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全球价值链的理论的不断升级,带来了整个国际体系内的格局的调整,国际内的产业间分工也转化为产业内的分工。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整个国际分工调整后,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认识并有效利用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在的影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就产品内国际分工、区际一体化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相较于区际一体化,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较小,而且这一促进作用目前只在东部地区有所显现。这说明现阶段我国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区域市场的整合;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区际一体化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总体上呈现出相互促进和加强的关系。这意味着随着国内区际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地区间分工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增强,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得到更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全球价值链“慢全球化时代”发展背景下,本文基于UIBEGVC和World Bank数据库,以全球59个国家为样本,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一国金融发展与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一国金融规模、效率和开放的提升将增进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长度和地位;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长度越长,越有利于其金融开放而抑制其金融效率;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越高,越有利于其金融效率发挥而制约其金融开放。在长期,一国金融效率与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长度和地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一国金融开放仅与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一国金融规模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不存在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海峰 《中国外汇》2019,(22):44-47
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要素和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并降低投资经营风险的重要方式。以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国际化和社会信息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极大提升了全球产业分工的速度和质量,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通过利用其在价值链、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和供应链的主导地位在全球进行布局,也影响着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生产和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国际分工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演变为某一产品内某一环节或某一道工序的专业化分工,即全球价值链分工.全球价值链分工持续重新构造和深化着各国的价值创造体系,使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经济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处于价值链的分工中低端位置,而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遵循《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中"金融服务实体"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发创新能力、出口竞争力以及价值链嵌入度四个方面,对融资约束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跃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发能力、出口竞争力的下降,更进一步还会阻碍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攀升。因此,应着力完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改善金融体制配置效率,以真正提升金融业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支持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大背景下构建了国内价值链分工指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国内价值链分工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价值链分工程度加深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研究结果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上述影响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等作用渠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影响。调节效应检验发现:优良的制度质量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国内价值链分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文章为构建完备的国内价值链分工体系,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基本依据是全球化、WTO规则及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但近年来上述因素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未来,数字经济、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新因素也将对我国企业进一步深化参与全球分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金融要更好地支持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以及经济社会绿色和数字化转型。此外,还应坚持本币主导、本币优先,在中国企业对外产业转移过程中应优先使用人民币,并为供应链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链跃迁提供更好的保障、支持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多方面优势条件,可率先实施。  相似文献   

9.
加快构建与"双循环"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已是中国当前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中国现行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失衡和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构建高效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代金融体系,应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应急融资体系,为"双循环"提供常态化跨周期的金融支持;构建现代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结构的匹配度;构建现代化的金融产品体系,提升金融供给经济"双循环"的配置效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确保金融体系高效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金融服务均衡化是遵循市场化原则、坚持平等性导向和构建制度化体系三者的统一。浙江推进金融服务均衡化的总体战略是以金融"双转型"应对经济"新常态"。通过提升金融服务产业价值链、空间价值链和体制价值链,打造价值链金融;挖掘潜在客户、优化商业模式和管理金融风险,打造大数据金融。优先发展产业化金融和地方性金融,重点支持"彩色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优化地方金融结构、树立地方金融品牌、打造地方金融平台;以金融制度化规范金融均衡化,以系统指标评价引导金融服务均衡,以体制配套改革优化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系统动力学方法,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构建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知识转移模型,并运用Vensim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发现:中非双方企业的知识存量和创新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增长,中非双方企业知识转移受到领导支持度、知识内隐性、知识接受方企业接受意愿、转移阅值、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参与指数和地位指数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国际生产折中方式延伸至金融产业,同时纳入我国区域地理结构和外资银行个体异质性,从微观层面运用嵌套Logit模型定量分析东道地区独特区位优势因素对外资银行跨国经营区位战略的影响。根据1992-2012年81家外资银行跨越中国50个城市和5大地理区域建立的273家分支机构,研究发现,外资银行在我国选择东道城市时采用"区域-城市"分层战略,区域层面和城市层面对外资银行区位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且外资银行母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分支机构类型的个体异质性影响其在华区位战略。据此,我们提出应继续放松对外资银行的管制,完善监管制度,加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下我国金融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日渐突出,金融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程度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支持作用,厘清金融自由化在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调节关系,有利于推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互融互促。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和熵值法分别测算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和金融发展水平,采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探究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以及金融自由化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趋势;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以金融自由化为门限的双门限效应,即两者存在非均衡性关系。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受金融自由化程度的负向调节。当市场化改革处于初步阶段时,金融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随着金融自由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市场化改革漏洞凸显,致使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由正转负,非均衡性抑制了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本文分别探究了金融发展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效率三个维度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发现不同金融自由化程度上,金融发展各方面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并结合国情分别从金融自身发展及其自由化改革和实体经济自身积累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品内分工是当今国际分工的一种新形式.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的急剧扩张,研究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从以产品内分工理论为参照系,对我国出口贸易规模扩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纪敏 《甘肃金融》2016,(12):4-7
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背景与现实意义,总结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体现在支持"走出去"、稳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我国与多边开发机构合作三个方面,论述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关注深化区域金融合作、注重引入中长期资金、构建"分工+合作"格局、发展绿色金融四个重点问题,最后提出了甘肃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一是借助大交通、大物流建设,拓宽长期投融资机制和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二是借助特色资源和农业发展,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三是借助能源大通道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四是借助大文化大旅游建设,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日益密切,价值链分工作为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体现,对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发展产生着不同于以往的深刻影响,各国对高端产业或价值链环节控制权的争夺也日趋激烈.本文拟从价值链的角度,尝试在产业高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上有所突破,并选取典型指标进行国际对比.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是效率较高、造血能力较强、带动范围较广的脱贫方式,但目前涉农经营主体仍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农业价值链融资是缓解其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途径。文章在梳理农业价值链融资、农村普惠金融的概念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农业价值链对农村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提出农业价值链融资能提高农村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能助力农村普惠金融提升减贫效应,能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积极性,是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中国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笔者以2005—2013年间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中国《物权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通过实证检验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变化,揭示二者的影响关系及其机理。结果证实:中国担保物权制度改革显著推动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提升,其间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改善融资约束。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通过提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调整企业负债期限结构和改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三个渠道缓解融资约束并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提升效应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以来自中国《物权法》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揭示了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机理,拓展了国际贸易和分工理论,丰富了“法与贸易”研究领域的现有文献,为通过法律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纺织服装业为例,对比分析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纺织服装业分工与合作的影响进行探讨,最后提出金融支持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纺织服装业分工与合作的政策建议,包括:积极支持"走出去"发展战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升级;支持中国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内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重点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日本和荷兰等发达国家在农村金融领域取得较好成果的先进案例。针对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文章认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首先要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同时,要明确不同性质金融服务的定位与分工,重点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体系,建议设立农信机构的全国性行业组织,统筹推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最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可从推动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和农民变富三个方面具体切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