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君 《金融电子化》2012,(12):84-84
伴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客户对金融业务要。求更为多样和灵活,使得业务部门对数据中心的IT基础架构、存储、软件、服务、安全等方面需求日益提升,使得数据中心需要不断地集约和整合资源,创新应用方式。而云计算所特有的高效、易扩展、快捷、大规模和可计量等特点恰恰满足了这些需求。  相似文献   

2.
《金融电子化》2014,(9):75-76
正基于开放平台的中国银行云自动化管理系统,是云计算技术在中国银行数据中心开放平台的首次应用,是将云的理念与中国银行现有IT基础环境有机结合的项目。项目旨在通过云计算服务、虚拟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整合数据中心IT资源、优化基础架构、加快部署速度、简化管理流程、统一运维管理,提升数据中心的资源使用效率、资源管理水平、项目部署能力,降低物理及人力资源成本,减轻运维人员劳动强度,最终实现打造国际一流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云计算经历的不同阶段,不论是私有云、公有云或是混合云,都将面临云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问题:如何提高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如何降低整体成本和优化管理、如何应对业务的快速变化等,这些都是数据中心建设者们殚精竭虑在思考的问题。目前,数据中心的建设多奉行分开采购的策略,即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平台及应用软件等各自独立采购,而后再集成的方式,这在—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初始购置成本。然而,随着云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需求不断变化,IT技术日趋复杂,而IT效率低下也终将阻碍业务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2月12日,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之一,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宣布,中国电信天翼混合云服务正式投入商用,在国内市场首次正式提供基于虚拟数据中心(VDC)的混合云服务。天翼混合云为中国电信云公司与全球虚拟化和云基础架构领导厂商VMware联合构建,为客户提供专享云模式和共享云模式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本刊《对话》栏目曾就数据中心的发展"云"里"云"外纵论了一番。两年后,银行业对云计算的认识由不屑到关注,由概念到考虑如何从现有IT架构平滑过渡到基于云计算的架构模式中,实现云计算  相似文献   

6.
《金卡工程》2012,(5):2-3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王胜航在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期间介绍了企业级用户拥抱云计算四大路径,分别是通过云化数据中心实现削减IT支出及复杂性、通过云化平台实现加快产品上市速度、通过云化应用实现快速应用支持、通过云化业务模式成为云服务提供商。  相似文献   

7.
在日前召开的2014华为云计算大会(Huawei Cloud Congress,HCC2014)上,华为发布了涵盖数据中心、融合存储、云操作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多个领域的创新IT解决方案,通过简化以云计算为中心的IT基础设施,赋予了"精简IT、敏捷商道"新的内涵,实现系统更精简、业务更敏捷。  相似文献   

8.
正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处理的核心载体,已成为企业提供IT服务的重要平台。工商银行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数据中心建设,90年代末又在国内同业首开数据大集中先河,引领我国金融行业进入现代化、集中式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时代。随着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工商银行在新一代绿色、云化、智慧数据中心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对数据中心建设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国内外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电脑》2014,(12):73-73
为帮助企业IT部门在获得云计算的灵活、敏捷的同时,不至于放弃数据中心的掌控能力,需要一个新的、更加灵活的数据中心。为此目的,EMC重新设计研发了VMAX系列,于2014年年中发布了备受期待的VMAX3高端存储,不仅仅提供了创纪录的大容量、高性能,还为企业数据中心带来了全新级别--云计算级别的敏捷性、高效率和可控性;能够帮助企业既保持传统数据中心的高可用、高性能、安全、可控性等,还能达到云计算的灵活性、经济性和规模性,为客户提供了更强大、更可信和更敏捷的企业数据服务平台,成为企业混合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更多外资银行的逐步入驻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成立发展,中国金融业面临国际国内双重竞争。各金融机构通过数据中心实现业务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来提升自我竞争力,然而数据中心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业务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云计算作为一种突破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以及新的基础架构管理方法,能够把IT资源、应用、数据以及高度虚拟化的  相似文献   

