隆产业整合战略尚存争论,但对其优质遗产的争夺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整合效果已显露出来。而德隆深陷金融泥潭之中.一方面说明了其自身在金融领域的原始和幼稚,另一方面则在考问着身边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德隆危机凸现;6月,德隆危机全面爆发,并且生死难料。作为中国最大的果汁饮料厂商汇源集团也曾与之有过一段“情缘”。然而,汇源于2003年在外界的众多猜测中与德隆分手了。要不,谁知道今天德隆的这场劫难会给汇源带来什么厄运?  相似文献   

8.
《浙商》2005,(2):26-27
40岁的唐万新在监视居住时曾说:“只要保我一条命,10年以后出来我还是一条好汉!”但是,德隆资产在通过拍卖、破产清算等手段处置完毕后,“世界上就再也没有德隆这个字号了”。  相似文献   

9.
《商界》2004,(6):40-42
2001年春天,德隆国际总裁唐万新的心情一定是快乐的、德隆的产业架构已初具雏形,而金融领域的探索也已经起步;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当中,有机会成长为像GE(美国通用电气)一样的世界级战略投资公司的,德隆走在最前面。  相似文献   

10.
王云帆 《商界》2006,(6):24-30
4月29日下午3点,备受资本市场瞩目的德隆主案在历经了3个多月的非常规审判程序后,终于在武汉中院公开宣判。德隆掌门人唐万新被叛入狱8年,德隆系罚款总计额103亿人民币。躯体正在死去的德隆,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活化石的价值却不容忘却。国内资深财经记者王云帆对后德隆时代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持续跟踪,其即将面市的新著《俘获者》,将通过对德隆崩盘之后600天曲折经历的真实记录,为大家讲述这个中国最富争议民企的最后一段传奇。在该书“金融罪罚”一章中,作者凭借对德隆系列案件大量知情人的走访,和独家获取的唐万新等被告人的数十份亲口供述笔录,将德隆18年来运作中最深层的动机、最细节化的操作、最隐秘的数据合盘托出。本刊特邀王云帆筛选、重整了“金融罪罚”的核心内容,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结局并不意外,一度震动中国的“德隆危机和重组”,最终以德隆资产被“清算”,灵魂人物唐万新在武汉接受审判而告终。德隆的罪与罚是什么,其原型是什么,造就德隆式危机的机理是什么?本刊创刊号就曾经异常清晰地鉴别,包括德隆在内的中国一批大企业,以类GE 的“产融结合”,作为喧嚣一时的“战略价值”宣言,是一个伪命题,并没有创造客户价值的基本商业支点。但它本质上也投射了一代中国企业,在既定的时代环境下,试图把握自身命运和改变生存环境的深深的内心愿望。在本期,本刊以“中国第一市场化重组”作为典型案例,全景展现国家力量主导的德隆重组进程,梳理其最重要的脉络是什么,最重要的博弈是什么,最重要的悖论又是什么?这实质是对“德隆危机”的另一种还原。它也再一次让我们在基本事实的导引下,更清晰地面对造就德隆式危机的机理。这可以视之为德隆的“剩余价值”。在这一场所谓“市场化”重组中,几种身份的力量纷纷卷入其中,展开对德隆重组主导权、对德隆资产的争夺和博弈,这既包含国家权威机构,也包含利益相关的地方政府,中粮等央企和地方国企,以及更为市场化的力量——三林、万向等中外公司,而每一次重组思路的变更,资产的处置和争夺,都深深触动和牵涉复杂的政经利益体系和其运行良久的“规则”。国家力量出面重组危机之下的德隆,曾经被视为中国政商关系的一个新的起点。但作为“市场化”重组的公司主体,德隆被迅速边缘化,捆绑国家机器的“救赎”,并没有改变其命运,德隆最终消逝了,而一个“新的德隆”并没有诞生。德隆的兴起、危机和被重组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式的政经环境,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本质问题。人们依旧在追问:为什么中国本土企业以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展现它的进步?中国企业如何走出盛衰的循环,走出企业大震荡的政经周期?在这样悖论的环境中,德隆“废墟”上留下的“产业整合”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理念,被审判式地视为本土民企“做大”的妄想和道具,而没有“合法性”。在重组中,对于德隆资产的激烈争夺,已显示“产业整合”并不是毫无价值。而事实上,跨国公司和国企都行进在同样的进程之中。典型如在上世纪末,柯达通过并购中国感光企业,重组中国的感光行业。随后是李荣融治下的国资委,以合并和产业整合,试图组建大国企集团。这两者都被视为国家战略的应有部分,而获得了“合法性”。德隆的危机和重组再一次提醒我们,这个国家政经环境真正缺失的价值和要经历的磨难。以此记之。(文/袁卫东)  相似文献   

