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防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以损害公司和债权人利益,各国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对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修正和补充,对公司的独立人格不予以考虑,直接追究股东的个人责任,以平衡公司与股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这便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作者认为,我国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金融债权的保护,必须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尝试和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从而抑制社会信用缺失现象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2.
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公司股东利用公司人格的这种否认制度而滥用股东权利。《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应当承担连带和赔偿责任。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概念、相关的立法、以及该制度的益处和缺陷。  相似文献   

3.
李智博  李南  李博彧 《中国外资》2013,(16):278-278
我国2005年新修改的《公司法》已经确认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亦称"法人人格否认原则"或"揭开公司面纱")。作为一种对滥用公司人格行为进行规制的制度,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通过制止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来保护债权人及社会公共利益,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体现了民法的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但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尚存在不足之处,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叶锋 《时代金融》2012,(18):310+319
我国公司法20条和64条规定公司人格否定制度。但对对构成要件、程序规则、法律效果规定极为粗陋,司法实践中判决对公司人格否定认定和理由之阐释也极为简单。本文运用判例比较方法,从德国司法实务对直索理论和美国司法实务对刺破公司面纱的见解,对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立法和判决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王磊 《金卡工程》2009,13(3):98-99
本文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从我国建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迫切性出发,对我国《公司法》第20条规定的公司法法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论述,论述的角度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和适用范围,适用要件包括主体要件、行为要件和结果要件,适用范围主要为资本显著不足、利用公司规避合同及法律义务以及股东与公司间的人格混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叶锋 《云南金融》2012,(6X):310-310
我国公司法20条和64条规定公司人格否定制度。但对对构成要件、程序规则、法律效果规定极为粗陋,司法实践中判决对公司人格否定认定和理由之阐释也极为简单。本文运用判例比较方法,从德国司法实务对直索理论和美国司法实务对刺破公司面纱的见解,对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立法和判决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人格否认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果公司的股东没有真正地将财产经营权转让给公司,而是借助股东有限责任的保护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破坏公司法人格制度所代表的风险与收益合理匹配机制,公司的债权人和其他各方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利益可能会因此受到严重侵害。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司法界因此而产生了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司法实践和法理研究。由此产生的会计理论问题是,用于限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会计主体假设不能成立或者部分地不能成立;导致的会计实践问题是,如何确认和计量由于公司法人格否认而产生的所有者权益减损和补偿金额。在我国,个别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通常伴随着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维护国家权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淑颖  方燕 《金卡工程》2008,12(11):30-3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实质是对公司股东有限责任的排除.我国新<公司法>虽然确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未在法律条文中明确其适用的相关问题.笔者通过对一人公司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分析,尝试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完善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2005年《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是真正法律意义上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活动还尚不成熟。本文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条件和现状入手,旨在探讨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新<公司法>第20条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本文围绕新<公司法>关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从法人人格否认的构成要件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公司资本是公司从事经营的物质基础,也是其对外承担债务的信用担保.<公司法>修订时,应取消<公司法>中的法定资本制,实行折衷授权资本制,对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不作统一性强行规定.当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而导致公司无独立财产时,应规定否定公司法人人格,由股东承担公司债务.而公司注册资本不实时,则应由股东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差额填补责任和赔偿责任并承担相应的行政及刑事责任.而在<公司法>未修订前,绝不能简单规定因公司设立时实收资本未达到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就否定其法人人格,而与公司立法之一般公平、正义理念相违背.  相似文献   

12.
郭欢欢 《金卡工程》2010,14(3):206-206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为在特定条件下对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合理与必要的保护手段,有效地维护了法人制度的健康发展,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不致发生偏向和被异化。它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公认的维护公司人格的一项重要制度。文章从该制度的基本理论出发,细致分析了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现状,从而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人制度的措施,实现其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浅谈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公司的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行为时有发生,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则有效地防范了股东利用公司的有限责任特点逃避承担法定或约定义务的行为,从而积极地维护了公司制度的健康运行。研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产生原因及适用条件,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该制度,以发挥该制度对公司法人制度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立法的空缺,学界和司法界在非破产情形下能否加速股东出资到期义务的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判决结果各异。本文在梳理现有理论和司法现状的基础上,将该问题回归学理剖析,对主张非破产情形下加速股东出资义务到期的观点进行辩驳,指出债权代位权的行使不应突破债权到期界限、扩张解释不应违背文义解释,非破产情形下加速股东出资到期实质上破坏了公司的独立地位。针对债权人的保护,提出应当在债权形成前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债权形成后运用法人人格否认、破产程序和谨慎的诉讼策略来维护权益。  相似文献   

15.
王震 《涉外税务》2007,(8):60-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规定当股东滥用公司控制权,利用有限责任来逃避债务时,由股东承担连带责任。本文从实践出发,论述了公司法人人格制度滥用在税收领域的表现、在税法中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就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税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顾益民 《中国外资》2011,(22):190-191
法人人格否认是国内法上保护公司相关利益人的重要法律工具,ICSID仲裁中为了确定管辖权也逐步发展起了法人人格否认。由于其在中心仲裁管辖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心仲裁案例的分析,厘清中心仲裁对法人人格否认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法律路径,并对我国如何认识和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与中心仲裁有关的法人人格否认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7.
法人人格否认是国内法上保护公司相关利益人的重要法律工具,ICSID仲裁中为了确定管辖权也逐步发展起了法人人格否认.由于其在中心仲裁管辖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心仲裁案例的分析,厘清中心仲裁对法人人格否认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法律路径,并对我国如何认识和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与中心仲裁有关的法人人格否认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董欣 《金卡工程》2009,13(12):103-103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作为一种保护公司债权人的重要手段,是对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一种维护和补充,它通过对损害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的否定来维护人们对有限责任制度的信仰,其价值在于对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适用结果是股东享有有限责任的优惠被剥夺,而必须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石苗苗  张剑文 《金卡工程》2010,14(2):165-165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理论是在针对公司股东滥用法人人格,而给相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所提出来的。由于审判机关在适用此制度时,缺少相应的程序法规定,往往没有达到此制度设立之初衷,所以本文就此制度的适用情况和审理时的证据认定、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做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公司法自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了,这次公司法的修改注意到公司利益及其相关利益者,例如与包括银行在内的债权人的平衡,不仅在制度规则上有很大变化,也在立法理念和立法政策上有很大转变。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点是确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