11.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应用、数据和IT资源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云计算也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的方法论,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IT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更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计算模式,在这种计算模式下,计算业务由一个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管理,数据中心按用户的需要分配计算资源,用户感觉像在直接使用超级计算机。  相似文献   

12.
除在数据中心开展云计算技术推广外,华夏银行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未来数据中心的应用,依托完备的一体化运维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按照“智能化、流程化、集约化”的设计思路,将系统的故障预测和故障处理与云平台相结合,最终实现智能云数据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各行各业IT基础架构的首选解决方案,金融机构也不例外,开始将数据中心向云端迁移。本文就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如何将传统架构的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进行探讨,介绍了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业务系统全面迁移至私有云平台的过程,并对上云路上一些技术难题的攻克进行案例分享,为广大银行同业传统金融数据中心向云端迁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消费行为的不断变化,金融业务对IT的依赖越来越大,作为金融数据和业务载体的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数据中心的规划及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各金融机构的关注和重视。金融机构主要从事金融服务业务,往往缺乏基建工程的专业人员,数据中心建设经验匮乏。因此,采用何种建设管理模式进行数据中心建设,以确保工程投资、质量、工期、风险等目标的实现,便成为各金融机构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工程建设的特点,结合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当前工程建设领域普遍采用的建设管理模式,为不同实际情况下的金融机构提出数据中心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电子化》2020,(4):87-88
在《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云计算技术的推动下,国内金融企业IT基础设施加速虚拟化、业务上云稳步推进,金融IT逐渐演变为混合云架构。与此同时企业对业务安全的诉求、行业主管部门对监管的要求有增无减。本文基于上述背景,详细介绍金融企业如何在混合云中建设统一的全网流量采集平台。  相似文献   

16.
云原生是一系列云计算技术体系和企业管理方法的集合,既包含实现应用云原生化的方法论,又包含落地实践的关键技术.云原生将基础设施、容器、微服务和DevOps等概念中的各类关键技术和方法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并在其上部署了运维控制台、应用持续交付平台、微服务控制台等.数据存储、迁移、大规模应用部署等标准日益提高,对IT基础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银行的云原生转型.本文介绍了云原生技术的概念、容器云的价值、微服务架构以及商业银行建设容器云需要考虑的问题,重点阐述了作者主导设计的云原生转型实践.结果表明,云原生技术可以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云计算酝酿已久。经过几年的概念推广和试炼,云在中国的硬件环境和政策标准已做好了初步准备。近年,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如春雨般纷纷落地。企业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金融行业这条金光闪闪的巨龙也开始了动作。金融行业尝试了IaaS、PaaS、SaaS的各种服务,如服务器虚拟化、云开发平台、云测试平台、网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电脑》2014,(9):10-15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利益格局以及金融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出现及新应用的实现,也加速了金融IT创新的步伐。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金融机构如何加速IT转型来应对新的挑战;如何基于业务发展需要和风险监管要求,制定新的信息科技建设策略;金融行业如何通过跨领域的合作、融合,联手应对互联网企业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的挑战,成为目前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业界认为.云计算是继个人计算机出现、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之后的第三次IT革命.不仅对IT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会对依赖于IT的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金融业务与IT发展唇齿相依,云计算在金融行业的研究与应用业已提上日程,并在部分领域平稳着陆.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电脑》2020,(1):88-88
IT基础设施中多云架构的特点企业IT基础架构向云迁移过程中将面临多云互联、网络边界、网络规划、网络运维几个方面的问题。企业IT基础设施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规划形成的多云架构通常有此类特点:一是与传统企业数据中心相比,其云/虚拟化资源池规模较大;二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存在传统IT环境与新建云资源池共存的局面;三是存在多种资源池(如OpenStack、BareMetal、VMware、容器、公有云等);四是存在多个厂商、多种型号的网络设备;五是传统IT和新建云资源池之间有业务迁移需求;六是传统IT的网络配置自动化需求强烈;七是传统硬件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化和统一纳管需求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