12.
必读     
《商界》2008,(12):146-146
它说:《曾经德隆》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参与者、“德隆”高管之一王世渝在资本市场的战事自叙。该书告诉你,一个曾经或明或暗地控制近二十家金融机构和多家上市公司,涉及汽车、机电、矿业、建材、食品、旅游等多个行业的“金融帝国”,为何会在一夜间彻底倾覆。  相似文献   

13.
黄树辉  远目 《大经贸》2005,(7):14-16
“德隆神话”的猛然破灭,打破了中国民营企业的“旷世美梦”,“托普系”、“鸿仪系”、“飞天系”的轰然倒塌,揭开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盛世危言。一时间,世人闻“系”色变,民营企业更是感同洪水猛兽,惟恐躲之不及。继而,宏观调控之风骤起,电闪雷鸣,危机重重。原本虚弱的中国民营企业立足风口浪尖、搏弈天时、风雨飘摇——浪淘沙,命运各有千秋!许是生不逢时,抑或是树大招风。“飞尚系”逆势造船,出师未捷便身陷口水之灾,遭到众多媒体的质疑,仿佛随时随地会变成第二个德隆。  相似文献   

14.
《三联竞争力》2010,(5):58-60
尽管距离德隆的倒下已经有整整6年之久.但是没有人会忘记德隆。唐氏兄弟这对西北来的野蛮资本动物,以极尽凶猛的掠食方式、侵略性的进取精神,在中国大地上扮演了一个民营企业“以金融资本实施产业整合”的先驱角色。  相似文献   

15.
“德隆系已经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一位接近德隆高层的人士出言惊人。据透露,为进行资本运作,德隆集团已经将大部分资金压在了旗下的各只股票上。由于资金短缺,德隆近期在股市上的实际动  相似文献   

16.
黄硕 《新财富》2003,(4):42-43
当整个二级市场一起在证券市场的冬天里苦捱时,“德隆”透过“双恒组合”改变了操作风格。它真的在转型吗?  相似文献   

17.
德隆系:“类家族企业”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在新疆的德隆成为一种神秘的象征,影响着中国股市。无论哪只股票,只要传言与德隆有关联,便股价飞涨。在“德隆系”之后又出现了许多“系”。本文将对“德隆系”这种中国独有的“类家族企业”模式进行深人剖析。我们认为,“举证责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开始实施。按照这个法令,农民承包土地被赋予了30年不能剥夺的承包权,其中对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放开,使得一些大公司把投资的方向纷纷移向农村的土地。 早在去年年底,进军乳业之后的新希望集团就开始在四川岷江周边的大片坡地上种草,规划在一年内建成40个集约化养牛场,“分户所有、集中饲养、机械挤奶、规范管理”。刘永好的“尝试”实际上是在巩固和加强“奶源”,而对于分散在“刘氏草原”上的农户来讲,在依托了新希望集团之后,他们可能将更容易实现“小康”的目标,亿万富翁唐万里的新疆德隆集团也在做同样的尝试,由德隆转租农户土地,向农户提供种子及技术,在山东筹建一个庞大的蔬菜基地。 可以断言,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将会在农村掀起“圈地”浪潮。  相似文献   

19.
“重组德隆,就是在重组我们自己,就是重组中国企业界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重组中国的管制环境和经济崛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德隆实业资产处置接近尾声时,关于资产贱卖的质疑不断。许多德隆旧部和同情德隆遭遇的人更是将此事描述得绘声绘色。“罗布泊钾盐的项目至少可以多卖2倍的价格。”他们的理由是,2004年5月末,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新疆冠农股份以8700万元从德隆手中买下钾盐项目,而冠农股份在5个月后转手并赚得8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