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郭平  曾卓尔  徐丽 《财政研究》2021,(10):12-26
央地关系研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财税体制改革大局的重点所在,平衡央地间财力与公共品提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0年教育支出改革进行了断点回归设计,以测算地方政府为完成上级政策目标在财政上需付出的成本大小.研究发现:为完成上级设定目标,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规模迅速扩张,进而导致其财政收支缺口上涨了约4.5%-5%,政府整体压力显著提升;不同经济状况和分权程度的地区为达到政策目标所付出的成本不同.研究结论对未来明确教育领域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时代金融》2019,(5):43-46
地方政府财力是地方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物质保障,分税制改革后构建起具有公共财政特征的财政运行模式,但随着财政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职能的转变,中西部地方政府财力结构失衡等情况初显,能否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财力结构变得日益重要和紧迫。本文以平顶山为例,对地方财力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在宏观经济深度转型背景下,地方政府自给率呈下降趋势,地方政府财力结构失衡迹象显现,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和土地基金类收入成为补充财力的重要工具;地方主体税种缺乏,地方级税收收入占地方财力折比重下降到16.9%,地方税权配置有待完善;地方政府对土地性财政收入依赖,潜在风险不可忽视;转移支付演变为地方财力主力,资金的使用效应诗人标准缺乏;地方债务偿还压力增加,信息透明度较低,存在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的隐患。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财力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建立科学的资金绩效评价机制;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探索全口径的地方债务统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消费税下划地方改革关键点是要解决征税环节后移和增量收入下划问题。国发[2019]21号提出消费税央地“定基数、调增量”收入分享模式,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地方“保基数”引发纵向财政利益冲突、区域财力新的不均衡及应税品产销地财政利益冲突等问题,对此笔者依据改革经验设计三种各具代表性的“基数+增量”分配方案:基期固定基数递增、基期基数均固定、基期基数固定并选取固定比率确定基数,模拟测算三种方案的政策效应。研究表明,改革初期,三种方案均能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但基期基数固定并选取固定比率确定基数的分享方案解决“保基数”风险问题和缓解产销地财政利益冲突最有效,最有利于达成改革目标;中长期,不同方案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逐渐趋同,均能有效支撑地方税体系建设,而且中西部地区获益程度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因此,消费税下划地方改革建议优先选用基期基数固定并选取固定比率确定基数的央地分享方案,构建区域财力协调联动机制,同步协调央地支出责任划分调整及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的理顺。  相似文献   

4.
合理划分社会救助支出责任是社会救助制度健康可持续运行的体制保障。社会救助属央地共同事权,应由公共财政兜底保障。在多级财政体制下,财政分权是社会救助支出责任划分的财力依据,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处理好央地社会救助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存在社会救助支出责任划分依据的法律层次较低,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社会救助支出责任过度下放,社会救助支出层级较多等问题。本文认为,社会救助支出责任划分应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与事权相适应,与财力相匹配,并达到政府间激励相容。由此,提出坚持社会救助法定事权与支出责任,巩固中央支出责任的主导地位,合理划分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的社会救助支出责任,不断优化地方政府的财力配置,适当减少支出层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沈言言  李振 《财政研究》2021,(1):116-128,封3
本文手工整理囊括PPP项目和社会资本基本信息的微观数据,按社会资本是否私人部门将数据加总到地级市层面,进而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自有财力薄弱程度对私人部门参与PPP项目的影响.基准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自有财力薄弱程度与私人部门参与PPP项目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影响机制表明:自有财力薄弱的地方政府推行的PPP项目规模通常较小,单位PPP项目投资额配套的土地更多,对私人部门参与PPP项目形成拉力作用;而地方政府自有财力过于薄弱,会导致私人部门对政府履约能力的担心,对私人部门参与PPP项目形成阻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力矛盾日益凸显,为履行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田水利建设等大量政府事务,各级地方政府开辟了以经营土地取得收入的蹊径,且土地出让面积逐年增加,出让收入总量在地方财政收入的占比连年攀升,土地财政现象日趋普遍.从短期、局部看,地方政府虽然通过经营土地取得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从长期、全局看,不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地方政府探索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新阶段,新型城镇化以其对扩大内需具有显著效力而被寄予厚望,如何避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我国中部某地级市(以下简称某市)近几年土地收支状况为例,利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土地出让收入激增的原因及可能对地方财政、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并从解决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面临中央地方财力占比失衡、政府财力与事权和支出责任不相匹配、土地财政依赖、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预算软约束等多重困境,如何解决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地方财政收支恶化、财政收入脆弱、政府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的问题,是本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论文从财政收入来源角度,从政府收入规模适度性、中央地方财力分配合意性、地方政府财政平衡压力、财政收入结构变动、财政收入稳定性等因素出发,探讨了优化促进政府财力与事权协调匹配的政府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财政体制,按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中央集中了几乎全部财权和财力。由于财权、财力、事权三者不匹配所造成的收支矛盾在各级地方政府间表现得极为明显,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为争取财权和财力开始了同中央政府的博弈,为了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的积极性,中央政府逐渐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在这种背景下,非税收入逐渐产生并成为了各级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其收缴管理更是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重中之中。本文基于此对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原则与完善措施进行研究,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关我国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讨论也愈发激烈。1994年分税制的确立,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起点,基本形成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制度架构。但是,由于分税制改革不彻底,长期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关于事权与财权不匹配,财政收入及支出权限划分不清晰等原因,导致地方财政自主权空间逼仄。因此,本文以我国地方财政自主权为题,为规范央地财政关系寻觅新机。  相似文献   

