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确认时间、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都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南。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以真实地反映其资产的价值和实际的盈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我国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了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重新规定了减值损失可作转回处理。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标志着中国的资产减值会计正向国际化的道路迈进。本文在分析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规定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的资产减值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更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防止个别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利润. 相似文献
4.
<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确认时间、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都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南.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以真实地反映其资产的价值和实际的盈利能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价.此外,<资产减值>准则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等新的概念,因此,该准则的全面理解和准确应用,对于企业资产和利润的真实反映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规定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的资产减值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更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防止个别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利润。 相似文献
6.
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在谨慎性原则下面对历史成本和市场价值的一种修正,常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资产组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是一个难题,也是纳税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资产组的认定、各单项资产减值损失的几次分摊等都有一定的技巧。本文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结合笔者实践中的思考,以具体的案例为分析对象,例解了资产组的认定以及减值损失分摊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在谨慎性原则下面对历史成本和市场价值的一种修正.常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资产组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是一个难题,也是纳税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资产组的认定、各单项资产减值损失的几次分摊等都有一定的技巧。本文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结合笔者实践中的思考,以具体的案例为分析对象。例解了资产组的认定以及减值损失分摊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某些上市公司利用现有会计准则的漏洞,大玩"减值冲回"游戏,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而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新准则的实施,将结束这一游戏,也会对上市公司的短期利润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资产减值准则与原相关会计处理的差异,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以及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亮点”
(一)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是此次修订的重点。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不得转回。其目的是减少上市公司通过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按照新的会计准则.从2007年开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基本问题,即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本文从公允价值和现值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资产减值会计中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的指导性框架,并从完善主体预算制度的角度探讨了现值技术在资产减值计量中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对以资产减值测试为目的的资产评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试行)》指出,会计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测试不适用成本法,本文根据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的公允价值的理解,阐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希望广大读者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以提高资产评估的实践和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8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几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从政策上强化了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性要求,明确了统一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而信托行业在业务开展中长期扮演着"影子银行"的角色,资管新规的出台无疑对该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在强监管环境下,信托行业也需积极配合资管新规相关规定,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推进业务转型。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在人才、合格资产以及资本市场体系、法律体系方面还存在障碍,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找到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引入国际合作,完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5.
16.
试论资产减值内控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上市公司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对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有重要作用, 但要保证其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八项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尽管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按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形备而实不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重点在于解决四个问题: 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科学的分级授权审批、审计监督机制构建、制度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提要]
危机前的全球资产膨胀:在这次全球危机前,主要经济体金融资产膨胀的速度远快于GDP增长率.
金融发展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以美国为例,在各类金融工具(不含衍生品)中,为金融活动服务的比重不断上升,危机前已经达到了50%. 相似文献
18.
19.
20.
资本充足状况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行之间才具有可比性。2004年2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特别强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深发展、浦发、民生和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和八项资产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