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快速且便捷的特点日益为人们所熟知且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而“蚂蚁花呗”以“这月买,下月还”等便利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以“蚂蚁花呗”为切入点,调查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分析以“蚂蚁花呗”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信贷工具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信贷特征,提出大学生消费者应树立互联网金融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升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作为其分支之一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也相继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推出。本文"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为例,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概况及风险来源作出阐述,结合例证对其优劣势进行说明,并以现有的风险防控体系理论为研究基础,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及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在风险分析及防控方面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蚂蚁花呗"等网络信贷产品凭借其门槛低、快捷方便等优势获得了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高度认可。随着支付宝平台对"蚂蚁花呗"的大力宣传与改进,消费者使用"蚂蚁花呗"的状况也发生了改变。本文选择蚌埠市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分析蚌埠市高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现状,研究他们的超前消费行为。调查研究发现,蚌埠市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人数比例虽占多数,但仅少部分同学出现非理性消费行为,且大部分同学以经习惯于超前消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加速发展,网购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作为网购的主力军,无疑在消费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互联网信贷对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行为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616位在校大学生使用支付宝、蚂蚁花呗等网络消费信贷产品的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找出互联网信贷的发展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帮助互联网信贷体系的发展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消费金融和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本文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典型代表蚂蚁花呗为例,对蚂蚁花呗风险管控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合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整体规模持续扩张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在此背景下,将蚂蚁花呗进行SWOT分析,提出蚂蚁花呗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蚂蚁花呗为例,在研究蚂蚁花呗现行机制的条件下,具体深入地探讨了市场的相关数据分析,并根据调研与实证分析从不同方面对使用蚂蚁花呗一类的借贷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另一方面,也在蚂蚁花呗现行背景下,对目前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挖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以求得其更深层的现实意义及更完善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具有渗透性、便捷性、高效性的一种金融创新,但其当前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不少显性风险和隐匿风险。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蚂蚁花呗”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状况的归纳,发现其具有数字赋能、服务多元、渠道智能、业务多样、拓客便捷等基本特点。通过对“蚂蚁花呗”的穿透式观测,可发现其资本架构及层级复杂、业务准入“零门槛”、信用评价体系形同虚设、盈利模式单一、信贷利率名惠而不实、营销模式“病毒化”等诸多显性风险因素,进而剖析了其存在的平台非法变身、资金池游离、杠杆循环倍增、关联风险无限外溢等诸多隐匿风险。采用规范演绎方法提出,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必须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制度,实施系统化、协同化穿透式监管,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传统行业中也兴起了众多新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Online To Offline(O2O)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其是把信息技术和线下店铺结合统一,从而产生的新的电子商务商务模式,即线下商家通过网上平台完成与消费者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线下商家在网上平台展示商品信息、折扣信息、进行交流等方式,把线下商品的消息推送给线上用户,用户在浏览商品信息之后可以在网上平台完成下单、支付等流程,之后消费者再凭借订单凭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消费信贷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在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也集中暴露出了各种风险。其风险特征既有传统金融一样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对于其风险我们要客观评价和积极防范。"京东白条"是以长尾客户的网上交易场景为依托、以大数据信用评分体系做支撑、以京东平台较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为保障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它有效地降低了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风险,对于应对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对"京东白条"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探讨互联网消费信贷风险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的兴起,以"蚂蚁金融"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金融,向以工行为代表的"大象"等传统金融发起挑战。互联网金融以高效共享、平等自由、信任尊重、点对点、网格化的共享互联理念,降低了金融成本、扩大了金融边界,重新定义了金融。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新兴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不同:首先,从业务工作重心来看,新兴互联网金融更看中线上,传统金融更看中线下。在业务量占比上,"蚂蚁金融"为代表的新兴互联  相似文献   

12.
《时代金融》2019,(3):85-86
互联网消费信贷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对于促进消费升级和提升金融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此来促进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2.0时代的全面到来,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网民陆续参与到网络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率明显提升,逐渐成为潮流。其主流使用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且该阶段人群主要为大学生。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类第三方支付平台信用工具进行超前消费这一现象进行有关调查分析,进而对大学生信用消费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B2C电商模式发展迅速,电商平台拥有了众多的用户。借着用户群,支付宝开始向金融领域拓展。蚂蚁花呗业务的推出,促进了用户的消费,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同时,因为电商自身存在"刷单"、虚假交易等一系列问题,也增加了资金风险的不确定性。本文认为信用贷款融资难、用户诚信的缺失和一定差额利润为其主要动因,并分析了风险主要问题所在财务、诈骗法律和创新型风险,提出了诚信教育、平台监督、加大违法成本、结合云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等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核心监管法规进行研究,结合中小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相关的合规、经营、科技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网贷新规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并探讨可行的数字化应对措施.通过对上述法规进行研究,本文分析得出监管部门针对互联网贷款的监管思路始终如一,可总结为"强风控、控集中、禁跨区"9个字.针对整体互联网贷款市场,本文还从监管、互联网科技企业和商业银行3个角度进行了拓展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中小银行应依托"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的监管总方针,发挥后发优势、立足本地、整合内外部数据并强化基于数据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线上与线下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新增发卡量逐年下降,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近三年发卡量数据,2019年新增发卡量7.0亿张、2020年4.5亿张、2021年2.7亿张,同比增长分别为8.9%、5.3%、3.0%,增速逐年放缓。与此同时,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抖音月付等为代表的类信用卡型互联网金融产品也进一步瓜分着消费金融市场。单纯依靠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红利的增量时代已成为历史,信用卡行业进入精耕细作的存量竞争时代成为行业共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业自诞生起就一直伴随着监管,但由于其具备普惠金融性质,金融监管部门对其秉持较为包容、开放的态度。随着总量迅猛增长和业务创新加速,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业信用风险上升,个人信息滥用和恶意催收等损害消费者权益问题频发,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美、英、日等国消费信贷发展时间较长,拥有较为完备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对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业监管具备一定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业监管的现状问题,总结消费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对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业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进入4.0时代,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扩大消费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本文以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为背景,研究新兴的电商系消费金融产品——蚂蚁花呗在新经济下的独特优势,并对其发展做出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继网络购物兴盛之后,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被引入消费支付场景,特别是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类信用卡消费金融产品的广泛普及以及传统信用卡业务向场景消费的迅速转型,有力助推我国经济步入信用消费新时代。信用消费是指消费者借助金融借款等工具提前享用所购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形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面对面的线下经营活动受到限制。"非接触"服务成为众多商业机构服务的首选模式,监管部门也大力倡导"非接触"服务,基于"非接触"蓬勃兴起的新业态、新经济成为疫情期间的亮点。"非接触"服务对传统营销模式带来哪些变化?如何在"非接触"的背景下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影响客户行为并培养客户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