10.
“土地财政”:缘由与出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高度倚重土地及相关产业租税费收入的一种财政模式。土地财政的历史并不久远,它是伴随我国财税制度改革、土地使用有偿化  相似文献   

11.
2016年我国推行全面营改增并出台增值税收入划分调整过渡方案,改革后地方政府财力是否得到有效弥补,地方政府收入行为是否有所变化,值得我们关注。通过测算比较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划分调整前后地方财政压力的变化,发现增值税收入划分调整未能有效弥补省级政府因营改增带来的财政压力。由于各省的收入划分方案在改革之后并没有变化,甚至有的省提高了省本级税收分享比例,导致市级政府财政压力加剧,并倾向于选择非税手段作为应对财政压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地级市财政压力对政府非税收入的影响,揭示了营改增后导致地方政府非税行为变化的机制,最后从优化调整央地税收划分、规范省以下财税分配关系、健全地方税体系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缺口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逐步形成了以土地财政为支撑、以地方融资平台为核心的融资体系。本文基于我国土地财政的形成原因及现状,分析了土地财政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关联机制,阐述了过分依赖土地财政可能引发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邵茜  邹旭 《中国证券期货》2012,(10):114-1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和城市外延扩张为特点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土地财政"的基本格局逐渐形成。然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以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困境为背景,通过分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8-2015年地级市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利用房地产限购政策,研究了"租费替代"关系下土地出让收入冲击对企业非税负担的影响.结果显示:房地产限购会显著降低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增大地方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和企业实际非税负担上升,房地产限购政策带来了"租费替代"效应.并且,随着限购政策的实施,限购对企业非税负担的正向影响会持续存在.限购政策实施越严格,企业非税负担上升越明显.本文的研究为从土地财政角度理解中国企业的非税负担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表明在房地产调控背景下要真正实现为企业降费必须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理顺央地财政关系是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寇铁军  周波 《财政监督》2012,(30):12-14
作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载体,财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级次、财政收支权限划分及政府间财力配置的根本性制度规范。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我国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对称"为指导,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建立过渡时期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初  相似文献   

16.
消费税下划地方改革,即将开启中央税向地方下划及地区间财力横向分配两个先例,同时会引致央地财力纵向和地方财力横向的重新配置,牵一发而动全身。依据国发[2019]21号文件方案,笔者模拟评估消费税下划地方改革的财力分配效应。“定基数、调增量”的央地纵向分配方面:改革初期对地方财政缺口弥补作用微弱,中长期可有效缓解地方收支矛盾,但存在富裕省份效果显著、经济落后省份效果较弱的现象。征税环节后移下划地方将引发区域间财力横向分配:生产大省但不是消费大省在改革中将明显受损;消费大省整体受益但存在分化;均衡省份财政改善但仍与消费大省有较大差距。应充分预估改革中利益冲突,通过收入分享机制优化设计予以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17.
郐宾  杨朔 《齐鲁珠坛》2023,(6):45-49
<正>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是国家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需要财力予以保障。自1949年以来,我国社会救助支出责任先后经历了中央政府主责、地方政府主责、央地共担的模式转变,并逐步形成了现行“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各级财政共担”的基本框架,保障了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农民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过去的财政承包制及分税制对调动地方发展积极性,促进财政经济快速持续增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问题是仍然沿用按财政供养人口计算地方财力的方法,这在地区差距拉大、势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新形势下,也相应带来"劳动承接、户籍拒绝"的地方利益的刚性,从而对解决农民工问题形成某种体制性障碍。本文主张改进计算地方财力的传统做法,依照国际惯例以常住(户籍)人口为基准计算地方财力,并配套对财政纵向转移支付辅之以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区域财政横向转移支付措施,通过协调地方财政利益关系以形成统一市场,从而化解农民工及"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与房价的关系,地方政府对农地征收的垄断和土地变更的用途管制是土地财政的基础,许多地方政府主导成立了大量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并以土地为抵质押物和以土地出让收益为还款来源进行大规模举债.同时,地方政府官员面临经济和政治双重压力,在"政治竞标赛"的考核与激励下,用举债资金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导致了房价上升.  相似文献   

20.
政府间财力分配与中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财政分权改革过程中政府间财力分配体制设计的缺陷,是导致我国地方财政能力差异扩大的体制性原因。本文从中国政府间财力分配的两次过程,来分析这一制度对地方财政能力差异的影响,并对如何完善我国政府间财力分配体制、缩小地方财力差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